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财务费用率,财务费用率高好还是低好

从企业管理角度看,无论任何行业、任何类型的企业,在其获得经营收入的同时,投入成本的多寡,既能体现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小,也能体现出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管理能力水平高低,而且为了与同行作比较,财务报表中专项列支了与此相关的营销费用(也称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三项费用各自的总额。企业高管和研究机构用这三项费用各自的总额分别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形成的营销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这三个可比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管理水平高下。


1、2009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业销售费用及其费用率变化情况

2009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营销费用总额呈直线上升状态,这与营业收入年年创新高这一结果是高度匹配的。


2009年,营销费用总额为92.98亿元,营销费用率为3.03%,对应3068.65亿元营业收入;


2018年,营销费用总额达到618.80亿元之巨,净增加525.82亿元,增速高达565.52%;营销费用率为2.96%,对应的营业收入也增加到20905.41亿元,增速为681.26%;


从上述数据看,从2009年到2018年,营销费用的增速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速,显示出营销费用率呈窄幅下降状态。


从2009年以来营销费用率的变化情况看,房地产上市公司营销费用率在统计期内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其波动幅度(不考虑2019年季报这一不同口径数据,后同)维持在2.54%(2016年)至3.45%(2011年)之间;年景好时,营销费用率高些,反之则低些;


2016年四季度启动房地产调控以来,营销费用率呈上升状态,这也与市场压力、政策波动对购房者心理预期的影响有关。


从笔者多年的房地产从业经验看,营销费用率维持在2%至3%之间,属于行业内相对正常的水平,但不同企业的表现差距极大,优秀企业可以低到1%以下,高的企业甚至可以达到两位数之巨,严重侵蚀企业利润空间。


2、2009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业管理费用及其费用率变化情况

2009年,管理费用总额为141.91亿元,管理费用率为4.62%,到2018年,管理费用激增到86高好7.45亿元,但管理费用率下降到4.15%;


统计期内管理费用率的走势也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其波动区间为3.32%(2014年)至4.65%(2011年),也呈现出年景好时费用率低,年景差时费用率高的特点;


调控开始,管理费用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显示房地产管理压力增大,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保证业绩目标达成。


房地产业不同企业管理费用率的变化差距也极大,业内也缺乏一个共同确认的管理费用率控制区间,但小企业往往管理费用率低(低于1%并非特例)、大还是企业在这方面的竞争优势反而明显不如中、小财务企业,这恐怕是大企业薪资普遍有竞争力,但同时机构相对庞大,大企业病难以避免相关。


3、2009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业财务费用及其费用率变化情况

2009年,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费用总额为48.38亿元,财务费用率为1.57%;到2018年,财务费用增加到551.72亿元量级,对应2.64%的财务费用率;


财务费用率的统计期内表现,也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前两个指标呈现出的“年景好时费用率低、年景差时费用率高”的特点却不甚显著;


在统计期内,财务费用率波动区间维持在1.57%(2009年)至2.64%(2018年)之间;调控开始以来,财务费用率也呈现出逐年走高的现象。


财务费用率的行业表现,差距也非常显著,最低的不足1%,高者达到30%、甚至更高也不是个案,很多中、小企业的盈利空间基本被金融企业掠夺,仅仅是为了维持活下去的权利。


每年五花八门的排行榜,其背后的核心推手其实就是企业上榜名次的前后,直接对应是否有资格获取金融机构的垂青。“雪中送炭”在如今这个商战战场上,是根本不可能发生在金融领域的,更多的资源还是被集聚到了房地产业的头部阵营。目前,越来越夸张的“房地产业寡头集聚效应”其实就是金融资源高度集中的必然结果。


4、2009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业三费综合费用及其费用率变化情况

2009年,房地产上市公司三费综合费用总额为283.26亿元,综合费用率费用率为9.22%;到2018年,综合费用增加到2037.低好97亿元量级,对应9.75%的综合费用率;


综合费用率的统计期内表现,也呈现出较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年景好时费用率低、年景差时费用率高”的特点也相对明显;


在统计期内,综合费用率波动区间维持在8.05%(2014年)至10.16%(2011年)之间,调控开始以来,三费费用率呈现出较明显的逐年上升态势,显示房地产行业面临的管理压力与日俱增,行业风险在逐步累积。


对房地产企业管理层而言,上述指标中营销费用率的借鉴价值很高,需要管理层作为标靶去盯紧相关费用的合理使用;而管理费用率应该视为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上限指标,适当提高标准,以体现企业规模特征,平与该指标,其实就已经丢了管理分;财务费用率基本不能作为大多数企业的基准值参考,毕竟上市公司的金融资源优势与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不必强求。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只要能拿到钱,哪怕成本再高,只要不会压死自己,能够维持现金流不断,就是最大的胜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