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票模式在去应收账款过程中的实践经验
一、客观的看待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现状
首先,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基础条件和发展规模有限,在供应链中的地位较为弱势,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加上企业综合治理能力不足,导致长期处于融资难、融资贵的状态;其次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相对分散、碎片化,经营波动较大,受产业链条整体环境制约,融资诉求也很难以点概面捕捉;再次,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商业信用基础建设尚处于不健全状态,中小微企业在供应链条中的信用壁垒较为突出,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缺少可以快速融资的路径和支撑条件。加之部分大型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不遵从商业规则,增添阻碍。
综合以上几点原因,传统金融机构产品很难充分覆盖中小微企业融资实际需求,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结构之间差异较大,很难形成较为成熟的方式进行广泛复制。应收账款的形成由来已久,既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本来也是中小微企业扩大经营的一种经营模式,但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应收账款得不到明确的确权,账期没有明确的时间,逾期后没有较为合理的制裁和惩罚措施,形成了大量应收账款积压和坏账,其实不仅中小微企业受到影响,对国家供应链整体提升同样带来了极大的障碍,表现较为直接的是中小企业现金流压力大,经营成本增加,权益得不到有利保障。
二、传统应收账款融资的难点
金融机构并不缺乏针对应收账款融资的服务和产品,商业银行、券商、信托、私募基金、保理、民间融资都有长期服务的基础和经验,但过去长期困扰应收账款融资的表现主要是确权难、流动性差、贸易背景识别难度大、信息不透明等。大型核心企业不愿意主动为上游进行债权债务关系确立,金融机构取得应收账款后再融资不灵活,规模受限,应收账款与贸易关系匹配不精准,信息流不完整,加之整个应收账款登记不够及时、充分,层层拖欠的应收账款处于隔离状态,很难穿透到整个链条,融资途径和效率很难满足中小微企业实际经营需求。因此,破解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难题,除了出台各项政策和行政管理办法,引导市场规范发展以外,更需要鼓励有利于中小微企业支付融资的工具广泛应用,从根本上解决链条中存在的弊端,为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从技术层面突破供应链中中小微企业融资壁垒。
三、电子票据在推动应收账款融资中发挥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票据市场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传统的纸票时代,就是中小企业的主要支付融资工具,但也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纸票跨企业、跨区域支付流通难度大,损坏、遗失后处理难,票据真伪识别耗费精力,票据转让背书信息不健全,贸易关系缺失,银行融资审核工作量大等。2016年央行224号文加快了票据电子化普及进程,到今天票交所公布的电子票据已经超过95%以上的市场占比,大大提高了票据在供应链中的应用,支付结算便利,贸易链条清晰,债权债务关系清楚明了,电子票据成了现代供应链中的一个活的“信用账本”。基本具备了现代供应链“多流合一”的能力。
在实体经济中,对企业而言,电子票据相对于应收账款具备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兼具支付和融资,相对于应收账款,功能更加健全;第二、《票据法》基于真实贸易背景和交易关系,明确了票据记载的承兑人、出票人、收款人、背书人、保证人、被背书人等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且电子票据记录清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第三、明确了支付期限,到期即见票付款,防止拖欠;第四、电子票据融资手段更丰富,支持持票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贴现、质押融资、支持资产证券化、发行标准化票据等;第五、支付流通后,电子票据的总体成本相对更低,背书次数越多价值越大,成本也逐渐减少;第六、融资效率高,电子票据无论是通过本行企业网银还是线上跨平台机构融资,融资效率有了极大提升,最快能做到“秒融”。就中国供应链与金融发展的意义而言,电子票据特别是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国商业信用快速成长、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供应链的整体协作能力、打破中小微企业信用“障碍”有重要价值,通过电子票据贯穿整个供应链,有利于引入多主体参与票据市场发展,构建多层次的票据市场体系,直接服务实体经济。
应收账款存在不是根本问题,票据化支付以后应收账款的本质关系没有改变,重点在于如何通过票据化发展彻底解决应收账款中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效率低下等难题,有效触达到小微企业,建立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信用支撑工具,能够得到低门槛广泛的复制,并且可以数据化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强制通过制度管控大型企业“账期加票据”的方式恶意欺压中小微企业利益。初步实现面向合理账期的票据化支付。
四、商业票据发展的实际案例观察
临沂市作为国家供应链创新发展的试点城市,早在2018年就紧跟国家政策,推行了《关于发展商业承兑汇报主推产业链融资的指导意见》,意见十五条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再到风险管控全面覆盖,应当是票据电子化以后地方针对商票发展的一次重要创新举措。金融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中心支行、银保监分局作为三个主要的监管部门,实施联合推动,创新了“主办银行”、“白名单制度”、“商票额度管理办法”、商票信息披露平台、商票信息服务科技平台等。通过实地到企业走访,成立专门的供应链金融协会作为推广组织,邀请全国专家为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上门培训和集中辅导,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规划的50多家白名单企业中,十多家企业率先突破了商票初期发展的壁垒,累计签发量突破300亿,支付流通被市场广泛认可,且完成了线上平台融资对接,5分钟内就能完成一笔供应链融资,目前风险管理得当,没有出现一笔违约,且建立了全国首个票据仲裁委员会,为商票市场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目前临沂企业商票呈现出以下主要几个特点:第一“三低”,票面金额低、融资比例低、融资利率低。企业平均票面金额不到8万元,凸显了电子票据的灵活支付能力和便利性,融资比例低代表着企业票据的流通性强,融资占总签发额不足40%,其余均在供应链中支付流通,市场融资利率从开始发展商票到疫情期间已经降低了3-4%个百分点,大部分企业商票市场直接融资利率接近年化8%,与大型央国企市场利率齐平;第二“三高”,即融资成功率高、融资效率高、企业信用水平提高。目前临沂白名单企业开具的商票融资成功率接近100%,能够做到见票即能融的水平;融资效率相对于传统的融资途径几乎均采用线上融资的方式,每笔订单最快在5分钟内完成,特别在疫情期间,更彰显了融资效率对小微企业服务的重要性;企业商业信用发展水平提高,除了体现在商票的流通能力以外,企业开始积极的对外披露商票数据,让市场充分认识商票的支付背景与企业经营情况,增加市场对出票企业的了解程度,消除信任障碍;第三“四多”,笔数多、收款人对象多、背书转让次数多、融资机构参与多。
五、依然客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中小微企业应主动向大型核心企业索要商票
目前电子票据的普及范围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诸多中小微企业对电子商票的认识略显不足,需要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电子商票使用普及程度,默认企业开通电子票据,宣传电子票据的操作使用和《票据法》知识,鼓励中小微企业向客户积极索要电子商票,明确应收账款的债权债务关系,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2.加强商票逾期和违约惩戒措施
对企业商票存在的逾期和违约行为,金融监管和司法部门应采取联合制裁措施,保护合法持票人的权益和兑付效率,维护票据市场秩序,约束企业对信用的管理不足和恶意拖欠行为。限制违规、违法企业的商票支付,降低市场风险。
3.加速商票信息披露的工作落地
电子商票作为支付融资工具,电子化以后已经具备信息公开披露的基础条件,央行通过大力推行商票信息披露,有助于让市场充分了解商票开展情况,提高商票的支付融资效率,防患市场风险,对于下一步发展商票作为直接融资工具有重要意义。
4.科技作为主要触达中小微的工具
商票面向供应链广泛支付流通后,融资呈现出限额分散的特点,单一金融机构和产品很难触达到供应链每个融资节点,导致信息不对称,对于商票应用和小微融资均造成一定的障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