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体育 >

《贩卖音乐》带你了解美国流行音乐商业史,音乐是如何变为商品的


如果只看书名,这绝对是一本我断然拒绝的书,因为它说的是音乐。



因为我几乎是个音乐白痴,看不懂五线谱,不懂欣赏,唯一会的乐器就是口琴,而且还不如口哨吹得好。

但看了序言和前两章之后,我决定继续读下去,因为它讲的是历史。我从小就喜欢历史,而这是一本关于美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流行音乐起源于工业大发展的美国,因为这里有它产生的文化和物质土壤。美国是一群欧洲底层人建立的国家,高雅音乐严肃艺术在这里得不到共鸣,就好像世界上第一个民主政府诞生于这里一样,无拘无束的美国人其实更需要的是拉格泰姆切分音……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音乐创作载体和传播方式的变化。一首劣质歌曲不大可能风行一时,但是,一首好歌也不可能仅仅因为它的优秀而自发走红。当音乐成为商品而不是艺术品,那么衡量它的价值就在于流行程度和销售数量,而不是艺术性。

现实的残酷让音乐家们的创作不得不在“诗和远方”和“眼前的苟且”之前痛苦抉择。迎合受众,成了流行音乐唯一的原则。

但,音乐是感知世界的方式,音乐是由想象力和魅力产生的栩栩如生的东西,音乐应该产生于人的情感,而不是对工业利益的理性反应。

就像当我们听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离一样……”会热泪盈眶一样,美国人听到“ 也会自豪而激昂。音乐,也许是我们一段时光的记忆,也许就是某一时刻、某一瞬间我们自己心境的回响。

当音乐的声音从自动钢琴和留声机中流出,标志着音乐的传播和发展走上了新的时代。音乐本身就应该是一种普世的权利。而不是一种特权。就像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让文字和阅读不再为少数贵族所独享。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机械复制音乐规模的扩大,使从前只有有限的精英听众可以接触到的大量音乐开始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

以维克多公司为代表的音乐推广人,对包括古典和歌剧等高级音乐在内的音乐产业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让音乐世界再不会将穷人拒之门外。

当我们在抱怨,过分的商业化让音乐失去灵魂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应当感恩,正是音乐的商业化,让我们这些普通人可以如此轻易而近距离的接触音乐、接触艺术。

音乐的商业化,也让我们有幸享受到了我们的父辈和祖辈所不能享受甚至无法理解的音乐。小的时候喜欢听黑豹乐队的歌,我的爷爷认为那是狗打架。因为祖辈们听的是“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父辈们的听的是“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而我小时候听的是“回到拉萨”、“我的灰姑娘”。

当我在耳机里一遍又一遍不断播放《Blowin'intheWind》、《TheSoundOfSilence》,妄图寻找内心安宁与平静的时候,我发现流行音乐产业链已经裹挟了我们所有人,我们既是受益者也是推广人……


作者用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来向我们介绍了二十世纪初伟大的意大利歌唱家恩里科·卡鲁索。他被看成是美国流行歌曲产业的商标,他的声音甚至被评价为一种历史积淀的成就。

通过对比爱迪生公司和维克多公司的成败得失,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通过营销制造出伟大的明星,才是流行音乐产业成功的关键。爱迪生在音效的技术上好于维克多公司,但是技术的优势并未像艺术家名声那样使消费者热情增加。“艺术家的名字可能是维克多公司能用的最好的推销广告。”

当然不可否认卡鲁索非凡的声音和人格魅力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他的唱片对人们聆听录制音乐的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多年以后,他的唱片仍然感人至深,被人铭记,让人联想翩翩,让人回忆满满。

卡鲁索的时代离我太过遥远,他的名字我完全陌生。不过他曾经的辉煌成就和那个时代人们对流行音乐的痴迷,我还是能够想象一二。

我一下子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那部音乐传记片《波西米亚狂想曲》,虽然我不是皇后乐队的超级粉丝,但我仍然会为结尾处万人合唱Wewill,wewillrockyou而热泪盈眶。

流行音乐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制造出来一个又一个明星,他们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戏子艺人,这些成功的音乐演绎者获得了史无前例的社会地位和物质条件。我们不仅会把对音乐明星的热爱和感情,洪水般的倾倒于演出现场,也会默默地编织在平日聆听他们作品的每一个被感动的瞬间……

从1790年乔治·华盛顿签署美国的第一份版权法,到1909年《版权法》,再到1971年版权法修正案,可以看出美国法律对于音乐版权的保护走过了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


版权法重申了音乐不是作为财产,而是作为过程的物质价值。这个版权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音乐创作者的权益,还是为了保障思想的传播与流通?音乐出版商们既想让歌曲广泛传唱又想将其据为己有。

版权保护的法律制度与人类的信息传播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历史上每一次传播技术的革新通常会给权利人带来新的权利内容,是对版权保护制度的补充。

但是对于音乐版权的过度保护,特别是对于保护期限的延长却会带来过度的垄断,进而造成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停滞与音乐文化交流的障碍,甚至影响人类心智的进步。

1790年的美国联邦版权法只规定了14年的初始保护期和14年的续展期,直到1909年才延长为28年,可恰恰是版权保护水平较低的这一百年,才是美国的文化发展欣欣向荣的一百年。

维克多公司以及美国钢琴公司、伊奥里亚公司们把留声机和钢琴送进了校园,也把音乐气质嵌入了美国人的血液。留声机不仅推动了民主化也推动了美国化,而《圣经》和钢琴就是一个家庭文化生活的标准配置。

美国人把对音乐的热爱看成是理想的力量,被视为“民主政治的特殊代表”,“被当成一种重要的国家资产”。在一战期间,音乐和他形成的产业,对美国的影响更是深刻而深远的。

说到音乐对战争的影响,让我想到了“四面楚歌”。当年,刘邦韩信合围项羽垓下,刘邦让士兵大唱楚地歌谣,楚军斗志遂瓦解殆尽。还有晋朝名将刘琨,被胡骑围困数重,夜晚登楼吹起胡笳,胡人听到自己熟悉的乐曲,无不痛哭失声,人人都起故土之思,终于无法忍受,撤围而去。



抗日战争时期,一首《黄河大合唱》唤起了广大民众的觉醒,激起了各民族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励着中华儿女奔赴抗日前线为驱走倭寇而战斗。听着这首歌,你会不自觉中感受到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更能感受到民族在危亡之际从心底所发出的呐喊,感受到民族在危难关头怒吼的力量。

音乐能够将时代信息以艺术化的形式简洁直观地表现出来。易于传唱,富有感染力,对于动员人民、增强凝聚力、鼓舞士气的作用无可替代,“一曲能当十万兵”。

二十世纪初的美国,黑人不得不在又热又脏的阳台上看电影和戏剧表演,他们被排除在白人文化的大部分之外,甚至流行文化也被隔离了。“种族”媒体——音乐、电影和出版物——是由非裔美国人创造的并且是为非裔美国人创造的,白人观众很少了解或关心这些创造性的艺术形式。

黑天鹅唱片公司肩负着为非洲裔美国人音乐发声的历史使命而来,发行了大约150张种族唱片,包括黑人古典音乐家的唱片。这种“种族唱片”——黑人听众和黑人听众的音乐,虽然回应了对黑人声音和黑人音乐的渴望,然而,美国的种族隔离政策和种族主义思想,最终决定了黑天鹅唱片公司被吞并而遗憾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当时还有多少黑人音乐家,比起白人艺术家,他们更容易被剥削,并且工资更低。他们的许多歌曲从未出版过,许多人被录制的作品被使用化名,或者完全不署名字,一个黑人可能成为所谓的“种族唱片”上的畅销艺术家,但是白人可能并不知道那些艺术家是谁,尽管他们卖出了几千张。这意味着他们永远无法将他们的唱片生涯转化为成功的表演生涯。

科技的进步,商业的发展推动着音乐向大众的普及。变的是载体和形式,而不变的是灵魂。

我们因为热爱生活所以热爱音乐,我们用音乐传递着人生态度,我们把生活活成一首首歌曲。

音乐是现代的,也是历史的。我们通过感觉来感知世界,音乐里面有我们的过去,有我们的现在,也有我们的未来。音乐里面有我们的憧憬,有我们的希望,有我们的探索,有我们的记忆。

音乐就是一个情怀……



作者简介:

迷途,天津人,法学硕士,喜欢历史,文学,诗词,政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