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企业所得税查实征收是季报吗(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按月(季)申报实训)

近日,董明珠放话格力电器100%不会爆雷,她还表示:“会爆雷的白马股不是真的白马股。”


嘉寓股份的财务操纵,历时7年,合计调节利润9499万元。公司时任董事长田家玉、财务总监和财务经理胡满姣和副总经理知晓并安排人员实施上述操作。



将2010年至2016年年度报告进行追溯调整后,2010年至2014年以及2016年(追溯调整前)共计6个年度,抚顺特钢由盈利转为亏损。按照退市规则,如果不是造假,2010至2012年,公司连续3年亏损,2013年时就该退市了。


据行政处罚书披露:2010年至2017年连续多年存在信息披露有虚假记载的违法行为,其违法行为持续时间长,手段特别恶劣,涉案数额特别巨大,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致使投资者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这场造假,历经7年,三任董事长赵明远、董事(注:此人姓董名事)和孙启,三任总经理单志强、张晓军、 孙启,两任财务总监王勇和姜臣宝,再加上时任董事、副总经理、监事,共计45人被行政处罚并罚款。


配合大股东造假:三房巷与大股东往来款不记账,澄星股份掩盖票据占款


除了上市公司造假,大股东侵夺上市公司,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例子也不少。


*ST康得(002450.SZ)在5年中将累计逾百亿资金划入康得集团,导致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这些被占用资金案例中,上市公司似乎身不由己,而证监会处罚的案例显示,上市公司却充当了资金被占用的“帮凶”。


《2018 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挑破了控股股东或关联方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种种手法:如,向设立时间短、规模小、与上市公司业务无关联的企业支付大额预付账款;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方以上市公司的名义对外借款或为关联方提供担保;上市公司疑似通过对外投资向关联方转移资金。


三房巷(600370.SH) 故意隐瞒大股东及其子公司占用资金情况。


2014年度,三房巷的大股东及其子公司共13次占用三房巷资金3.78亿元,当年全部归还。2015年度,三房巷集团及其子公司18次占用三房巷股份资金6.35亿元,当年全部归还。三房巷故意隐瞒,未将上述关联方资金往来记账,由此导致公司2014年度、2015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遗漏。


三房巷被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时任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分别被罚款30万元。


澄星股份(600078.SH)大股东占用资金更具隐蔽性。


2011年至2014年,澄星股份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通过银行划款或银行票据方式,占用澄星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资金。


2011年报,通过应收票据虚增、应付票据虚减,票据背书延迟入账等方式,澄星股份的其他应收款虚减2.98亿元,当年财报公布其他应收款0.23亿元,实为3.31亿元。


2012年,澄星股份应收票据虚增、应付票据虚减,当年其他应收款虚减2亿元,预付账款虚减9514万元。


官方版“避雷”指南


上市公司数千家,各种数据和报告专业又复杂,怎样才能快速识别其中埋藏的地雷呢?


证监会《2018 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是“良心之作”,干货满满,堪称避雷指南,报告提到了上市公司的各种猫腻手段,有些是监管部门深入调查才能掌握的信息,在上市公司公开披露或者被爆雷之前,普通投资者难以一窥究竟;有些则是比较容易发现的雷区预警迹象,该报告也多有提及,普通投资者根据这些蛛丝马迹再去分析,或许能绕开不少危险地带。


被出具非标准意见是危险信号


2016年至2018年,证监会发布的会计监管报告内容框架都不一样,侧重点也不相同,相同的是,在每年度的监管会计报告开头却大致相似,而且都会提到上市公司年报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情况。


《2016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称,105 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其中,保留意见 20 家、无法表示意见 10 家、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75 家。


据《2017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按期披露年报的公司中,124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中,17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36家被出具保留意见、71家被出具带解释说明的无保留意见。


《2018 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显示,按期披露年报的公司中,219 家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中,38 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82 家被出具保留意见,99 家被出具带解释性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


证监会为何如此重视这一数据?


相对于非标准审计意见,还有“标准无保留意见”。顾名思义,后者就是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审计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表示完全同意,没有异议。


按照常规流程,在上市公司发布年报之前,其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要派遣审计项目小组,深入该上市公司审计查账,有的还要去工地现场调查,确保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因此,会计师事务所被戏称为资本市场的“看门狗”。


一位会计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一般来说,出具非标准意见,会计师事务所是无奈之举,毕竟,上市公司是客户,只要不是重大问题的影响,事务所也不愿意这么做,否则,很容易失去这家客户。


那么,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甚至“无法表示意见”的是一些什么样的公司呢?


2018 年 6 月 22 日,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ST 抚钢 2017 年度财务报表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19年,*ST 抚钢的雷彻底引爆,监管部门查实其连续8年财务造假虚增利润近20亿元。


2018年4月27日,乐视网披露了2017年年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乐视网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乐视网各种故事不断,公司2017年亏损138.78亿元。人称“贾布斯”的贾跃亭至今出海未归。


按一家上市公司董秘的说法,只要看到哪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意见,作为价值投资者就会躲得远远的,鬼知道哪天会爆雷。


从数量来看,这3年来,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公司快速增加,2018年比2017年猛增76%,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公司从2016年的10家,增长至2017年的17家,2018年暴增至38家,直接翻番。这也印证了普通投资者对今年资本市场“雷”多的直观印象。


让人尴尬的是,本应帮助投资者“排雷”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如今竟然被当成了反向指标。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2018年,瑞华负责了319家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其中,康得新、辅仁药业、大族激光等“爆雷”公司均是其客户。如,过去6年,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对辅仁药业年报无一例外地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这让瑞华陷入漩涡。据媒体报道,截至7月28日,受瑞华所事件影响的公司已累计达到45家。


看见“支付大额预付账款”要小心


《2018 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指出,“个别上市公司存在大额预付账款,预付对象为成立时间很短的新设企业,企业注册资本金很小甚至无实际出资,且经营范围与上市公司的业务毫无关联。”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的规定,预先以货币资金或货币等价物支付供应单位的款项,也就是说提前给钱,但还没收货。


按照证监会的上述提示,如果翻开年报,发现公司存在大额预付账款,此时需加以小心。有心人还可以通过工商信息查询系统,如天眼查、企查查之类的工具去看看拿到预付账款的这些企业是否符合该监管报告提到的特征。


直接上案例。2017年12月,因涉嫌信披违规,证监会对保千里(600074.SH)立案调查。


此后的核查中,保千里称,截至2017年11月30日,公司未经审计报表显示预付账款余额约8.74亿元,公司原董事长庄敏涉嫌以大额预付账款交易的方式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保千里称,经初步判断,上述预付账款中绝大部分款项追偿难度极大。由于款项已经对外支付,如因对方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且预付款项无法追回。


保千里的案例中,还给出了另一条辨别财务雷区的线索,那就是大额应收账款。截至2017年11月30日,保千里应收账款余额约25.66亿元。保千里称,这些客户大部分成立时间都不长,其经营能力、还款能力存疑,后续应收账款能否回收存在不确定性,可回收金额有待进一步确认,应收账款存在大部分不能回收的风险。


不论是拿预付账款的供应商还是应收账款中的客户,“成立时间都不长”,看来都要提防着点。


像保千里这样有大额不合理预付账款的还有不少同行者。如*ST天马2017年12月与一家供应商签订了一份采购协议,签署采购协议后的3天内就向该供应商支付了5.67亿元的预付款,却连交货时间都没有约定。


2018年4月27日,*ST天马收到了证监会的一纸调查书。


今年,不少公司都因大额预付账款收到过监管层的“问候”,如云天化(600096.SH)2018年末公司商贸玉米业务的预付账款为10.55亿元,占全年商贸玉米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56.39%,上交所就对此作了问询。


截至 2018 年报告期期末,维维股份(600300.SH)预付款项账面余额3.09 亿元,其中预付账款第一名的供应商是密山金源油脂油料有限公司,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张桂宣在维维股份长期担任高管。


闻之色变的“存贷双高”


从*ST康得(002450.SZ)到ST康美(600518.SH),一旦某上市公司被曝“存贷双高”,市场就提心吊胆。


《中国经济周刊》曾报道,2018年10月15日,一篇由财务人士撰写的《康美药业究竟有没有谎言》质疑康美药业存贷双高。其引述的数据是“截至2018年半年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399亿元,同时有息负债(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其他负债等)高达347亿元。”该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我的数据来源主要是康美药业2018年半年报。当时写这篇稿件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排雷,也没有想到能在资本市场上起到如此大的影响。”


2019年4月30日,康美药业发布2018年年报,并发布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对2017年财务报表进行重述,“由于公司核算账户资金时存在错误,造成货币资金多计299.44亿元”。


令投资者大跌眼镜的是,康美药业董事长马兴田当日对媒体表示,财务差错和财务造假是两回事。


在爆雷之前,康得新是知名白马股。至2018年底,*ST康得账上的货币资金高达153亿元,可谓“不差钱”。然而,其有息负债也高达110亿元。明明账上趴着大量现金,却要借钱过日子?这是什么道理?


《2018 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指出,个别上市公司拥有大量非受限的银行存款,同时又有大额有息负债,部分债务甚至出现违约,可能存在资金被挪用、资产受限或被质押等未充分披露的情况。


如何看待存贷双高?海通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员姜超认为,可能是存在三种情形:一是集团型企业在合并报表层面可能出现存贷双高。对于子公司较多的集团型企业,可能有的子公司账面现金充裕,而有的子公司更多依赖外部融资满足经营资金需求,从而在合并报表层面表现为存贷双高。二是企业在虚增收入的同时,为了满足会计等式,需要相应的虚增资产或者少计负债,而虚增货币资金是一种典型的粉饰手法。三是货币资金中存在未披露的大额受限资金。当货币资金中存在大额受限资金时,公司实际能使用的现金很少,资金需求可能由外部融资满足,从而产生存贷双高的情况。受限资金未披露可能的情况一是被关联方或者大股东占用,二是为大股东或关联方提供贷款质押、担保,如与银行签订抽屉协议。


*ST康得被查明的情况是,其母公司康得投资集团和*ST康得等子公司在北京银行开设“集合账户”,康得投资集团可以提取*ST康得账户的钱,但*ST康得账户的对账单并不反映账户资金被上拨的信息。结果就是,*ST康得账上显示有122亿元,实际上,资金不翼而飞,余额为0。


今年,对存贷双高的公司,监管层盯得紧紧的。如三安光电的2018年年报,上交所就问询是否存在在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旗下控制的机构存放资金的情况,是否存在与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联合或共管账户的情况,是否存在货币资金被他方实际使用的情况,是否存在潜在的合同安排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限制用途。


科达洁能(600499.SH)、科迪乳业(002770.SZ)等公司也收到了关注类似问题的年报问询函。科迪乳业在公司账上虽有货币资金16.72亿元,2018年新增银行借款2.57亿元,年末短期借款达到了11.92亿元。《中国经济周刊》获悉,自2017年12月,科迪乳业就开始拖欠奶款了。参与现场“讨债”的奶农向记者反映称,一年半时间,科迪乳业“累计拖欠奶农奶款1.4亿元”,涉及河南、山东、山西、天津、河北、江苏、安徽等全国各地数千户奶农。


难以核查的高利润海外业务


《2018 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称,“个别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时未关注标的公司以往纳税情况,被当地税务机关稽查后要求补缴大额税款及罚金。”该报告还指出,“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构造不实或不公允交易,调节利润”。


难以看清的海外业务往往是藏污纳垢之所,容易“构造不实或不公允交易”。《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大抵最后爆雷的海外业务往往最初光鲜亮丽,其特征之一就是毛利率普遍超出行业正常水平。


在A股市场,借海外交易的幌子来操控业绩表现的鼻祖或许要算当年的银广厦。但以规模论,后来者居上。


*ST百特(002323.SZ)是反面典型之一。监管层的处罚决定显示,2015年雅百特以虚构海外工程项目的方式虚增收入2.01亿元,2015年雅百特以虚构建材出口贸易的方式虚增收入1852.94万元。


回溯公告,2015年7月,*ST百特称,公司承接了巴基斯坦某地铁工程项目,实现收入2.01 亿元,毛利率高达74.16%。


停牌1000天*ST信威(600485.SH)也是如此。*ST信威曾是大唐集团的核心企业,2003年上市,2010年转为民企。2011年11月,*ST信威旗下的柬埔寨孙公司创造4.6亿美元超级大订单,当年贡献净利润5.66亿元,由此业绩爆发,2011年至2013年,北京信威实现净利润分别为5.66亿元、4.91亿元、16.38亿元,销售净利润率高达48.32%、53.60%、69.43%;2014年顺利借壳上市。


今年7月12日,*ST信威复牌,至8月7日收盘,已连续19个跌停。


*ST节能(000820.SZ)也曾靠着6.37亿元的印尼业务大单撑起业绩。2019年1月,证监会辽宁监管局就*ST节能对印尼大河项目营业收入确认不恰当、应收账款坏账计提不恰当等多个问题作出了要求其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如果哪家上市公司莫名其妙地多了个海外大单,利润表现还特别好,那就请投资者自行擦亮眼睛。


“年末突击交易”“关联方‘接盘’买单”要注意


每到岁末,总有一些上市公司搞大动作。


《2018 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就挑明:有的上市公司年末突击交易增加利润,有的通过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且转让价格显著高于市场价格,这类因业绩压力而进行的突击交易合理性存疑。


这两种做法往往还纠缠在一起,投资者也容易辨认。


2018年11月, *ST南风再次因信息披露违规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具了监管函。据*ST南风2018年年报,公司将旗下的10家子公司股权转让给其控股股东山焦盐化,获得4.95亿元的收益,扭亏为盈,保壳成功。


电广传媒2018年底卖画也引发争议。2018年12月,电广传媒拟将徐悲鸿的名作《愚公移山》布面油画以2.09亿元(含税)出售给关联方湖南广播电视台。电广传媒2017年亏损,2018年前三季度也是亏损,为此,外界认为,如果卖画成功,电广传媒可一举扭亏为盈,避免被“ST”。


12月21日,电广传媒公告称,由于市场过分解读,为从根本上避免曲解与猜测,这笔交易取消。


2018年底,出售资产给关联方的交易颇多。如*ST三维、ST丹科、*ST蓝科(601798.SH),有的资产出售溢价率高得惊动了交易所。如*ST运盛(600767.SH)一笔股权转让的关联交易,增值率为605%;*ST蓝科一笔股权转让的增值额为2.32亿元,增值率为1283%,上交所就对这两家公司发去问询函,要求说明交易价格的公允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