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税务师考试改革,原来的三年抗战变成了五年博弈,进一步降低了考试的难度,那么第一次报考税务师,最好先考哪科?我们要分三类人来看。
第一类:经济类考生:
第二类:非会计专业考生:
如果是基础不是很好的学员或者是非会计专业的考生,那么第一年的考试,财务与会计是肯定要学习的,会计是大多数科目的一个基础。选择会计之后,那么视大家的时间情况,再增加1到2门的学习,只要第一年通过财务与会计那么之后的四年就轻松多了。
第三类:已过职称和注会考生:
一般来说,往往考税务师的考生同时都正在或者已经考过了注册会计师或各种职称类考试。第一年报考税务师考虑到大家擅长的科目或者刚刚考过的科目,比如说你刚刚考过注会的税法,那么三税第一年是必选的;如果刚刚考过注会经济法,那么涉税服务相关法律怎么忍心不去选择;如果刚刚考过注会会计,那么通过财务与会计科目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就是利用科目的关联性去选择报考科目,这样比较合理,也有利于顺利通过考试。
最后,不要认为考试变得简单了就掉以轻心,对复习、学习马虎大意!复习备考千万要避免如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反复听课,以听课代替看书记忆。
有的朋友很喜欢听课件,同一个老师的一遍不行,听两遍;听这个老师的还不放心,还要找别的老师的来听。就拿基础班来说,一门课程大约30个小时,听两遍就60个小时,如果还要听别的老师的,那就差不多100个小时。这是多么庞大的时间数目呀,难怪说时间紧张。听课件当然轻松了,跟着老师的思路(有的朋友甚至还不跟思路呢,就在那里耗时间),还可以看网页,聊QQ,啥都不耽误,而且到了结束,感觉整本书都掌握了,自我感觉还不错。但是一做题,就出问题了,这里记不清楚那里不能确定,到头来,还是不会做题。
那么,问题出在那里呢,该如何利用课件呢。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课件也是这样的作用,起到领进门的作用,如果你能看懂教材了,也就表明你已经进门了,如果这个时候还纠缠在课件上,我觉得你永远在门口徘徊,不可能进入修行阶段,而考试难度,永远不可能停留在入门阶段。所以,我觉得课件听一遍(在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听两遍)就行,做到难点重点心中有数,做到能读懂书上内容为止。切记不要以听课件来代替看书做题、记忆理解!
误区二:重点抓讲义,以讲义为中心。
有的朋友很喜欢看讲义,不可否认,讲义是教材的浓缩,是教材的升华,也是老师们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提取,但是因为这就放弃教材,无异于舍本逐末。税务师考试的范围是税务师辅导制定教材,也就是说,教材才是考试内容,而非讲义。对于知识结构,只有教材最完善,尤其是没有基础或者基础差的朋友,理解教材是复习第一步,那些简单的定义概念,对于以后的大题非常有帮助。说白了,只有教材才能让你树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其他的无一能达到此目的。那么如何利用讲义呢,讲义要和课件一起用,在明白了那些基本含义之后,和课件一起对重点难点知识吸收用!
误区三:到处找题做,做多了就理解了。
现在市面上的练习很多,最好的还是中华会计网校的习题书和机考模拟系统,用起来真的很得心应手,做100道题掌握1道和做10道题掌握10道,哪种方法更好,我想大家都知道。其实呀,最好的练习就在身边,那就是教材上的例题。很多朋友在利用这个资源的时候就是“看”题,而不是“做”题,看一看答案,都会,一做题,都不会。翻看书一目了然,关了书茫然,实际上是完全没有掌握。我的观点是,对于书上的例题,不管大小难易,都按照考试的要求认真地写在本子上,好好做一遍。很多通过了考试的朋友,也不一定能把书上的例题答对80%以上,所以大家可千万别小看这些例题。一遍不行做两遍,这样反复记忆,大有裨益的。对于其他的练习,我的建议是最少做两遍,一定要做到:做了就能掌握,掌握就能吸收,吸收就能融会贯通。那种看题式的练习方法,越少越好!
误区四:听课练习重要,书反而受冷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