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做整形美容项目要辨别医疗机构(整形美容医院属于医疗机构吗?)



附:美容外科项目的分级管理:


1、可开展一级项目的机构


(1)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一级综合医院和门诊部


(2)设有医疗美容科的诊所


2、可开展一级、二级项目的机构


(1)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二级综合医院


(2)设有麻醉科及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门诊部


3、可开展一级、二级、三级项目的机构


美容医院


4、可开展一级、二级、三级、四级项目的机构


(1)三级整形外科医院


(2)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三级综合医院


常见“坑”:


被美容机构的推销、广告吸引,自己对美容项目不做分辨与了解;


被促销广告、熟人、朋友圈推荐美容项目时,不评估自我需求。


B 选择机构篇


明确自己的需求后,通过正规渠道,寻找有相应资质的机构。选择机构时,建议“一查二看”。


1、查:首先查看和确认机构的资质情况,判断它可以开展的项目的范围。例如,广东的医美机构可以登录广东省卫健委官网,在“开放广东(数据开放)”一栏中,有“医疗机构查询”一栏,点击进入该页面,即可通过关键词搜索查看到机构的名称、登记号、执业地址、法人、诊疗科目、执业许可证有效期等信息。


也可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上查询,途径为:首页-服务-信息查询-医卫机构-医院执业登记,用关键字搜索的方式进行查询。


2、看:看机构的社会评价,包括司法评价和消费者评价。


司法评价,即机构是否有官司判例,可以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官网查询,如果机构官司缠身,就要慎重选择。


消费者评价,在各种网络渠道都有呈现,如果反复出现负面评价,就要谨慎。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世界信息良莠不齐,消费者评价也有造假情况,查看时需选择有公信力的平台、可信度高的评价信息。


常见“坑”:


现实中,不少美容机构采用熟人介绍、朋友圈推广的式,这种情况会让人放松警惕、被虚假宣传欺骗;


有的生活美容机构与医美机构有联络,把不需要或者不合适做医美的病人也介绍去做医美,也是需要警惕的;


要警惕有些平台为了自身业务的发展,低价引诱消费者消费,误导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的概念;


对于一些互联网平台上低于200元的医美项目,要格外提高警惕。


C 甄别医生篇


选定医美机构后,在进一步接触中,对医生的资质也不能放松警惕。目前的医美市场上,会有其他专科医生冒充整形美容医生的情况。


整形医生的资质,也可以在国家卫健委或省级卫健委官网上进行查询。需要注意的是,医师资格证书查询需要医师姓名、身份证号,医师执业注册查询需要医师姓名和执业地点。


在正规公立医院的整形科室,不会出现进入手术室才见到主刀医生的情况,医生会跟患者进行提前沟通,确认手术方案,如果遇到期待值太高、求美观念不全面、对手术风险没有认识的患者,医生会通过沟通来改变患者看法,不会出现“不清不楚就开了刀”的情况。


常见“坑”:


前期沟通由医美机构的推销人员进行,主刀医生只出现在手术室里;


主刀医生虽有行医资格证,但并不具备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质。


D 保留证据篇


就诊过程中,求美者要有意识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并保留维权证据。


维护信息安全方面,对于医美机构的官网要仔细鉴别,目前仍有不少“假网站”骗局,以“影子网站”的方式留下虚假咨询途径,骗取消费者的联系方式、个人信息。


另外,网络上有不少用户吐槽登录医美平台后,随便浏览几个帖子,很快就会收到一些其他医美机构的私信,甚至有同一个城市的线下医美机构打来电话,询问是否有做医美的计划。消费者在选购医美产品时应注意保护隐私,不要随便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或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


保留证据方面,对于机构的宣传资料要保留;签署文件时拍照;留心医生的名字、资质,甚至和医生合影;治疗完成后索要病历。文件资料与照片对后续维权、投诉都是重要的证据。


如果遇到需要维权的情况,比较现实的建议是:先协商,再投诉,再诉讼。协商是与美容机构进行协调,看是否能进行弥补;投诉是指向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诉讼是走法律途径,周期长,在不造成伤残的情况下赔偿额有限,一般是最后一个维权办法。


常见“坑”:


在网络查询资料时,对各类网站真伪不加鉴别就贸然联系;


宣传资料看过即扔;


签署文件时不留证、不仔细辨别条款;


对医生名字、信息不留意;


不索要病历。


E 慎用“美容贷”


对于网贷产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免费”、“代还”等口头承诺。


媒体记者披露过这种案例,有整形医院提供所谓的免费整形名额,只要消费者签订两年模特合作协议配合宣传,医院帮助网贷资金并每月帮助还款,但半年后,医院停止返款,患者被网贷平台追债,其间还发现,与医院签订的合同中并无保障每月返款的条款,也没有逾期保障条款。


常见“坑”:


美容机构与网贷机构有关联,帮助推销网贷产品;


消费者听信推销者口头承诺,未仔细审核合同详细条款。


F 避免被“洗脑”


南都记者发现,一打开各类医美平台App,各种瓜子脸、大眼睛、高鼻梁的美女扑面而来,非常吸引眼球。与此同时,各类关于明星整容、动脸的八卦充斥在平台中,例如“曾经整到惊悚的她,整得比baby还美?”“花100万整容想整成杨幂结果变成杨颖”等文章关注度很高,医美平台这种利用明星博人眼球的方式很容易让消费者潜移默化地被“洗脑”,认为自己整了容也能跟明星一样,最终导致冲动消费。


另外,个别消费者会通过比如面部测试等各种方式,来了解自己是否需要面部调整。在此提醒,面部测试只是一个趣味小工具,消费者不要盲目听从医美拍照功能,还是要去往正规医美机构听取专业医师指导。


常见“坑


蹭明星热度,慢慢给用户“洗脑”;


贩卖焦虑,为用户制造整容需求。


统筹:尹来 王道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