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研发支出如何判断费用化和资本化?简书(研发支出怎么判定费用化和资本化)

几个年轻人东拼西凑借来5万块,如今市值近500亿!于是才有这一幕:北用友VS南金蝶……


巨头之间的商业逻辑和竞争逻辑,往往都只在毫厘之间。


恒瑞VS复星,恒生VS金证,SAP和甲骨文,温氏VS牧原,美的VS格力。之前我们做过一些对比,今天,轮到了这对有趣的冤家:


尽管是竞争对手,但其实体量差距巨大。它俩的收入规模,一家收入63.44亿,一家收入23亿,这差距接近3倍。截止本报告发布时,用友的市值已经高达490亿。


尽管是竞争对手,但各自面对不同的用户人群,基本相安无事。一家面对大中型企业,一家面对中小型企业,各有各的用户,谁也干不死谁。


这对冤家,就是:用友VS金蝶。


很多学会计、财务、管理的朋友,对此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大学必考的会计电算化,使用的便是用友的考试模拟系统。


上世纪90年代,国内会计信息化发展迅速,用友、金蝶崛起,到了2001年初,两家公司纷纷登陆资本市场,用友登陆A股,定位高端大型客户;而金蝶选择了港股,主要定位中小型客户。


此后,它俩不满足于简单的、纯粹的财务软件开发,接着瞄上了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是个巨大的市场,在整个TMT领域算是顶尖的好生意。在这个赛道上,横亘着SAP、oracle巨头。不过,在这个赛道上,本土化企业有不少优势,2002年,用友一举超过SAP,夺下了国内ERP第一的宝座。


在实现逆袭之后,用友的发展十分顺利,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加快扶持企业的信息化,迎来了ERP管理软件行业的黄金时代。


可是,生活就是这么怪,总是来把玩笑开。接下来的4年时间,突然之间,整个ERP管理软件行业陷入了离奇的怪圈,收入陷入停滞。


对,没错,不管怎么使劲,收入就是不涨了,甚至还险些下跌。来看图:



怪了,这到底是啥情况?问题是,美股的巨头Oracle和SAP,还在涨啊。


当时,市场上有不少质疑的声音。一是,欧债危机,全球裁员潮,中国也受到波及;二是,更关键的在于技术迭代,国内云计算、大数据来势汹汹,用友和金蝶,会不会被技术替代、拍死在沙滩上?


更关键的是,企业ERP软件服务商这门生意,到底是不是一门常青的好生意?


今天,我们就通过用友VS金蝶,来研究一下,企业级软件行业的发展路径、研究逻辑及其相关的财务密码。


— 01 —


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


诞生了两大财务IT龙头


用友VS金蝶



会计,恐怕是人类最源远流长的工具之一。在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开始设“司会”官职,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到了西汉,出现了名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用以登记会计事项。


此后,会计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越来越严谨,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公开出版,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


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多样、复杂化,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要求越来越高。


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率先使用计算机进行单项工资数据处理,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起点。


在中国,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较晚。1979年,在财政部的支持和直接参与下,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展了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


1984年,“政企分开”和“两权分离”为国企改革带来新的契机,迎来国企改革的高潮。但是,由于大多数国企的财务应用软件都是自主研发,研发周期长、成本高,并且,格式不一、维护也比较麻烦。


就在这个全国会计电算化的风潮下,1988年,一个名叫王文京的年轻人,创立了用友软件。


王文京,1964年生,江西上饶人。赶上1977年的高考改革,考进了江西财经大学,学的是当时的热门专业——会计。


1983年毕业,被分配到高层机关工作,那年他18岁。虽然很年轻,但干成了两件大事:一是,起草了国家机关行政会计制度;二是,实施国家机关行政会计电算化。


在这段时间内,他接触到了计算机,深受震撼。并且,会计电算化这玩意,是个巨大的机会。1988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王文京一直蠢蠢欲动。


于是,他辞了职,带着借来的5万块,拉着睡在同屋、同在机关共事的苏启强,租了中关村居委会9平米的房间,创立了用友财务软件。


1990年,王文京开发了90版用友账务软件,苏启强则开发了UFO财务报表软件,解决编制财务报表的问题,被会计人员誉为“中国第一表”。


同年,用友财务软件(DOS版)通过财政部评审,这可相当于全国的通行证,此前只有先锋集团(不过后因和用友、金蝶竞争中,缺乏资金倒闭了)通过。


1991年,用友的财务软件市占率第一,并连续保持17年


而这时,财务软件市场进入成长期,吸引大量的投资者,在90年代期间,成立了众多的财务软件公司。比如,金算盘(1992年)、金蝶软件(1993年)、新中大(1993年)、小蜜蜂(1995年)。


金蝶软件,创始人徐少春,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为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之后考上了财政部科研所财会电算化研究生,师从杨纪琬教授。杨教授是我国四大会计泰斗之一,曾起草了新中国的第一部《会计法》。


徐少春毕业后,被分配到税务局,但干了几年,觉得没劲。1990年,徐少春决定下海:带着360元南下,进了一家会计事务所,担任电脑部经理。


1991年,徐少春借了5000元,买了一台286电脑,创办“深圳爱普电脑技术有限公司”。并独立开发爱普电脑会计系统V1.0版,并通过了深圳财政局的评审,打破了依赖外资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的局面。


1994年,金蝶推出V3.0版财务软件,杨纪琬教授为金蝶题词:“账海无边,金蝶是岸”。


于是,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深圳,一北一南,用友VS金蝶,各自开启了技术研发之路。


最初,两者的竞争领地是财务软件,随着经济发展,到了1997年,两者都开始从单纯的财务软件,向管理软件ERP转型。


用友,1997年,率先研发出第一款ERP软件——U8。并于1998年,研发了高端管理软件NC系列产品,定位集团大型企业,该软件采用JSEE技术和大型数据库,全面支持集团管理。


而金蝶,1999年,研发出首款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三层结构ERP——金蝶K/3,该产品受到中小企业青睐,奠定了金蝶在中小企业的地位。


2001年2月,金蝶在港股创业板上市,后于2005年转主板。2001年5月,用友在A股上市。


2002年是个重要的年份,用友在ERP市场以21.6%占有率,首次超过国外SAP,夺得国内ERP软件第一位,并维持至今。而金蝶,则在中小企业应用软件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2005年,用友的收入规模突破10亿,为13亿,金蝶的收入规模为5亿。


到了2008年,国内ERP管理软件行业,更是迎来了利好。


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迅速推出救市政策,某种意义上也加快接受扶持企业的信息化,因此2009年至2011年,是管理软件行业的黄金三年。


可是,好景不长,在2012年,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全球跨国企业爆发了裁员潮,同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国内企业不得不注重节省成本开支。


之前用友和金蝶的发展都是粗放扩张,结果在这时遭到痛击。之后,2012年至2015年,发生了本报告开头的一幕:连续3年,收入停滞。


收入魔咒,死活就是做不上去。


其实,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外部环境的变幻,比如,oracle同为erp提供商,但它在这段时间却过得比较滋润,这是因为早在2011年,它就开始大量收购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级软件和服务公司,并高调进入云计算领域。


云计算,伴随着大数据,从2011年开始爆发式增长,2014年为1315.8亿元,行业增速在40%-50%左右。[3]


而传统的ERP,在技术革新的浪潮下,也必须向“云ERP”进化。


云ERP,在传统ERP的基础上,不仅成本低,企业不再需要购买服务器、硬件等设备,也无需配备相关维护人员,使用简单、方便扩展、更好的实现决策功能。




就在Oracle已经开始插上云计算翅膀的同时,以用友、金蝶为代表的国内管理软件行业,却还在传统技术上打转,较为落后,因此,在外部环境冲击下,急需转型。


2011年,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蝶,提出“云管理”战略,开始布局转型,2012年推出金蝶K/3 Cloud(核心产品,后升级为金蝶云)。


2017年,金蝶云服务已经转型成功,占营收的比例达24.66%,约为5.68亿;用友的云服务还是扩张阶段,占营收比为6.4%,为4.08亿。



也正是因为技术倒推企业革新,在转型阵痛之后,两者的收入在2016年,又恢复了快速增长。


综上,用友VS金蝶,两者的发展历程,关键在于几点:


1)会计专业背景,深刻感知会计信息化的市场需求;


2)IT技术第一,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3)一南一北,一大一小,形成对峙;


— 02 —


用友VS金蝶


客户定位不同


一个大客户,一个中小客户



用友网络成立于1988年,控股股东为用友科技,而实际控制人王文京,通过用友科技、用友咨询、用友管理合计实际控制28.64%。



其上游,主要是底层软件提供商和设备提供商,如Intel、IBM、微软等;而其下游,主要为高端大型客户,占比80%,如海航集团、首都机场、五粮液、万达等,采用的是直销模式。此外,这个领域的中小型客户,则采取区域分销模式。


其主要提供财务软件、ERP软件服务,产品应用在财务、审计、人力资本、项目资产等领域,产品包括:NC系列(如NC6、U9,适用大客户)、U系列(如U8 、PLM,适用中大客户 ),以及T系列(如T 、T1,适用小微客户)。


而金蝶的定位则不同,与用友形成了几乎互补的格局。


金蝶国际,成立于1993年,比用友网络晚了5年。其控股股东和实控为徐少春,持股比例26.89%。



其下游客户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采用区域分销模式。代表产品有:KIS 系列(适用小微企业,如:圣净橱柜、力雄电机、科凡家具),也有适用中大型企业的K/3 系列、EAS系列,大客户有万科、中国中车、青岛海尔。


值得注意的是,财务软件只是二者的初级产品,随着技术迭代,产品不断升级,二者在管理软件领域不断深入,从财务软件,做到了ERP(企业资源计划),而现在,最新一代的产品,叫做云ERP


云ERP,乍一听感觉有点虚,但是,这在管理软件领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进化。


云ERP,指的是通过互联网,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计算模式。


传统的ERP大抵按“人头”收费企业里面使用的人越多,收费越高。云ERP,则主要按年收取使用费与人数无关,但收入的可持续性高。


用友2012年开启云ERP,产品包括:领域云、U8 cloud、畅捷通、行业云等;


金蝶稍早一些,2011年开启云ERP,产品包括:金蝶云ERP、管易云、精斗云、云之家、行业云、车商悦等。


在电子商务领域,用友携手阿里、华为、滴滴、腾讯等多家企业;金蝶则牵手京东(且京东为公司第三大股东)、航天信息等;在云计算领域,用友采用阿里云,金蝶则采用亚马逊和华为云。


目前,在云ERP上,金蝶已实现盈利、用友这部分业务还处在亏损中。


尽管二者的产品不同、定位不同,但生意流程几乎一致:研发→预收款项→培训、安装→应收账款→售后服务。


最终,二者也都从一个开发财务软件的公司,成长为国内企业管理软件的ERP巨头,对标国外知名ERP巨头,Oracle、SAP。


不过,巨头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挑战和危机。


— 03 —


宏观变化、技术革命


倒推用友、金蝶,阵痛升级



财务报表是个神奇的东西,它就像一本故事书。从用友和金蝶的财报上,你也能读出一些有趣的事。


先来看两组数据:


2015年到2017年,用友网络的营收分别为44.51亿元、51.13亿元、63.44亿元,净利润3.43亿元、2.44亿元、5.60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5.50亿元、8.87亿元、14.30亿元。销售毛利率为67.85%、68.64%、71.43%;销售净利率分为7.71%、4.78%、8.83%


2015年到2017年,金蝶的营收分别为15.86亿元、18.62亿元、23.0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2.89亿元、3.24亿元,经营活动净流量为5.56亿元、6.12亿元、8.24亿元,销售毛利率分别为81.46%、81.31%、81.46%,销售净利率为6.65%、15.52%、14.05%


注意,用友的收入三年复合增速为19.3%,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速为27.8%;金蝶,收入三年复合增速为20.5%,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速为74.8%。


这么看,整个管理软件市场的增长还是不错。可是,你并不会想到,用友和金蝶,能够出现这种高速增长的格局,是经历了魔鬼般的考验。


为什么这么说?如果将时间轴向前推移10年,你们应该懂了:



注意图中的一个时间段:2012年至2015年。


2012年-2015年,用友和金蝶,收入陷入了停滞状态。用友的收入增速极慢,只有1.7%,而金蝶则出现了收入下滑,收入增速为负,为-6.4%。


如果是一家公司出现了异常变化,这倒没什么,但是,用友和金蝶神同步地出现异常,这事就很怪了。那么,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在2012年,中国、甚至全球,发生了一件事关整个宏观经济的大事——裁员潮。


2012年,欧洲多国深陷债务危机泥潭,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加之成本不断上涨,2012年2月28日,全球裁员潮来势汹汹。


金融业首当其冲,莱斯银行、劳埃德银行以削减开支为由,宣布裁员计划。汇丰、巴克莱银行、苏格兰银行紧随其后。


很快,各行各业、各国各地的跨国企业,相继卷入,裁员规模巨大:诺基亚西门子全球裁员1.7万人;美国航空公司全球裁员1.3万人,占总员工数16%;百事可乐裁员8700人;阿斯利康全球裁员7300人;宝洁裁员4100人……


而这,最终蔓延到了IT行业,在中国,以用友、金蝶为代表的管理软件公司,受到猛烈冲击。金蝶在2012年,首次出现-1.64亿亏损。


为什么软件IT行业会受到冲击?原因有三:


一是,从商业模式上看,用友、金蝶所提供的IT服务,太过传统,仍然是卖软件为主,使得企业端的IT支出成本很高。


比如,一套ERP卖出去,企业还要自己配置服务器、个人终端、组建网络等硬件成本,以及高额的人工成本(实施ERP系统需要大量人员参与,涉及到各个管理方面的人员,软件公司一般按照人头收费)。


当经济不景气,企业裁员、削减IT支出时,就会牵连到IT服务商的收入缩水——你看,很明显,这是一门周期性生意。


二是,软件行业虽说是高科技行业,但本质仍是服务行业,对人依赖性很大,由于售后还有系统维护、升级等服务,所以人力成本是大头。


2008年以来,用友不断并购,两年内共计并购20余家公司,耗资近4.5亿元。2011年,分拆八大子公司,新设30多家分公司,导致经营费用大幅上涨。同时,竞争对手金蝶,也在大规模扩张,从40多家扩充到90多家,人数最多时达到1万多人。[2]


三是,受到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新技术冲击,IT技术和使用效率亟待更新。


下游需求收缩,本身人力成本高企的情况下,用友和金蝶也被迫开始裁员,压缩成本。同时,也被倒逼进行技术革新,必须开启云ERP的转型。


最终,直到2016年,才实现了突破。


— 04 —


净利率差异大


研发费用的处理大有不同


用友的研发,更为稳健



除了营业收入,对企业级软件领域,还有一组数据很关键——销售净利率。


2015年到2017年,用友网络的销售毛利率为67.85%、68.64%、71.43%;销售净利率为7.71%、4.78%、8.83%。


金蝶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81.46%、81.31%、81.46%,销售净利率为6.65%、15.52%、14.05%。


注意,净利率差距很大,且金蝶的净利率近三年飙升,这是为啥?


问题出现在研发费用上。


2015年到2017年,用友网络为A股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科目的金额,分别为8.89亿元、10.72亿元、12.97亿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0.0%、21.0%、20.5%。


2015年到2017年,金蝶国际为港股上市公司,研发费用计入“研究及开发成本”科目,金额分别为2.35亿元、2.84亿元、3.45亿元,占营收比为14.80%、15.23%、14.99%。


这里要说明一点,金蝶国际采用的是国际会计准则,研发费用可以资本化。其会计科目“研发及开发成本”,实际包括两部分:研发支出(指的是费用化部分) 研发费用资本化后的每期摊销。


所以,在这里,我们需要对金蝶国际的“研发费用”进行调整,剔除摊销,调整后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75亿元、3.02亿元、4.04亿元,占收入比为17.3%、16.2%、17.5%。



可以看到,用友研发投入金额是金蝶的3倍多,且投入占比高。另外,我们再对比一下双方的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


2015年到2017年,用友网络的研发费用资本化金额为1.27亿元、1.38亿元、1.88亿元,占研发总投入的比重为:14.3%、12.9%、14.5%。


而金蝶的研发费用资本化金额,分别为2.58亿元、2.88亿元、3.55亿元,占研发总投入的比重为:93.8%、95.7%、87.9%。


90%的研发费用资本化,这是什么概念?


如果将资本化部分与净利润对比一下,其资本化金额占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243.42%、99.82%、109.52%。试想下,如果不进行资本化操作,净利润会缩水不少。此处留个笔算题,你可以大致测算一下,如果刨除资本化影响,金蝶的利润还剩下多少。


数据自己会说话,用友的研发投入更高,且会计处理更为谨慎。


— 05 —


产业话语权对比


金蝶面向中小客户


话语权表现强势



由于客户定位层次不同,用友VS金蝶,话语权表现也不一样。


对于用友和金蝶来说,在软件研发之前,会形成“预收账款”,然后分阶段付款,就会形成“应收账款”。


先来看看预收账款情况:


2015年到2017年,用友网络的预收账款分别为7.80亿元、8.03亿元、8.55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17.52%、15.71%、13.48%。


2015年到2017年,金蝶国际的预收账款分别为2.59亿元、3.08亿元、4.37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16.32%、16.54%、18.98%。


这里说明一下,金蝶的预收款项主要来自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应付客户合同款,一是递延收入中属于客户的预付的那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属于政府补助)。


其中,“应付客户合同款”,是针对定制款产品,预收客户的款项形成的。而递延收入部分,是针对标准化产品形成的。




对比可见,金蝶的预收账款占比高,且在不断上升,说明对下游的话语权在不断增强,但用友的预收款却在逐渐下降,看样子话语权在下降。


再来看看应收账款情况:


2015年到2017年,用友网络的应收账款分别为15.20亿元、16.09亿元、14.95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34.1%、31.5%、23.6%。


2015年到2017年,金蝶国际的应收账款分别为5.23亿元、5.22亿元、5.59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33.00%、28.02%、24.26%。


对比可见,用友和金蝶的应收账款都在小幅下降,而金蝶整体比例要低于用友。


这个数据的差异,其实还要考虑客户群体不同的情况:由于面向中小客户的金蝶,在对下游的话语权上,要强于面向中大型客户的用友。


既然说到应收账款,就必须来看看账龄和坏账计提:


从应收账款账龄看,用友一年以内的应收款占比为48%,而金蝶一年以内的应收款占比为77%;从坏账计提的比例来看,用友是按照年限来计提,而金蝶是按照月份来计提,超过90天就开始计提(但,计提比例未披露)。


就应收账款的质量来看,用友的应收账款账龄,以及坏账计提准备的比例,不如金蝶谨慎。此处,金蝶加分。




— 06 —


品牌效应


用友大客户、品牌影响力强


金蝶小客户、品牌有待加强



一直都说南金蝶、北用友,这俩“活冤家”,在客户心中到底谁的影响力更强。换句话说,谁的品牌更好。


所谓品牌,其实很虚。如果落实在财务语言上,就是:花更少钱,获取更多的客户。这,体现在财报就是销售费用。


2015年到2017年,用友网络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1.85亿元、13.13亿元、14.17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26.6%、25.7%、22.3%。销售费用率的复合增速为-8.40%,收入的复合增速为19.38%。


2015年到2017年,金蝶国际的销售费用分别为8.55亿元、10.02亿元、12.36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53.9%、53.8%、53.7%。销售费用率的复合增速为-0.21%,收入的复合增速为20.50%。


销售费用率降低,而收入增长,意味着两家企业的品牌影响力都在正向加强。从销售费用率的增速和收入增速来看,用友的品牌效应明显强于金蝶。


综上,本文的研究逻辑如下:


1)之前我们研究过软件行业的卫宁健康,在软件行业中,市场天花板较高的是ERP金融制造业这几个赛道。在金融行业里,恒生电子寡头垄断,预收账款占比超高,话语权强。今天,我们对ERP服务商这个领域,再来做一下分析:用友网络VS金蝶国际。


2)研究软件这门生意,必须留意技术迭代。用友、金蝶都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技术迭代:一次是从单一财务软件进化到ERP系统,然而再进化到ERP云。


3)用友起步早、定位中高端用户,收入规模63亿;金蝶,起步晚、定位中小客户,收入规模23亿。虽然体量差距较大,但是二者谁也很难干死对方,形成了“一北一南,一大客户一小客户,一A股一港股”的对峙局面。


4)企业级软件,尽管容易被资本市场爆炒,比如近期在港股涨幅巨大的金蝶软件,但是大家要认清行业特征:这,是一个明显的周期性行业。2009-2011年,受政策扶持,整个企业管理软件行业迎来了黄金三年。但是,随着2012年的欧债危机、中国经济放缓、全球裁员浪潮等宏观因素影响,用友、金蝶都出现了明显的收入停滞。


5)并且,不仅受经济周期影响,还受IT领域技术革新周期影响。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用友、金蝶经过痛苦转型,终于从技术周期中恢复并反弹,特别是金蝶,营收提前走好,股价接着大涨。为啥金蝶能在瓶颈期恢复占据先机呢?和其服务的客户相关,中小企业居多,更容易感受到市场脉搏。而用友面向的大型企业,船大调头慢。很多人骂用友,说为啥反应速度那么慢——其实这很正常,用户特性决定。


6)接着估计你还会有一个疑问:云计算领域国内最牛逼的是阿里,并且,阿里之前还出了面向企业级市场的钉钉——那么,会不会抢掉用友和金蝶的市场?


7)首先,云计算是底层技术,阿里云牛逼,且做了钉钉,但并不意味着阿里做针对中大型企业的ERP也会牛逼。就像发电很厉害的长江电力,未必会去生产电冰箱一样。一个是底层技术,一个是终端应用,不同的领域。


8)此外,还需要注意前面提到的几个细节:阿里云和用友是上下游合作关系,为其提供底层的云服务,充当的是供应商角色。而金蝶的股东中有京东,并且其云服务提供商是亚马逊云、华为云。你看,还是有比较明显的产业链站位倾向。


9)不过,在企业级服务市场,阿里其实也在重点布局,力推钉钉。可见其对这块赛道的看重,并且,未来不排除继续在这个赛道渗透。考虑到阿里云是用友的重要供应商,且面临华为云、亚马逊云等的竞争,阿里不大可能去碰用友的领域,否则阿里云可能会流失用友这样的优质客户。如果未来阿里还想继续在企业级应用领域渗透,那么,考虑到之前阿里在二级市场“多点开花”的布局,那么,不排除会参股用友。这个猜想乍一听可能会觉得有点不靠谱,但你联想一下京东参股金蝶、阿里大笔参股恒生电子,那么,这个猜想还是有逻辑的。


10)综合来看,用友和金蝶的赛道,是强周期行业,且受宏观经济、技术革新双周期影响。并且,其所在的IT软件行业,容易受到概念资金爆炒。几个要素综合起来,表现在股价上就是几个字:暴涨暴跌、弹性很大。


11)如果考虑国内整个软件领域值得研究的标的,自然是两大赛道,ERP和金融分别对应龙头用友网络和恒生电子。


12)除了以上对比,按照以往的经验,本文另作出风险提示:一是质押风险,用友的控股股东质押所持股本的35.78%,占总股本的20.61%;二是,用友和金蝶,分别在A股和港股上市,市值分别为456亿人民币和284亿港元,静态PE分别为107倍、44倍,PB分别为5.35倍、3.14倍。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a5fa4e4de88d


來源:简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