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收 >

开封市财政局工作综述

踔厉奋发担使命笃行不怠谋新篇

奋力为全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封新征程上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提供有力支撑

—开封市财政局工作综述

全媒体记者王予杰通讯员常耀华张海波 汪博

核心提示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特别是面对特大暴雨洪灾、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叠加的双重影响,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开封市财政局党组团结带领全市财政国资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及开封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防汛救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攻坚克难、顶压前行,全市财政实现了收支整体平衡、运行总体平稳,财政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有效发挥,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为我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封新征程上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提供了有力支撑。

开封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

凝心聚力 逆势而上为全市“勇做全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提供坚强财政保障

2021年,开封财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以统筹财政资金资源保障重大战略实施为重点,以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换来百姓过好日子为宗旨,以加强管理有效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为底线,精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增添动能、释放红利。


全市财政收支实现新跨越


财政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方阵。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近180亿元,实际完成179.3亿元,增长14.1%,收入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8个百分点,增幅全省排名第4位,继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5.5亿元,增长0.3%;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4亿元,增长18.1%;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9.4亿元,增长22.4%。兰考县尉氏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超过30亿元大关,分别完成35.3亿元、30亿元;兰考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36.2%,增幅在全省157个县区中排名第1。

税收增幅居全省第二位。2021年,全市税收收入完成118.9亿元,增长15.7%,税收收入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9个百分点,增幅全省排名第2。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6.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动力更足,财政收入质量保持较好水平。全市税收收入中,主体税种完成88.6亿元,增长53.8%,占税收的比重为74.6%,其中:国内增值税完成70.6亿元,增长68.6%;个人所得税完成3.6亿元,增长57.5%;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6.3亿元,增长34.4%。税收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56.6亿元,增长6%,支出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5个百分点,增幅全省排名第3位,财政综合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其中,全市民生支出完成341.4亿元,增长8.9%,占财政支出比重为74.8%,民生支出占比连续8年保持在70%以上,并逐年攀升。全市公共服务支出完成259.6亿元,增长9.8%,人均公共服务支出达到5375元,居全省第8位。


快速高效保障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


2021年“7·20”特大暴雨、“8·22”大暴雨发生后,市财政闻“汛”而动、遵“令”而行,千方百计管好用好老百姓的“救命钱”,全力以赴支持开展灾后重建。

加紧救灾资金拨付。汛情发生后,我市第一时间启动财政应急保障机制,通过紧急动用市长预备费、统筹现有专项资金、争取上级资金等方式,迅速筹措资金4.5亿元,确保防汛救灾和受灾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火速开展。

强力支持灾后重建。我市财政与有关部门共同配合,积极争取中央、省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资金15.8亿元,争取灾后重建专项债务限额17.3亿元,获批国开行应急贷款授信4亿元,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筹措资金7296.5万元,强力推动我市实施一大批灾后重建项目,支持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等开工建设。

助力经济平稳运行。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领促进作用,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支持企业加快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经营的10条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聚焦销售占比大、群众关注度高、带动作用强的汽车、成品油、家电家居等重点领域,积极筹措资金2341万元,强力推进我市“汴地有礼、惠聚开封”惠民消费活动落地见效,激发我市消费活力。拨付资金4440万元,支持开展景区“免门票、促消费”活动,加快旅游景区和重点文旅企业复工复产。


全力以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财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加强应对疫情的财政政策供给,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我市财政严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市委有关决策部署,始终把疫情防控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扛起疫情防控资金保障责任,筹措资金4.5亿元,补充采购应急防疫储备物资,支持全市完成疫苗接种755.49万剂次。

全力保障扑灭突发疫情。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市财政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立即启动疫情防控财政保障应急机制,筹措资金3亿元,重点用于隔离医学观察中心、核酸检测基地建设、疫情流调和疫苗紧急接种等工作开展,支持全市开展核酸检测530万人次。


精准有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年,我市保持财政投入稳步提升,全市农林水支出54.8亿元,切实做到了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结构更优化,精准有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市财政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筹措下达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7.7亿元、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7亿元、行业部门巩固脱贫成果相关资金25.4亿元,有力支持我市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自2017年以来,我市连续四年获评全省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优秀”等次。

支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我市财政继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资金6.4亿元,支持完成全市4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耕地质量进一步改善;发放落实各类惠农奖补资金8.9亿元,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支持发展产粮、产油大县,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市粮食总产达306万吨。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3亿元,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粮食风险基金管理,推动我市粮食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护航作用,投入资金2150万元,撬动上级补贴资金1.2亿元,为全市209万亩小麦、99万亩花生等农产品提供了政策性保险支持。

助推乡村振兴建设行动。我市财政投入资金1.5亿元,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统筹资金1.2亿元,支持改造农村危房236户,新改建农村公路106公里,改善农村居民居住和出行条件。祥符区西姜寨乡成功创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尉氏县、杞县通许县祥符区等成功申报省、市级产业园5个,共计争取各类奖补资金1.2亿元,有力支持了我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加力赋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市财政紧盯“六大战略”实施,围绕项目建设、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等具有引领作用的关键领域,主动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集聚力量稳定经济基本盘。

多渠道筹措保障资金。始终把对上争取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中心任务抓实抓好,2021年全年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30.8亿元,同比增长15.2%,成功发行政府专项债券94.5亿元,新增总投资额24.8亿元的5个项目进入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持续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制定出台《开封市科技领域市与县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强化市县(区)两级科技经费供给,2021年全年科技支出总额超过13亿元,增长53.5%,增速全省排名第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从2.01%上升至2.92%。进一步加强资金统筹,筹措资金1.6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六个一流”加快实施,支持重点科技项目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极大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动能。

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财政营商环境,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减、免、缓、降”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约9亿元,29家企业缓缴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32.5亿元,助力企业逐步走出汛情、疫情带来的困境。统筹资金3亿元,支持组建汴财融资担保公司,破解我市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建立完善“四金三池”的多元化融资体系,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我市。推动“万人助万企”活动走深走实,构建“点对点”服务企业机制,指导企业用好各项财政支持政策,承办的18家企业20项问题清单全部高质量完成。

加强产业扶持和培育。牢固树立“产业为基,项目为王”理念,投入资金1亿元,支持我市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制造立市”发展战略,安排资金6373万元,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转型发展,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和19家企业实施“三大改造”,加快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发展。拨付资金2.7亿元,支持开封海关开关运行,推动自贸区、综保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


2021年,我市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市节能环保支出11.1亿元,努力推动我市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2021年,我市财政筹措资金1.1亿元,大力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落实资金2.5亿元,有序推进引黄调蓄工程、中小河流治理、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等水利项目实施,保障做好各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黄河安澜。统筹债券资金9.4亿元,确保87.7公里沿黄生态廊道全线贯通,S312沿黄大道一期工程顺利建成通车。

贯彻碳达峰碳中和理念。2021年,我市财政安排资金2.9亿元,持续开展城市清洁行动、智慧环保等项目建设;筹措资金7100万元,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推广应用及配套设施建设,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拨付资金1.2亿元,支持22.61万亩的国土绿化任务完成,确保全市PM2.5、PM10浓度实现“双下降”。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我市财政继续严格落实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引导各县区加强大气、水生态管控,统筹资金5.2亿元,重点用于开展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及水资源保护,支持打好碧水保卫战。安排资金4891万元,支持开展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农用地安全利用等工作,全市农用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


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


我市财政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办好民生实事,2021年全市民生支出341.4亿元,增长8.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提升至74.8%,确保“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文有所化、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聚焦“学有所教”,支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2021年,全市教育支出71.9亿元,增长5.6%,“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和教育实事“大礼包”高标准落实。统筹资金9.1亿元,促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办学差距。筹措资金5.4亿元,支持开封大学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加快省“双高”立项建设,引领全市职业教育整体提升。筹措资金1.8亿元,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提高基础教育学校办学能力,加快普通高中普及协调发展。统筹资金2.6亿元,足额发放农村教师特岗补贴和生活补助,不折不扣落实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营养改善计划、助学金、奖学金等教育资助政策。

围绕“劳有所得”,多措并举促进全市就业。2021年,我市财政统筹资金13.2亿元,保证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将城镇退休职工养老金标准人均提高154元。建立“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资金保障机制,拨付就业补助资金3.1亿元,足额发放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各类补贴,支持企业吸纳就业、劳动者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大力保障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用足用好贷款贴息和各类帮扶政策,拨付贴息资金4635万元,带动承办银行发放创业、再就业担保贷款7.7亿元。深入贯彻落实退役安置政策,拨付资金3.3亿元,为全市伤残、病退军人和参战、参核人员等优抚对象发放生活补助,支持退转军人灵活就业和自主就业。

着眼“病有所医”,加快建设“健康开封”。我市财政全面贯彻落实全市卫生健康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投入,2021年,全市卫生健康支出52.5亿元。安排资金17.5亿元,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财政补助标准从550元提高到580元。筹措资金2.9亿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至79元。统筹资金2.4亿元,持续深化公立医院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启动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支持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关心关爱医护人员和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十条举措”落实兑现。2021年全年安排交通事故救助基金支出5000万元,确保973个交通事故受害家庭及时得到医疗救助。

坚持“文有所化”,有效促进文化旅游发展。2021年,全市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7.9亿元,增长30.2%。拨付资金6090万元,支持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六馆”运转、购买公益演出服务,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争取资金6200万元,支持推进州桥遗址本体及河道遗址保护修缮工程、960非遗文创园和古城墙保护与修缮。安排资金6667万元,继续实施“文旅30条”,支持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等重点文旅节会举办,支持汴京公园禹王台公园等免费开放,保障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立足“住有所居”,持续推动城市有机更新。2021年,全市住房保障支出16.2亿元,增长15.7%;交通运输支出15.9亿元,增长67.3%。全年争取国开行融资授信35.7亿元,强力助推我市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拨付资金8.4亿元,全市共完成126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6.8万户。统筹资金12.9亿元,支持开展G107、S222等国省干线公路新改建,重点保障黑臭水体治理、保障房周边基础设施、阳光湖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加快实施。统筹资金3.4亿元,重点用于市政、绿化、环卫保洁、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确保城市正常运转。

强化“弱有所扶”,提高特殊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我市财政按照“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难有所帮”原则,2021年统筹资金3.1亿元,为13.9万人发放救助补贴,将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570元提高到590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不低于4260元提高至4524元,重点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统筹资金8279万元,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津贴,支持扩建农村敬老院,加快推进陇海医院等4个医养结合项目示范建设。筹措资金1.3亿元,继续免费开展“两癌”筛查,作为全省唯一试点支持2179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持续做好残疾人以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工作,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


纵深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2021年,我市财政按照中央、省、市深化改革总体布局,稳步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任务,持续提升财政综合治理能力。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省与市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稳妥做好预算管理办法制定、基数核定等基础工作,确保改革平稳过渡。结合我市实际,调整优化市区税收分成比例,将市与区地方税收分成比例由4∶6调整为2∶8,同步优化市与区土地出让管理体制,持续推动财力下沉。

加快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我市研究出台教育、科技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加快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各级财政关系,有效提升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印发《开封市推进市级部门支出零基预算管理改革方案》,着力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启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预算标准的刚性约束。

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高标准建设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初步建成涵盖17类共性项目和10个领域、26个行业类别、3206条的预算绩效指标库。市级75个部门提交2648份自评报告,将预算绩效管理运用延伸到PPP项目、特许经营、国有资产管理等多个方面,基本实现了四本预算的绩效管理全覆盖。坚持每年向市人大报告绩效管理开展情况,进一步强化人大、财政、审计的协同联动机制。着力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和事中绩效监控,对涉及资金14亿元、涵盖33个政策项目和5个部门的整体绩效评价工作情况及结果应用进行全面通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14项。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成效显著。市本级和尉氏县作为建设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工资统发、预算绩效、账务处理等模块的全面上线运行,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改革目标,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建成财政一体化业务数字平台的省辖市。此外,全市各级均使用一体化系统编制2022年预算,我市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工作全面迈入新阶段。

持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我市财政进一步完善直达资金常态化监督机制,中央直达资金76.4亿元全部第一时间分配下达县区,更直接、更精准惠企利民。全市所有县区均实现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集中发放,累计发放资金1.1亿元。持续加强预算项目评审和政府采购,全年各类项目评审金额43.5亿元、开展政府采购54.3亿元,节约资金7.5亿元。全面完成市直48个系统国有资产专项整治,将全市21家单位59家企业纳入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体系,实现闲置土地房产处置收入4.98亿元。探索建立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共用共享机制,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步伐,全方位实现零余额账户联网电子支付、政府采购全流程线上办理和非税系统电子票据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持续优化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强化预算管理,建立县区“三保”执行监控机制和月报制度,开展县区工资支付保障风险评估和预警报告,牢牢兜住基层“三保”底线。充分运用政府周交办会制度,定期通报政府债务管控情况,将政府债务防范化解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积极引导县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持续完善国有企业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多层次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重大债务风险报告制度。

奋楫扬帆 破浪前行深化改革争先走在前 国资国企共创新局面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财政国资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市管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500亿元,增速达到33.7%,营业收入139.37亿元,净利润5.76亿元,上缴税收4.05亿元,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活力充分激发。


体制机制树在前 改革顺畅强力推进


我市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成立了全省唯一的市委市政府国资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统筹各县区、委局一盘棋推动改革,2019年、2021年均以市委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改革纲领性文件,把国资国企改革真正当成了“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

高规格推动机制。市委市政府国资委由市委书记任书记、市长任主任、市委组织部部长任副书记、市纪委书记任纪委书记,多次召开全市高规格推进会,并按年度召开改革总结表彰大会,各县区、委局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定期召开国资委主任会议或书记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日常改革发展难题。

强有力落实机制。市财政局作为国资委办公室,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推动国企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国资专报、工作专班、月度汇总、年度报告”和“日分发办理、周汇总研究”的工作机制,并推动指导各市管企业建立了工作周(简)报、重点项目专报机制,及时将改革动态、典型经验、项目进展、工作亮点报送市四大班子和相关委局,凝聚全市改革合力,营造了支持企业、共谋项目的良好氛围。

全方位政策机制。我市在出台国企改革纲领性文件的同时,按照中央、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印发实施方案,并制定了23项配套制度文件:带有“四梁八柱”性质的国资监管、企业党建、公司章程、风险管控等文件基本健全;带有“定点爆破”性质的薪酬改革、整合重组、投资担保等专项政策落地见效;带有工作推动性的战略规划、工作计划基本完善。


监管体系布在前 监管格局科学高效


统筹“管好”与“放活”,以管资本为主,持续优化和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构建动态、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格局。

监管机制更加清晰。市财政局国资监管职责定位更加明晰,强化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责、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和负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三位一体”的职能配置,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优势日益彰显。

监督方式持续优化。权责清单制定和分类授权放权工作全面完成,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初步搭建并对接省级监管平台, 国资在线数字化监管任务提前完成;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相衔接的出资人监督闭环逐步完善,市管国有企业内部协同高效的“大监督”模式加快建立。

党的领导不断加强。配齐健全企业党组织,印发《市管国有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及建设的意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年市管国有企业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集中培训321场次。加强党建带团建,完成一级企业团组织组建,市管企业中层以上党员干部占比近50%,党员、团员先锋作用充分发挥,成为助力国企改革的红色引擎。


优化结构谋在前 国资布局指向鲜明


加强国有资本运作统筹谋划,着力优化资本配置,引导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更加系统深入、指向鲜明。

企业格局更加明确。制定整合重组工作方案,市本级国企股权集中在发投、国投、文投三大集团,并由市财政局统一作为三大集团出资人,同步搭建动态管理机制,市管企业形成了“3 3 N”新发展格局。

重点产业布局加快推进。着力提升国有资本在基础性领域和优势行业的集聚度,在三大集团中布局组建创新科技投资、智慧城市发展、卫投健康产业等公司。

集中统一监管提前完成。创新方式,统筹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与市直48个系统国有资产专项整治、人大国资报告等工作一盘棋推动,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建立“谋划一批、研究一批、解决一批”工作机制,完成专项整治处置事项438项,将21个市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办59家企业纳入统一监管体系,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目标提前完成。

发展模式更加清晰。探索形成的“省企、央企合作”模式、“市区联动发展”模式、“社会资本共赢”模式、“多元化上市公司培育”模式和“管委会 公司”模式等五大发展模式取得新成效,文投集团与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成功合作,三大集团与豫资平煤合作成立了双碳基金,发投集团推动清园进入主板上市辅导,企业主体实力壮大的同时,全力支持制造立市。


改革转型试在前 企业动能充分激发


持续深化企业内部劳动、收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契约精神与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凸显,企业内部活力动能被充分激发。

公开选聘扩思路。2019年2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大批量(10名以上)在公开市场集中选聘总经理和副总经理,通过公开选聘积累了一大批市外优秀人才,成为市管企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健全架构强决策。市管国有企业全部建立健全“三会一层”现代企业法人治理架构,形成了良好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制定5个外部董事制度文件,并通过市场化选聘形成了兼职外部董事库,提升董事会科学决策水平;任期制契约化全面推行,以教体投公司为试点的职业经理人招聘完成,企业经营管理提质增效。

招引培训汇人才。搭建平台支持企业招聘骨干人员40余人,创新开展“开封人才服务团”模式,为企业引进高质量人才20名。“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定期培训,组织企业领导人管理层赴天津大学、上海交大培训,开展金融培训班和MBA课程研修班,邀请局委一把手、行业专家开展多期项目谋划、金融业务、专项债业务等多类别培训。当前,市管“3 3”企业员工35岁以下的占比33.3%;一级企业中层以上干部中,40岁以下的占比43.3%,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比52.06%,市管企业已逐步成为高水平人才聚集地。

考核激励激活力。市主要领导直接与各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签订经营业绩目标责任书,突出企业发展质量效益和全市发展贡献度,“一企一策”实施分类考核和差异化考核,构建了具有挑战性的指标考核体系和有竞争力的市场化薪酬激励体系。在企业内部,实施董事会对经理层考核,加强董事会、经理层职权落实;组织企业开展全员竞聘上岗,探索末位淘汰、合同续签考核等,促进薪酬激励效果。这一系列高规格切实际的考核举措、科学细化的考核体系和动态有效的激励机制得到省国资委充分肯定,并在河南省国资信息中作为典型案例专期刊登。


服务大局走在前 企业勇担建设主力


坚持项目为王、资本运作,发挥考核与服务作用,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双向发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市管国有企业全年新竣工项目41个,总投资41.9亿元,新增到位融资281.4亿元,全年新签政策性银行融资合同65亿元,到位25.8亿元,逐步成为全市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承接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国投集团承接的黄河生态廊道项目全面完工,S312工程建成通车,水投公司“一渠六河”全线通水;发投集团建成纯电动汽车充电场站66个、充电车位777个;文投集团在疫情汛情双重影响下,2021年接待游客约356万人次,建设的珠玑巷历史文化街区如期开街,运营的御河、城墙、万岁山营业收入和接待游客量逐年均创历史新高,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入选文旅部“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拟入选名单”。

争取了一大批关键应急资金。2021年“7·20”特大暴雨后,国投集团获批4亿元国开行应急贷款授信,并全部支付到位;文投集团州桥——古汴河运河遗产区保护利用项目成功获得800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成为全省唯一获得800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的项目,单个项目获得资金占全省争取资金总量的22%。

支持了一大批优质产业。国投集团增资控股东大化工子公司支持新材料产业项目,以“一园一院一基金”模式打造全链条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金控集团合资成立省蒜业集团,建成全省最大专业冷库并与郑州商交所战略合作,推动大蒜品种期货上市。


资本运作创标杆 成绩亮眼市场认可


通过强有力改革转型举措和服务保障,我市国有企业资本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融资工具、融资渠道更加多元。我市在2021年8月成为全省首个拥有3家主体评级AA 的非省会城市,当前共有19家AA及以上主体评级的国有企业,在河南省省辖市位居前列。

多措强化国企资本运作能力。通过充分发挥改革红利,市管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实现全省多个“第一”。一是金控集团完成对宁波高斯投资公司100%的股权收购,成为河南省首家收购主板上市公司的国有企业;二是城投集团获批全省首笔规模最大政府隐债置换28亿元贷款;三是发投集团采用“以企业自身现金流覆盖投资”新融资模式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这种“统贷统换”的模式成为全省首创;四是发投集团3.5亿元中期票据发行工作(票面利率3.26%)创河南省国有企业同期限、同评级最低发行利率;五是国投集团在河南省首笔发行黄河生态廊道建设项目专项债;六是金控集团组建中原经纬融资租赁公司,成为近三年来省金融局批复的首家内资融资租赁公司;七是城投集团成功注册18年期水系项目收益债30亿元,实现上交所债券“零”的突破,是河南省内期限最长的公司债券;八是国投集团注册河南省城投公司首单绿色公司债;九是发投集团发行河南省首单10年期绿色企业债;十是城投集团继永煤违约事件之后,成功发行水系项目收益债3亿元,是永煤事件以来河南省首单地市级中长期AA级债券,破冰开封市债券发行市场。

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通过成立政策性银行对接专班、干部挂职银行等举措,积极争取并获得政策性银行尤其是国开行的大量资金支持。一是兰考城投玉兰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争取到1.9亿元贷款,是国开行系统内首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二是新宋风公司2020年开封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争取到8亿元国开行贷款,是国开行系统内全国首个地市级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三是新宋风公司开封大运河保护(一期)顺河坊项目争取到2亿元国开行贷款,是国开行系统内首个大运河项目;四是国投集团开封市联合收割机厂老旧工业区城市更新项目争取国开行4.9亿元贷款,是河南省首个城市更新项目。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更是我市朝着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目标奋进的关键一年,做好2022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国才语气坚定地说,全市财政国资系统将精准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七大政策体系,紧紧围绕全市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聚焦2022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紧扣发展定位,把准方向路径,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突出扩投资稳增长、抓创新促转型、强实体防风险,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六稳”“六保”和经济社会发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埋头苦干、争先晋位,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奋力为我市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开封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环城墙公园成为市民的乐园。

冬日暖阳照。

冬日美景开封蓝。

宏伟壮观的东京大桥。

本版图片均由全媒体记者李俊生、姜菡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