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各家银行处理非标投资及表外资产的步伐也在加速。
招商银行:2020年度共完成理财资产回表本金金额126.29亿元,并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逐笔计提资产损失准备121.26亿元。
平安银行:2020年度因理财回表等计提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272.70亿元,同比增加210.31亿元,累计核销理财回表等非信贷不良315.76亿元,同比增加306.82亿元。
这方面似乎江苏银行、杭州银行没有什么动静。也许是因为资产质量太好。
2020年江苏银行拿出不错的成绩单,趁五一有时间进行了一点研究,这里仅对各家银行的非标投资进行数据列示,不含信贷数据,也不是指出某家银行的问题,只是对这种现象列举如下,和大家一起思考,确保我们的投资安全。
翻看历年财报,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均有参与非标类投资。
江苏银行2015年以来的应收款项类非标投资如下表,2015至2018年,历年核销不良为0;2019年启用新会计准则,应收款项类投资从财报重分类消失,统计了类似的资管和信托计划占资产占比。江苏银行仅2020年进行了5亿元债权不良核销。
可以看到,江苏银行近年来的债权投资损失准备计提量并不少,但不良债权核销似乎偏少。细看报表附注,5075.29亿债权投资里,政府债券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约2700亿,基本不存在风险;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和资产支持证券约2000亿,并没有进一步详细说明。
再来看杭州银行的情况。
杭州银行2019年也没有进行债权不良核销,2020年3226亿债权投资中政府和政策性银行债券1700亿,资金信托及资产管理计划676亿,核销债权不良0.88亿。应该说杭州银行债权不良核销更少。
但杭州银行财报信息量更大,2020年报详细说明了信托和资管的购买来源和担保方式:
同时说明了投向分类:
在这里给杭州银行点赞。
再来看一下还在坑里的浙商银行。
浙商银行2019年债权投资3051.6亿,当年计提86.7亿损失准备,当年核销债权不良29.96亿; 2020年债权投资3361.1亿,当年计提92.25亿,核销达到了90.85亿,因此债权减值损失准备余额基本无增加。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浙商银行仍在大规模核销债权投资的不良资产,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核销很少,同时在大量计提拨备的情况下,拨备覆盖率得到较快提高。
这里近期对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的研究思考,梳理在此,是想与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的投资者进行探讨,谨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