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省城迎泽大街、大南门外的太原市工人文化宫广场始建于1956年,主楼上方的五个大字“工人文化宫”由朱德同志亲笔题写。2020年6月,太原市工人文化宫启动了大修改造,一年多时间内,修缮楼体立面,加固建筑结构,提标扩容剧场,完善配套设施,建筑面积由1.5万平方米增加到3.36万平方米,以全新的面貌亮相省城,给广大职工活动提供了新场地。11月4日上午,在太原市工人文化宫广场,省总工会与太原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工会进万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服务月启动仪式上,60名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代表领到了“工会关爱”大礼包。“加入了工会,就像有了家。”“有家的感觉真好。”这是许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心声。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量涌现。解决好他们在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组织建设、民主参与和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是工会激发基层活力、夯实基层基础的应有之义。
五年来,全省工会把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作为深化工会改革的重要任务,整合全会资源,投入最大力量,通过推动龙头企业头部企业带建、依托行业协会促建、建立基层工会联合会(联合基层工会)联建等各种形式,把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到工会中来。截至今年9月底,我省建立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2730个,建立县级以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联合会121个,11个市均建立了快递行业、家政行业市级工会联合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现了维权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心声有人听。
工会改革的重点在基层,薄弱环节也在基层。改革工会经费支出结构,修订《乡镇(街道)工会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组织开展“星级工会”“六有”工会示范点创建活动,组织基层工会干部专业化培训……省总工会从深化工会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入手,让基层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五年来,共培训工会干部4.7万人次,46个基层工会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政策、资金向基层倾斜,对下经费补助占总支出达到66.88%,工会改革正在不断往基层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改革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工会将勇担使命,以改革创新的新成效,更好地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体现工会担当,展示工会形象。
杨文俊 岳燕林
(责编:温文、马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