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平洲生产线外包劳务派遣市场(平洲工业区有什么工厂招工)


北京慕田峪长城


沃尔森的要塞附近哈德良长城遗址及复建城墙模型


27. 公元83年到260年,自诩“文明人”的古罗马帝国为了防备北方“野蛮人”侵扰,在多瑙河以北、莱茵河以东筑起一道长约550公里的防御工程,全称“上日耳曼和雷蒂安边墙”。据考证,这条形似“Z”字形的长城起自莱茵布罗尔,经过科布伦茨、美因茨、海德堡,最后到雷根斯堡,又称日耳曼长城或者德国长城。公元101-106年古罗马帝国征服达契亚地区(在今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等国家)后,图拉真皇帝(53-117年,98-117年在位)先后下令修建了上图拉真长城和下图拉真长城,连接多瑙河和德涅斯特河。公元43年,罗马帝国军队侵入不列颠。公元122年,罗马皇帝哈德良(76-138年,117-138年在位)巡视不列颠,决定在英格兰北部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蛮族入侵。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从公元122年到127年,耗时6年建成,从东海岸泰恩河口至西海岸的索尔韦湾,全长117公里,横贯不列颠岛的颈部,后于383年放弃守卫。哈德良长城为石砌城墙,高3.66-5.49米,厚约2.44米,拥有45座城门、一百余座城堡和塔楼。伴随城墙全长的是外侧约3米深的壕沟及其堤坝、内侧约2米深的壕沟及其堤坝,在城墙和壕沟之间填满尖桩的大坑是给入侵者设立的又一重障碍。城墙下面有一条道路可供士兵使用。每500米一座等距离间隔的大门建有瞭望塔守护。墙后几公里处,一排堡垒均匀分布,每两座之间相距半天的行程。每座堡垒能够容纳500至1000人。公元142年至154年,罗马皇帝安东尼•庇护下令在哈德良长城以北修筑了全长59公里的安东尼长城(Antonine Wall),东起福斯河湾(the firth of forth),西至克莱德河湾(the firth of clyde),横跨苏格兰,后于196年废置。哈德良长城和安东尼长城可谓英国长城。此外,在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等东欧诸国境内还有古罗马时期最长的长城——蜿蜒如蛇、绵延上千公里的东欧蛇墙,其中在乌克兰境内,从东部的哈尔科夫州向西延伸,经过乌克兰首都基辅,抵达西部的波多利亚地区,贯穿乌克兰全境,如今只有乌克兰和摩尔达维亚境内的一段蛇墙遗存较为完整,总长度约400公里。


28. 哈德良长城和安敦尼长城、日耳曼长城、上图拉真长城和下图拉真长城以及东欧蛇墙共同构成了古罗马帝国长城(Roman Wall)体系。古罗马帝国长城横亘在罗马帝国的北方边界,它的西段为不列颠长城,包括哈德良长城和安东尼长城南北两条长城,两条长城都是从东海岸延伸到西海岸,横贯不列颠全岛。它的中段为日耳曼长城,连接莱茵河和多瑙河。它的东段为上图拉真长城和下图拉真长城,连接多瑙河和德涅斯特河。在欧洲大陆的部分地段,莱茵河和多瑙河等河流形成了天然屏障,罗马帝国派有水军巡视河面。再往东则是东欧蛇墙。古罗马帝国不仅在欧洲的多瑙河与莱茵河沿线建立大规模边境防御工事群——日耳曼长城,在英国北部建立哈德良长城和安东尼长城,在罗马尼亚一带修建图拉真长城,而且在北非沙漠地区建立防御南方沙漠部落的边境防线,企图挡住南方柏柏尔人的不断侵袭。在北非以及叙利亚、犹太、阿拉伯等东部行省,大沙漠本身造就了天然边防,虽然古罗马帝国修建了大量防御设施,但是并未留下漫长的边墙。


29. 1990年至1999年,伊朗考古学家在伊朗北部戈勒斯坦省的戈尔干(Gorgon)地区发现一处近200公里的城墙废墟,被称为戈尔干长城。这段长城从东边的皮什卡马山脉向西一直延伸到里海南部海中,宽6-10米,用当地黄土烧制的标准化的砖块砌筑。全线共有30个堡垒、障城。考古学家认定戈尔干长城建于萨珊王朝(公元226年到650年)时期,主要用于防御中亚的游牧部落白匈奴的入侵,当地人称为戈尔干防御墙。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研究认为,伊朗萨珊王朝为了防范匈奴人的入侵,在北部修建了一条长城,长度仅次于中国长城,今天仍然残余互不相连的几段,临近土库曼斯坦与伊朗边境的戈尔干长城只是其中残存最长的一段,在其附近曾有一条50公里长的运河将戈甘鲁德河里的水引到长城内。在戈尔干长城南侧,萨珊波斯还修建了一道塔米沙长城,作为第一道长城防线失守以后的备用长城防线。在高加索山脉,萨珊波斯王朝依托山势在一些高加索山口修建了若干要塞及其防御边墙,位于西北部的高加索边墙和位于东北部的戈尔干边墙等共同组成了萨珊波斯防备北方游牧族群的北部长城防线。为了防备南方沙漠绿洲游牧族群阿拉伯人的侵扰,萨珊波斯王朝还在西亚两河流域西南部修建了阿拉伯边墙,形成防备南方游牧族群的南部长城防线。此外,最初为了保护西部边疆,萨珊波斯在今叙利亚东部和两河流域北部曾经修建梯次配置的要塞城市及其边墙,组成西部长城防线;后来为了保护东部边疆,萨珊波斯曾在锡斯坦地区一些山口修建要塞及其边墙,组成东部防线。


30. 俄罗斯南方鹿砦可谓俄罗斯南方长城。为了防备来自南方草原的游牧族群的侵扰,俄罗斯多次在国境南方修建长城,建立了多道长城防线。俄罗斯长城最著名的是图拉鹿砦,得名于中心点图拉,主要由壕沟、土堤、鹿砦、木栅栏等组合而成,间以要塞、城堡。该长城大抵沿奥卡河修建,东起梁赞,西抵科泽利斯克,主要在伊凡雷帝(伊凡四世,1530-1584年,1547-1584年在位)时期修筑。1635年,沙皇米哈伊尔一世(1596-1645年,1613年—1645年在位)开始对先辈留下的许多简易工事进行扩建或加固,修筑克里米亚长城以防御克里米亚汗国,其中建设年代最早的别尔哥罗德鹿砦西起第聂伯河支流伏尔斯克拉河畔的阿赫季尔卡,中经别尔哥罗德、沃罗涅什、科兹洛夫、最后达塔姆鲍夫,全长达1000公里,沿途设置40多座要塞。1681年第一次俄土战争结束后,为了防御克里米亚汗国入侵,沙皇费奥多尔三世(1661-1682年,1676-1682年在位)下令在北顿涅茨河上游的伊久姆一带修建了长达400俄里的长城防线,向西直抵第聂伯河。后来又把伊久姆长城防线向北延伸,和原来已经修建的别尔哥罗德长城防线连了起来。这样,费奥多尔三世时代的俄罗斯西南部边界变为第聂伯河—伊久姆一线。16世纪修筑于莫斯科南侧的旧式图拉鹿砦,加上别尔哥罗德鹿砦以及伊久姆鹿砦,整个南方鹿砦防线长度超过2000公里。


31. 古埃及第12王朝修建的所谓“统治者之墙”可谓古埃及长城。古埃及在第12王朝(公元前1985—前1773年)统治时期,为了防御从西奈半岛涌入埃及的亚洲人,在尼罗河三角洲东部地区修建了一系列带有众多瞭望塔的军事防御工事——“统治者之墙”。早在第十王朝统治时期,埃及就已经在三角洲东部修筑了诸如堡垒、屏障、壕沟等防御工事,这可能就是第12王朝的“统治者之墙”的先导。在古埃及的南部边境,第12王朝也构筑了塞姆纳、乌如纳提、米尔格萨和阿斯库特等四座军事防御工事。根据塞姆纳石碑记载,埃及禁止努比亚人越过这些防御工事进入埃及境内放牧或旅行。


32. 公元前6世纪,为了防备来自波斯高原米底(Medes)王国的侵扰,新巴比伦(Neo-Babylonian)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上游相距最近的地段修筑了一条不到100公里的夯土包砖长城,史称米底长城。


33. 公元前457年,古希腊雅典城邦为了保障出海道路安全畅通,在雅典城与比雷埃夫斯海港之间的通道两侧,修建了79公里长的长城,可谓雅典长城。早在公元前14至13世纪,迈锡尼人为了防备北方多利安人南下侵扰,就已使用巨石修筑了最早的横亘科林斯地峡、全长大约6英里的长墙。公元前5世纪,为了防备波斯帝国南下入侵,以斯巴达和科林斯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重修科林斯地峡长城。五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二世下令复建科林斯地峡长城;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继续加固地峡城池,并将沿线塔楼数量增加到史上最多的153座;1415年,拜占庭帝国皇帝曼努埃尔二世重新修缮科林斯地峡长城;1444年,尚未继位的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完成了对科林斯地峡长城的最后一次修缮工程。


34. 考古发现,早在5世纪,日德兰半岛南部就已修筑两道平行长墙,两墙之间有可能是横亘日德兰半岛南部的古老运河,东至古老贸易港口赫德比,西至尚未得到开发的沼泽与黑森林山地,然后通过河流对接,小船可以直达波罗的海。也就是说原始日德兰长城或者丹麦长城有可能是夹河而立的运河堤坝。七世纪后期,为了防备居住在易北河流域的撒克逊人,古丹麦人将运河堤坝加以改造,修筑高约2米、宽约12米、长约7公里的墙体与壕沟,并且沿线修建土木结构的简易堡垒,建成第一期丹麦长城。不久,为了防御法兰克帝国北上扩张,丹麦国王古德福德下令加强南部边界防御工事,以古代运河作为护城河,在护城河后树立高约3米的木栏,在木栏后修筑高约2米、宽约7米的土墙,成为第二期丹麦长城。9到10世纪期间,丹麦国王蓝牙王哈拉尔德主持延长丹麦长城,并将夯土平台加高到5米,加宽到20米,成为第三期丹麦长城。数十年后,为了应对东法兰克王国扩张,丹麦人再次增加木栏道数和土墙高度,成为第四期丹麦长城。11世纪末,丹麦人引入拜占庭帝国建筑技术,为丹麦长城增加了花岗岩外墙和碉楼,成为第五期丹麦长城。丹麦国王瓦尔德玛一世时期,丹麦人一方面以花岗岩为主要材料将外墙加高到7米,并且贴上瓷砖,另一方面将丹麦长城延长到30公里,成为第六期丹麦长城。1850-1861年间,为了防御普鲁士王国侵略,丹麦人决定以旧长城为边界,加强长城防线建设,对部分遗址进行修复和加固,甚至为古城墙配备近代化的火炮,但是由于守军在最后关头撤退,丹麦长城沦入普鲁士人之手。


35. 印度斋普尔藩王在1592年修建了一座美丽的宫殿琥珀宫作为王国的首府。为了保证琥珀宫的安全,在周边的山头上,沿山脊修建了一条长城般的防御工事,长70多公里,把琥珀宫围了起来。位于印度北部拉贾斯坦邦的昆巴哈尔堡(Kumbhalgadh fort)是印度梅沃尔王国(Mewar kingdom)15世纪修建的重要山地要塞之一,蜿蜒其外的36公里长的城墙被称为印度长城。在巴基斯坦东南部信德省荒凉的沙漠中,Ranikot堡及其防护墙长超过35公里。但它们只是一个城堡及其防护墙,相对规模较小,长度较短。


36. 在地理大发现以前,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尚未进入所谓人类文明世界视野,亚欧非三大洲及其周边岛屿就是整个人类文明世界,就是彼此山水相连的人类文明的世界岛。从考古发现来看,相对于亚欧文明长城而言,古埃及王朝和古罗马帝国在非洲修建的防御南方族群侵扰的军事设施规模较小,而且遗存较少,难以构成横贯非洲的长城体系。如果历史考证和考古发现非洲地区大体曾经存在横贯东西的长城防御体系,那么将是世界长城体系的又一奇迹。如果历史考证和考古发现北美洲和南美洲曾经存在类似的长城防御体系,同样可以纳入世界长城体系之中。事实上,在北美洲,尼加拉瓜长城位于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以西150公里处,原是印第安人部落间土地的界碑,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总长40公里。


三、促进亚欧大长城国际保护和利用


37. 在亚欧农耕文明带生存发展的农耕民族和农耕帝国总是面临在亚欧游牧文明带生存发展的游牧民族和游牧帝国的侵扰,在农耕文敏带与游牧文明带的交错地带修建长城防备游牧民族和游牧帝国侵扰,是许多农耕民族和农耕帝国的共同选择。古中华长城、古罗马长城和古波斯长城以及古朝鲜长城就是其中的伟大典范。所谓先开化蛮族帝国同样面临所谓后开化蛮族的侵扰,修建长城加以防范也是一些所谓先开化蛮族帝国的优先选择。古中国辽长城、金长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国家都通过修建长城的方式防御外国入侵,比如齐长城、楚长城等,但是随着国际兼并战争进展特别是秦朝统一六国,列国国际长城先后遭到废弃,再也未能重建复兴。从形态上看,世界各国长城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就是以亚欧大长城为代表的墙垒型长城,第二种是以辽国堑壕、金国堑壕、清朝柳条边和俄罗斯南方鹿砦为代表的堑壕型长城。当我们超越时代和国界,超越朝代史观和国别史观,放眼整个亚欧大陆,在整个亚欧大陆的视野里观察长城现象的时候,就能发现一条时断时续、形断神续、横贯整个亚欧大陆的亚欧大长城。古中华长城、古罗马长城和古波斯长城以及古朝鲜长城就是亚欧大长城最主要的若干段落。


38. 亚欧大长城把古中国长城、古波斯长城、古罗马长城以及古朝鲜长城连接起来,大致可以构成一个横贯亚欧大陆的分界线,把古代亚欧大陆南方农耕帝国与北方游牧族群区隔开来。远远越过比利牛斯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古罗马长城,一方面代表古罗马帝国势力向北扩张的稳定界线,另一方面代表当时农耕地区向游牧地区扩张的稳定界线。把中国秦汉长城和明代长城相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大体东西走向的狭长地带,这一地带大体就是中国农耕地区和游牧地区的过渡地带。当气候变暖、农耕地区向北扩张的时候,长城就会向北迁移;当气候变冷、农耕地区向南退缩的时候,长城就会向南迁移。由此可以推论,从秦代到明代,中国气候震荡下行,总体趋冷,农耕地区向南退缩,导致长城向南迁移。中国历代长城分布的区域大致东起辽河流域,经燕山、阴山、贺兰山,到达湟水流域和河西走廊,这个自东北向西南的带状地区也被称作长城地带。它与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走势基本一致,也与我国农耕与游牧地区的过渡地带大体一致。长城的南北摆动地带与我国农耕地区与游牧地区分界线的南北摆动地带总体对应。


39. 世界各国长城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世界各国长城遗址保护和利用是人类共同的事业。1961年3月4日,中国万里长城-八达岭、万里长城-山海关、万里长城-嘉峪关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中国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9月20日,中国国务院第150次常务会议通过《长城保护条例》,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2009年4月18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联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经过壕堑359.7千米,自然天险2232.5千米。2012年6月5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认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2016年,在《长城保护条例》颁布10周年之际,国家文物局在金山岭长城脚下向社会发布了《中国长城保护报告》。2019年1月22日,经国务院同意,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长城保护总体规划》。2017年5月,《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重要标识。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