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河北国税局手写发票(河北省手写发票怎么写 样本)


一、罕见的涉县阴刻版钱票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在清代及民国时期,涉县属河南省管辖,古称“秦晋之要冲,燕赵之名邑”。


公元前206年(刘邦元年),刘邦立涉县之始,距今已有2000多年,当时称沙县,后改为涉县。清代与民国期间,仍称涉县。1949年8月,涉县划分为河北省邯郸市管辖。


清代及民国时期,涉县民间流通的钱票数量并不少,也是北方流通纸质、布质钱票数量较多的县市之一,但多是木刻印刷和手写钱票,其中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及民国初年等年份的钱票,品种最多。


所以,在涉县发现阴刻版钱票并非偶然,它是对涉县清代钱票,罕见品种的重要补充。



二、“瑞征恒”商号阴刻版钱票


这张钱票为单面印刷版,是同治八年涉县木井“瑞征恒”商号阴刻版钱票。该钱票为竖式阴刻木刻版,边框为牌式长六角形结构,尺寸为高25厘米,宽11厘米,正面图案由边框、天格、地格组成。钱票中的主题图案为阴刻万字纹及上下左右的暗八仙图案。天格内有商号名称“瑞征恒”三字。天格与地格之间,有商号地址“涉邑木井”四字。


涉邑木井,指的是涉县木井乡木井村,距涉县城东北约26公里。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此村庄就已存在,元末期间温、苏二姓曾在此居住。1543年(嘉靖二十二年),马姓始祖从山西省太原府文水县泥沟村迁往木井村,后任姓从河南洛阳陆续迁来。当时木井村并没有水井,人们欲求水而打井,但未能出水,故称“没井”。1799年(清嘉庆四年),《涉县志》中有记载,此处“没井”。而后在村西头再次打井,但因流沙及筑工简单而坍塌,人们在井孔周围用柏木板将流沙圈起后,才从深处打出水来,称为“木井”,而后村民逐渐将村名也称为“木井”。


木井村鼎盛时期在清代马姓家族。据史料记载,马家第六代传人“马魁元”曾在灾荒年,开仓放粮接济穷人,因此外乡百姓送其“善人碑”一座。此后其家族逐步走向强大,开过当铺,票号(融通七省)。显然,木井村出现清代钱票,与其不无关系。


该钱票地格右侧,刻有“九文,憑帖取”“夜不取钱”等字样。其中“九文”即“九九”,指每百文可兑换九十九文。地格中上方,圆形框格内有编号“发廿〥”及“九千五百文”。“发廿〥”指编号为发字第二十五号。地格左侧“同治八年六月十一日”,为发行年月日。下盖有“涉邑木村瑞征恒记”商号章一枚。地格中间与左侧之间,刻有说明文字“重改印版”,指钱票是新刻制的印刷版。


值得注意的是,边框上方有“发廿〥”“发廿〥”及“廿五”,三个相同的编号,十分罕见。



三、“乐益和”商号阴刻版钱票


该钱票为涉县前西峪“乐益和”商号阴刻版钱票。该票的尺寸为高24.5厘米、宽11.5厘米,由边框、天格和地格组成。边框为牌式长六角形结构,框内图案为阴刻回形纹。天格内有“乐益和”三字。地格右侧有“今在涉邑前西峪村金广白布开设”等字样,因该村位于木井村西南的山沟内,故称“西峪村”。后因该村后方又立一村,故称“后西峪”。据史料记载,该村最早有萨姓从沙河迁来。明初,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


该票地格中上方,菱形框格内有编号“而〤〤”,即“而字第四十四号”;下为面额“憑帖取□□□文”,可惜面额文字以无法看清。地格左侧有“同治五年十一月廿日”发行年月。下方盖有“西峪村乐益和”商号章一枚。值得注意的是,正面上方同样有两个编号,“而〤〤”。钱票背面有流通时留下的诸多文字,即所谓“背书”。



四、“天顺马”商号阴刻版钱票


史书《清代地方钱帖图录》中也有记载涉县木井“天顺马”阴刻版钱票,是仅有的阴刻版钱票,尺寸为高26.5厘米、宽11.5厘米。钱票边框中刻有部分八仙和暗八仙图案以及万字纹。天格中有“天顺马”商号名称。天格和地格之间有地名“涉邑木井”四字。


地格右方有“憑帖到,夜不取钱”字样。地格中部上方菱形框格内有编号“ 汪〦 〧”,以及面额“九〩(九)大钱五百文”。其中“汪〦〧”指汪字第六七号。地格左侧有“光绪十年(1884年),□月廿二日,票”,发行年月日,票。“票”字上方盖有“涉邑木井村天顺马记”落地章。


五、阴刻版钱票特征


清代阴刻版钱票的发现极为重要,是对我国古纸币种类的重要补充,也是对我国清代纸币形制及印刷技术的重要补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