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黄麓镇农业银行开户行名称(黄龙农业银行详细开户行是什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也是推进合肥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合肥市实施乡村振兴有基础、有成效、有行动、有未来。今后,还将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层次、更高的质量,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合肥样板” 。


有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三农”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实力明显增强


十八大以来,合肥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三个千亿级台阶,崛起势头强劲。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003.1亿元,增速达8.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2年的 5.5:55.3:39.2 转变为3.9:49:47.1,财政收入达1251.2亿元,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可喜的是,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肥西县、肥东县、长丰县稳居全国百强县,并逐年实现位次不断前移,巢湖市、庐江县跻身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为合肥在全省率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创造了有利条件。


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近年来,合肥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300万吨以上,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蔬菜产量突破300万吨,肉禽蛋奶水产品总产量突破70万吨,“菜篮子”综合自给率高达69.5%。


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农业供给质量不断提高,“三品一标”产品认证达957个,基地认证覆盖率突破60%,合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成为全省农业系统首家获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认证的机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04%,秸秆还田面积达600万亩,环巢湖5个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初显成效。


园区建设进展迅速,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7个省级、3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402个特色农业园区,规划总面积超过180万亩,园区引领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特色农业集群化发展优势显著,形成了优质粮油、草莓、蔬菜、生猪、家禽、乳制品、淡水产品等十大年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农产品加工业位居全省前列,涌现出了一批知名度高、代表性强的农业企业和品牌。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电商销售额达50余亿元,从事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500家,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乡村旅游经营收入达30亿元。


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进一步激发


近年来,合肥市有多项农村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际确权面积746.4万亩,完成率98.7%,发放经营权证书96.98万户,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613个村居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成立全省首家“三资”改革全覆盖的村级集体股份合作社,创新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


农村“三变”改革积极实施,在巩固完善20个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居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全市已有306个村居完成“三变”改革。合肥市还充分发挥市、县两级乡村振兴投资公司的平台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创新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加速推进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近年来,合肥市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成效显著。陈年垃圾清理全面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5%以上,配备专兼职农村保洁员队伍超过了2万人,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道路、中心村保洁率达100%,自然村覆盖率达65%以上; 2017年全市完成农村厕所改造2.8万户。


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深入落实;中心村建设分层分类有序推进,完成建设省、市级中心村278个, 在建中心村159个。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成绩突出,成功创建环巢湖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区1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带11个,入选 “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3个、“中国传统村落”4个、“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1个,乡村新形象不断彰显。


有成效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全省


从2018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5 年,合肥乡村发展也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推动乡村振兴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可喜的是2018年合肥市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已经初有成效,一批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2018年,合肥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00家,“三品一标”发展到957个,长丰草莓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粮食产量突破300万吨,虾稻综合种养面积突破20万亩,肉蛋奶及水产品总量超过了93万吨。


过去一年,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了70个中心村建设,改造农村危房3703户。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纵深推进,建成了18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超额完成10万户农村改厕任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建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2379公里,肥西县还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通过大力实施土地整治,连续20年实现占补平衡。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建设任务,解决了26.8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2018年,合肥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全面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城乡融合持续发力。


来自合肥市统计局的消息,截至2018年底,全市常住人口突破800万,达808.7万人,比上年增加12.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06.3万人,比上年增加18.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02.4万人,比上年减少6.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4.97%,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39和20.2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


有行动


庐江、巢湖全力


冲刺全国百强县


实施乡村振兴,开弓没有回头箭。在2019年,合肥市还将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一方面,着力振兴县域经济,大力建设省级县域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县域开发园区优化整合,提升县域经济质量和效益;加大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向农村延伸。


2019年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肥东、肥西、长丰要一体融入主城区,进一步巩固全国百强县位次;庐江、巢湖等高对接主城区,进一步巩固全省十强县位次,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


同时,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互联网 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大力实施粮食绿色增效工程,推进“粮改经”“粮改饲”“双改单”,新增虾稻共养面积25万亩。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六大行动,促进农产品加工向精深转变。完善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家以上。制定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规划,推动农村三产深度融合。


另外,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高质量建设一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提升农村“双基”水平。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标扩面,建成89个中心村。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县域行政村实现环卫治理市场化服务全覆盖,乡镇政府驻地实现污水处理厂设施全覆盖,完成10万户农村改厕任务。


今年,通过深入开展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行动,要实施万亩大圩、中小水库和灌区达标工程;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100公里。强化永久性基本农田用途特殊管制措施,深入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深入推进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有未来


未来几年乡村振兴如何走?线路图已有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性的超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全局谋划。在这方面,合肥市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今年1月底,《合肥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 年) 》(征求意见稿)对外发布,乡村振兴的线路图已绘就。2022年,合肥市乡村振兴将取得阶段性成果。


定位计划培育多个新市镇、中心镇


在目标方面,此次《规划》提出,合肥市将优化提升主城区,创新发展环巢湖示范区,特色发展巢湖城区,综合拓展庐江城区,把长丰县城建设成为合肥市辐射皖北的桥头堡,加快合巢产业新城建设,高端发展空港科技产业新城,大力培育庐南循环经济产业新城。


接下来,合肥市还计划推进重点城镇的扩权改革,培育下塘、长临河、黄麓、三河、汤池五个新市镇,以及吴山、八斗、泥河、山南、槐林五个中心镇。另外,分类引导农村居民点建设,培育700个左右省级、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


格局构建“三环四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空间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围绕都市现代发展的需求,合肥市将立足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构建功能特色鲜明的“三环四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空间新格局。依托滨湖、三十岗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大圩、蜀山等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环城”都市农业产业集聚圈。


依托郭河、巢湖环湖北岸等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庐江巢湖南岸、巢湖黄麓等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环巢湖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形成“环巢湖”生态农业产业集聚圈。


在合肥市环新桥机场区域及长丰县吴山镇、岗集镇,肥西高店乡,蜀山区小庙镇和经开区高刘社区等区域,形成“环新桥机场”高效农业产业集聚圈。此外,打造“沿岭”特色农业带、“沿山”茶果产业带、“沿路”设施农业带、“沿河”绿色农业带。


水利2020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


目前,全市有长江流域的南淝河、 派河、杭埠河、丰乐河、白石天河、柘皋河、裕溪河、滁河,淮河流域的东淝河、沛河、池河等主要河流11条;较大的湖泊有巢湖、黄陂湖、瓦埠湖、高塘湖等4个。除了要完善防洪保安基础设施体系,合肥市将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建设沿线乡村同步振兴,构造一河清泉水、一道风景线、一条经济带美好乡村发展图景,打造未来城市景观新长廊。


另外,深入挖掘水利枢纽、输水河道和调蓄湖泊等的旅游功能,创建以水润江淮、生态运河和巢湖风光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品牌体系。同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逐步对各县(市)自有水库改造、扩容、升级和管网延伸等多种途径,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到2020年,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到2022年提高至90%。


交通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全部通客车


保障农村地区基本出行条件, 就要“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到2020年,合肥市所有乡镇通达二级及以上公路,县道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相邻乡镇之间主干道路达到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等级公路通达率100%、硬化率100%。


值得期待的是,合肥市还将推动城市公交线路向周边延伸,鼓励发展镇村公交。到2020年,全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4A级及以上的县(市)达到90%以上;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客车通达率达到100%,县城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达到50%以上。


物流每个县(市、区)至少建1个农村物流中心


城里人网购一个商品,一两天就能到货,在乡村这样的速度今后也不是梦想。到2020年,全市所有建制村和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基本实现物流配送网点全覆盖。到2022年,每个县(市、区)建设1个以上农村物流中心,每个镇(乡)建设1个以上的综合运输服务站,每个建制村建设1个综合运输服务点,基本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如今,在城市4G已经非常普及。下一步,合肥市将实施农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到2020年,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到90%。农村基础信息设施覆盖率、贫困村宽带网络覆盖率、城镇光纤覆盖率、行政村光缆通达率均达到95%。


能源乡镇、农村社区居民在家可用上天然气


城里人下班后回到家,打开燃气,做饭、洗澡、供暖都方便。今后,燃气基础设施将纳入乡镇建设规划,实现农村燃气基础设施与乡村社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打通农村天然气利用的“最后一公里”。为此,合肥市将启动天然气“镇镇通工程”,推动管网由县城向乡镇、农村社区延伸。此外,结合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支持乡镇、街道、中心村、居民点充电设施建设,加大用地、廊道通行等方面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公交、环卫等定点定线运行的公共服务领域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开个电动车在集镇与乡村公路上跑,也是一道风景。


生态到2020年基本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为此,合肥市将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深化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确保取得阶段性整治效果。到2020年,基本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到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村占比达到92%以上。同时,推进村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五化”建设。优化完善村庄路网,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硬化、入户道路建设。到2020年,实现所有自然村道路硬化。到2022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50%。到2022年,所有规划布点中心村和重点村庄均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


旅游创建10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采摘草莓、葡萄,钓个鱼,吃一顿农家饭,如今合肥的乡村游越来越红火。今后,合肥市还将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合肥乡村旅游品牌。同时,推动巢湖市、庐江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加快建设高水准乡村旅游精品景区,打造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依托各地乡村特色物产,推进“农产品”变“旅游商品”,推出一批具有乡土特色的旅游商品。到2020年,合肥市要创建10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达到3500万人次。到2022年,力争全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达到4100万人次。


文化弘扬各类本土文化捍卫乡村记忆


乡村文化,要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赋予时代内涵,捍卫乡村记忆,延续乡村文化根脉。接下来,合肥市计划以肥西三河古镇为核心,以巢湖柘皋北闸老街、烔炀老街、肥东昂氏宗祠、牌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为重点,弘扬巢湖文化、三国文化、包公文化、淮军文化,系统保护乡村历史文化遗产、景观风貌和人文资源。


同时,推动庐剧等地方特色戏曲、巢湖民歌等地方特色民歌的传承发展,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乡村经济社会变迁物证征藏工程,鼓励乡村史志修编。鼓励有条件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增建扩容,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建设村史馆、乡风文明馆、文化礼堂。到2020年,全市普遍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人才鼓励党政干部、医生教师等投身乡村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推动乡村振兴,更离不开大批人才,需要他们扎根乡村。为此,合肥市将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及大学生等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乡村企业家、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等,加大农村专业人才培育力度;鼓励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等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合肥市还将全面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促进农村升学学生、退伍军人、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和新生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进城落户。进一步扩大对居住证持有人的公共服务范围并提高服务标准,缩小其与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重点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向发展快、潜力大的城镇集聚,优化人口结构和空间布局。


教育力争在每个中心村建设1所幼儿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这方面,合肥市将力争在每个中心村建设1所幼儿园,提高幼儿保育教育质量。科学制定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台账,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完善城乡中小学结对帮扶机制,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此外,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优化乡镇普通高中布点,基本实现普通高中优质资源相对均衡。加强乡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互联网 教育”,推进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提高乡村学校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医疗2022年基本形成30分钟院前急救服务圈


“大病进城看,小病不出村。”这样的就医体验,是很多乡村居民期待的。为此,合肥市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1所规范化建设的卫生院,每个村卫生室至少要有1名乡村执业医生。到2022年,30%的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所有中心卫生院达到一级综合医院医疗能力。


同时,加强农村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基本形成30分钟院前急救服务圈。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市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推动高端医疗技术和服务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


养老2022年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同时,鼓励企业、集体、个人投入农村康养产业开发项目;鼓励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到2022年,乡镇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将达到100%,每个乡镇内设置3~5个村级养老服务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