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税收风险按照风险来源分为纳税人税收遵从风(税收风险按照风险来源分为纳税人税收遵从风险和税务)


随着新一轮的征管体制和税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式进一步演化为以服务为先导的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模式,强化服务理念,寓管理于服务当中,以满足大企业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需求。截至2020年9月底,全国纳入千户集团管理的大企业集团有2050户,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在促进税收遵从、增强大企业税收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大企业内控机制建设质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持续变革,税务机关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要求的提高以及当前信息技术深入发展,无不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提出了新挑战。无论是在数据采集、风险分析,还是风险应对等方面,当前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或多或少都存在需要优化、改进的地方。


数据采集流程、方式、手段需优化。目前应用于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的企业财务等涉税数据的获取流程、方式、手段与当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仍有不协调之处。由国家税务总局开发相应的数据获取软件下发各个千户集团大企业,各企业利用该数据获取软件成功抽取数据,打包后报送相应的省级大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各省级大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再将纳税人报送的数据加载到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数据库。该数据采集流程存在环节多、链条长、工作量大、数据质量难以把控的问题,相应的纳税人财务数据从纳税人端到税务机关要经过多个操作环节。该数据采集方式成本也比较高,由于各个大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类型、版本不统一,如果都开发对应的数据获取软件则成本相对较高。同时,通过该数据采集手段获取纳税财务数据过程中,如果某个中间环节出现不可控的业务、技术因素,将导致整个数据获取过程耗时长且效率低下。


风险分析的针对性、精准性需优化。目前进行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的流程,是各级风险分析税务机关或团队先通过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平台获取待分析对象的税收风险识别报告,然后根据识别报告中的风险点进行风险分析、风险排除、风险确认。但由于当前的税收风险识别报告没有将报告中产生风险点的识别指标解锁,风险分析人员在进行风险分析时的针对性、精确性不高,分析工作量大且工作盲目性难以避免。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建立税务机关与千户集团大企业之间的直连专线。通过直连专线的建立,打通税企之间的信息沟通、交互、共享渠道。一方面,税务机关可以实时、按需获取大企业集团的财务报表等企业生产经营、财务信息,企业也可以通过该渠道获取申报、发票等涉税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数据采集软件开发应用成本,减少数据采集工作量,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及数据质量。


解锁税收风险识别指标。通过将产生税收风险点的识别指标解锁,可以提高风险分析人员进行风险分析的针对性、精准性。虽然这样会带来安全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但是可以通过安全意识教育、签订保密协议及加强监督、监控等方法和手段来解决。


建立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协同团队。通过协同团队的建立,在风险分析环节,对初步评定为中风险以上的大企业,及时通知其主管税务机关的相关人员介入风险分析过程;在风险应对环节,原风险分析环节的人员要全程参与、指导主管税务机关应对人员完成风险应对任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