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股债利差查询工具(股债利差查询 东方财富)


上周讲股债利差的文章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小伙伴对这个指标感兴趣,纷纷留言询问能不能定期更新这个数值,以及该指标的计算步骤等等。





(来源:好买研习社用户留言)




对小伙伴们的这些要求,当然是选择,安排!我们将考虑每周更新一次这个数值,同时,也为了让大家更深层次了解股债利差指标,我们决定讲一讲这个指标在什么情况下适用,什么情况下不适用,以免大家误用。




股债利差指标适用于哪些指数?



股债利差就是股票收益率减去债券收益率,计算公式是:股债利差=沪深300市盈率倒数-10年期国债收益率




股票收益率我们用的是沪深300指数市盈率的倒数来表示,债券收益率用10年期国债收益率。




有心思灵活的小伙伴问,能不能用其它指数,比如上证综指、中证500、创业板、科创50、恒生科技,或者中证白酒、医药、新能源等行业指数?答案是有的适用,有的不适用。




我们先说适用的指数。大家注意了,一般来说,主流的宽基指数,成分股容量较大、大部分为成熟上市公司、长期会出现均值回归的指数比较适用,比如万得全A、上证综指、沪深300等(注:下文图中风险溢价即股债利差指标)。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21.10.11)




为什么呢?原因比较复杂,我们尽量说得简单一点:这类指数成分股相对稳定,且大部分权重股是经营较为稳定的成熟公司,市盈率往往比较稳定,不会出现一直走高或一直走低的现象,存在较强的周期效应,即:拉长时间看指数市盈率往往会出现均值回归。




我们对比上述3个指数的股债利差(图中表示为风险溢价指数),可以发现近10年股债利差走势都比较连贯,有波峰有低谷,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这就方便我们去对比和分析了。




哪些指数不适用股债利差指标?



我们接着说不适用的指数,这个更容易给出结论:绝大多数行业指数、部分偏成长的宽基指数、样本容量偏小的指数,都不适用股债利差指标。比如宽基指数中的创业板指、恒生科技,比如行业指数中的中证白酒、医药、银行等等。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21.10.11)




比如创业板指,因为成分股市盈率相对较高,股债利差往往会出现负值,而负值是没有意义的,它表明投资该指数的预期收益率不如债券,但很显然这一结论是违背常识的。




再比如中证白酒,一来可以看到2015年初的一次调仓对指标造成了很大影响,而绝大多数行业指数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会造成干扰;二来因为某些特定原因白酒板块估值一直较高,也使得中证白酒的股债利差常常出现负值,也使得数值无意义。




怎样合理使用股债利差指标?



其实从前面就能大致判断,适用股债利差的指数相对较少,常见的就是上证综指、万得全A、沪深300、恒生指数。




不过好在这几个指标已经能告诉我们现阶段到底该怎么搭配股债比例,是买A股好还是买港股性价比更高,以及,什么时候可以增加股票配置(根据此前研究,当沪深300指数股债利差大于5.5%的时候就可以逐步建仓,大于6%时加大股票配置力度,或是不错的选择。)




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一思路,更换其它指标进行对比,比如不使用市盈率的倒数,而使用更为稳定的股息率(买入股票长期持有,每年能拿到的利息收入),来比较投资股票和投资债券的利息差。




我们以沪深300红利指数(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股息率最高的50只股票为成分股)的股息率,减去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就能得出当前的股债利差值,这也是不少券商分析师爱用的指标。对比指数走势,可以发现,沪深300红利指数几次股债利差的高点,往往对应指数的阶段低点。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21.10.12)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意外发现该指数的股债利差分位点已经处于历史94.91%分位(该指数统计区间自2012.7.20起),显示当前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对红利指数感兴趣的投资者或可关注。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21.10.12)




总结



上证综指、沪深300、万得全A、恒生指数等宽基指数比较适用股债利差指标,而绝大多数行业指数、以及部分偏成长的宽基指数如创业板指、恒生科技、科创50都不适用该指标。同时,因为市盈率往往有滞后性,也可以用股息率代替市盈率的倒数,来衡量股票的收益率。要记住的是,用这一指标,是出于对股债的性价比做一个比较深入的对比,以指导我们做股债配置,而如果用它来判断行业指数的投资价值,则比较失效,这也是不适用行业指数的原因之一。




最后还要提醒投资者的是,任何一个指标都不可能绝对正确,只是站在统计概率的角度看问题,因此对市场行情的判断也不应仅靠一个指标,还要结合估值、流动性、盈利、市场情绪等多方面指标综合衡量。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