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收 >

有故事的人,才能看懂阿德勒的8句话

年轻人最喜欢问一个问题:有哪些人生经验或者道理,越早知道越好?


我们希望在别人的经验中提前预知风险、少吃一些前人吃过的苦、少走一些别人走过的弯路。


同时人也有一种怪圈:哪怕知道那里有个坑,不亲自走过去看一看、没有体验过进坑的苦,也很难相信前人说的是对的。


人生中大部分道理,都不是听来的,而是自己悟来的。


所以在经历尚浅的时候看一些厚重的书,也无法体会作者的意图。



《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中,聚集了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所涵盖的所有研究领域的智慧:自卑、勇气、人际关系、人生价值等等。


如果你曾经怀疑自己是不是优秀的人、曾经在人群中感到孤独、曾经被别人的指指点点扰乱心绪,再看阿德勒的八句话,就会有不同的心情。


01.

“不需要强迫自己改变,只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发现自己的亮点就好。”


一个期待生活变得更好的人,总是喜欢盯着别人的优点、自己的缺点,以为只有自己变成更好的样子,才配拥有更好的生活。


他们忘了一点,自己身上的亮点,才是真正让自己变得耀眼的东西


取长补短,有时非但不会让自己变得完美,反而消弭了自我个性和个人光芒。


02.

“我们不能期待别人随时体察我们的情绪,沉默换不来别人的帮助。如果我们需要帮助,就要用语言表达出来。”


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察觉甚至体谅到他人的情绪,每个人的共情能力是不同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懂得沉默的暗语,那是只属于有默契的人之间的美好。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困难会习惯性地逞强,把求助的愿望隐藏起来,并将此定义为“坚强”。


阿德勒认为,不要期待被主动帮助,而是发出恳切、明确的求救信号。


以友好、主动的态度与对方积极沟通,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赢得尊重、得到援助。



03.

阿德勒说:“我们对一个人的最高要求和荣誉就是:在工作中是一个好员工;在朋友中是一个好伙伴;在爱情和婚姻中,是一个好伴侣。


总之,一个人应该证明自己是人类忠实的朋友。


无法在人群中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所扮演的角色,人就无法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纵观我们身边的失败者、不幸者,比如精神病患者、问题少年等等,几乎都是因为重要人际关系的缺失。


只有意识到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贡献感时,人才会走上积极正向的道路。


工作中认真负责,合作共存;


人际交往中真诚宽容;


在家庭中尊重伴侣,忠诚负责……


是我们能要求自己做到最基本、又最难得的事。


04.

“优越情结是自卑情结的产物。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很强,看起来比别人优秀的人,其实有着强烈的自卑感。”


我们常常以为,自觉低人一等,是自卑的表现。


但是处处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比别人更优越,哪怕并不是自己在乎的东西,同样是一种自卑。


越是活得平庸的人,越渴望优越感。


“看起来很强”,是一种“必须比别人更优秀”的虚伪优越感,也是为了掩饰自卑情结而产生的。


自卑并不可怕,人就是在自卑和消除自卑的摇摆中进步的。


但是如果陷入虚荣、做作、造假的负面世界,拼命制造自己很强的假象,那么他永远无法真正变得强大。



05.

“生命中若没有敌人,就意味着我们时刻都必须配合别人,当然就会活得非常疲累。”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希望被人接纳、被人喜欢,但是你永远无法让所有人都喜欢。


十个人当中,有两个人喜欢你,就很难得,其他人如何,完全不用太放在心上。


你只需要在乎那两个完全接纳你的人,不需要为不喜欢你的人消耗能量。


换个角度想,我们也有很多不喜欢的人,所以别人也有不喜欢你的权力。


有不喜欢我们的人,才代表我们是依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自由地活着。想要活出真正的自我,就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06.

“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除了努力沟通别无他法。而那些认为对方无法沟通的人,其实一开始就没有沟通的意愿。”


“沟通”是一个美好的字眼,仿佛两种观念,说着说着就通了。


但是沟通实现起来很难,反反复复达不成共识,才发现对方根本没有沟通的意愿。


阿德勒认为,人们做某件事的动机、意愿,主导并制约着做事的情绪。


比如说,一个人愿意去做某件事情时,他可以克服一些困难;反之他不想去,就会为了拒绝这件事来制造数之不尽的借口。


无法沟通的人,一开始就没有与人沟通的意愿。他只是不停寻找借口,阻碍沟通。


任何情况下,沟通成功与否都取决于双方的态度。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他自己愿意醒来。



07.

“教育孩子就像是脚随时放在刹车上,除非必要否则绝对不要贸然踩下去,不然就可能破坏孩子之前的努力。”


阿德勒心理学中提到的亲子教养与教育,不是一味的奖励,也不是纵容孩子为所欲为,他认为,父母是脚踩在刹车上的人。


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刹车的作用是保护,而不是限制


习惯性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事”、“这些太危险,不要去做”,事无巨细地过问孩子的每一件事情、“你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其实是把孩子作为弱者对待,扼杀孩子的思维发展和行动能力。


教育孩子,父母只要从旁守护,主动、亲密地与孩子沟通,这样孩子才会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自己的谋生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


08.

“成长不必背负他人的课题,不必迎合他人的评价。将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是迈向幸福人生的关键。”


山本耀司说:“自我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需要不断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不断对撞的过程,既是我们认识自我的过程,也是分清自我和他人的过程。


关系的痛苦,大部分来自于承受了太多原本属于他人的课题。


儿女大龄未婚,父母背负了极大的压力,又把压力传导到孩子身上,他们为了并不存在的未来,破坏当下的关系。


结不结婚、和谁结婚,是孩子的课题,与父母无关;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的选择,是父母的课题,与孩子无关。


所有让你烦恼的问题,一定要谨慎分析,到底是自己的课题,还是因为你擅自背负了别人的课题。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干涉别人的课题,要做的只是守护、陪伴和支持。



阿德勒的学生岸见一郎曾用上坡、下坡来比喻人生:骑自行车爬坡,非常吃力。但登上顶峰,我们就会看到美妙的风景,借助风力和惯性下坡,人也会神清气爽。


人生也是如此,年轻时,我们拼命蹬着脚踏板,同时背负了太多的东西——梦想、目标、野心、焦虑……


人过中年,如果能卸下肩上的重担,以平和、宽容的心态看待人间百态,就会有看不尽的好风景。


作者 |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