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固定资产)





●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1. 主要特征:


刚刚买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列报金额是“现值”,之后各年 会出现一笔数值特别奇怪的“长期待摊费用”,每年都有财务费用支出;


2. 适用范围:


这种情况一定是分期的时间比较长,超过正常信用期(例如20年才付清);


3. 案例:


公司A在2020年1月1日决定分期付款购买一项固定资产,这个资产在决定购买当月就到货了,到货时就处于预定可使用状态,不需要发生其他额外的支出。


A公司每年年末给卖方支付1000万人民币,一共支付五次,2020年末支付第一笔钱。假设此时市场的无风险利率是10%,A公司的财务报表看起来是这个样子:




首先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按月计算的,这点我听了CPA的课才知道,而且固定资产有一个奇葩的特征,对折旧的影响要延迟一个月:


当月出现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下月开始计提;同理,当月处置的固定资产,本月还计提折旧……所以在这个案例中,要是A公司买的是无形资产,折旧多一个月就好了。


至于折旧金额到底是多少,取决于这家公司使用什么样的折旧方法,以及折多久,折旧方法一共有五种。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我们在2020年1月1日确认的固定资产,并不是这个东西的总价值5000元,而是根据无风险利率折现,计算出来的“现值”3790.79,此外每年因为这笔分期付款,计入利润表的财务费用不是1000,也是一个计算出来的数值。






通常这个“无风险收益率”,使用的就是十年期国债的实际收益率,第一步这么干,就假设是1月1号一次性支出这笔款项的当前价值,使用折现,是因为考虑到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


可以看出,这个计量方式会导致 资产负债表上看到的列报金额,比实际的欠款金额小,而且距离最后一笔清偿越远,无风险利率越高,两个数字的差额就越大,所以如果碰到这种业务比较多的上市公司,请务必注意其现金支出与负债列报金额的差异。




●有较大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1. 主要特征:


一坨永远在长大的“预计负债”,和永远在支出的“财务费用”;


2. 适用范围:


核电站、石油天然气工厂等,寿命期一到,就要花一大笔清理费用的固定资产,大家可以在$中国核电(SH601985)$的报表里看到这种现象;


3. 案例:


著名核电公司N在繁华的市中心盖了一座核电站,2020年1月1日竣工,为建造它花费了20亿人民币的总成本


这个核电站预期的寿命是60年,估计寿命期一到,就要花2亿人民币处理核废料、清理核设施。


假设现在的市场无风险收益率是10%,N核电公司的财务报表如下图:



可以看到,核电站刚刚建好时的列报金额并不是20亿,而是多了一个后缀,这就是那笔2亿清理费的现值。




报表里的数字只保留了小数点后两位,所以那个0.066和0.07指的是同一个数字。



到2079年底,如果核电站如期报废,N核电公司也刚好花了2亿现金去打理后事,这2亿预计负债就与资产表上的2亿的“银行存款”一起消失。




可以看出,这个计量方式整体都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像核电站这种东西,寿命最少也是二三十年,长一些的能到个六七十年,上市公司首先要合理估计其寿命,还要正确估测几十年后的弃置费用——真是一个充满艺术性的工作,可能连会计准则这条规定的寿命,都没有核电站长吧。


不过这个规定应该是为了冲减核电站每年的净利润,无论把弃置费用估测的多么奇怪,净利润都会减少。


我们假设有一家风电公司,与核电站每年的营收与其他支出都维持在同等规模,我们其实也很难想象,两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完全一样的,虽然两种公司资产都很重,但是核电站面临的风险和弃置代价,与风电完全不一样。因此这条准则应该就是为了更正确的反映这种未来的支出,要不然每几十年,公司就会出现一次巨额支出,在其他时候,这些潜在的弃置费用在账面上不会有任何反应。


从财务费用的演变特征也可以看出,核电站越老,财务费用支出也越大,但是投资者大概不用对每年的财务费用过于纠结,要是若干年后技术进步了,N公司发现自己只需要花1000万元就能完成处置工作,那就可以当年发一个会计估计变更——连重述都不用重述,直接用新数字填进新报表就可以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