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养老保险25年,个人养老账户本金12万,利息有多少?答案来了,真的让人“刮目相看”。
姑妈在国企上班,到现在为止,工龄已经25年,再过两年就可以办理退休手续了。前几天闲来无事,我就问姑妈养老保险的事,询问她个人账户养老金有多少钱,姑妈说不知道,我就提醒姑妈,现在都是智能时代,不用去社保局,手机上就可以查到个人的缴费情况。在我的帮助下,姑妈就通过当地的社保软件查了查自己的养老金账户。账户显示,姑妈参保25年了,养老金总额为19万,其中个人缴费12万,利息7万。当姑妈看到利息金额的时候,连连说真没想到利息会有这么多。
相信不少网友看到账户利息这么多,也一定会对养老金个人账户的金额“刮目相看”。确实,姑妈个人养老账户金额总共19万,利息的额度竟然超过了三分之一,这不能不说是有关部门送给参保人员又一块“大蛋糕”。也许有人会问,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利息是怎么算的?咋会有这么多呢?有什么具体规定吗?今天,【小强财艺】就带着大家的这一连串疑问揭开其中的迷局。
利息的政策依据
个人账户养老金虽然不能提前支取,但是它其实也是个资本账户,钱放在账户里面,相当于存款,自然就会有利息收入。通常来说, 当年个人计入的养老金利息,是按照活期利息计息的,利息会比较少,但次年开始,利息就会比较高了。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14条的规定,养老金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在政策具体执行方面,2016年之前,基本上每个省市的执行利率都是不一样的,各个地区每年都会公布当地的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利率,有的省份利率是2%,有的省份有可能是5%,差距还是蛮大的。
从2016年开始,个人账户养老金利率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按照一个标准执行。2017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统一和规范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31号),统一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在每年的6月份由国家统一公布,而且记账利率要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基金平衡状况等因素研究确定,并通过合理的系数进行调整,并强调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该项政策从2016年开始执行。
最近几年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分别是多少?
从2016年开始,参保人员个人账户的利率按照全国统一标准执行。只不过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国家有关部门根据有关因素最终确定一个利率,也就是说,可能每年公布的利率是不一样的,是一个动态数据。在确定利率方面,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四个:上年度职工工资的增长率、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养老保险基金收益、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情况。
2016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是8.31%(包括机关事业单位),2017年的记账利率为7.12%,2018年的记账利率为8.29%,2019年的记账利率为7.61%,2020年的记账利率为6.04%。虽然社保法规定,利率不能低于银行定期存款,但对比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显然比最高档次的存款利率要高出很多。
个人账户养老金利息体现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养老金计发原则
无论是以在职员工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还是以灵活就业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如果个人缴费比较多,相应的利息也会很多。从2016年开始的全国统一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记账利率来看,利率基本上是银行定期存款的两倍,这就说明,大家所缴纳的个人养老保险的收益是远远大于定期存款收益的。大家所缴纳的保险,不仅没有贬值,还起到了保值增值的作用。难怪姑妈个人账户养老金在本金只有12万的情况下,利息竟然高达7万了,真的太让人“刮目相看”了。
结语
看到这里,大家的一连串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对于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近5亿人来说,真的是太有福气了,个人账户的养老金不仅不会贬值,而且还会升值。这也充分说明,参加养老保险对自己未来的养老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个人账户的高收益,保证了广大参保人员切身利益,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越高,参保时间越长,那我们的个人账户余额越多,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就越多,退休后到手的养老金就会越多。说到这里,我真的要为姑妈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鼓掌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你的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分别是多少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