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湖州金融类公司注册哪家好(湖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同时,湖州绿色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达到了22.4%,较上年末提升4.2个百分点,占比高于全国平均14.4个百分点。


单就绿色贷款占比而言,湖州22.4%的比重是个什么概念?


公开资料显示,在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绿色信贷占比最高的是新疆哈密市。因产业结构等特点,2021年5月末,哈密市绿色信贷余额在各项贷款余额中的占比达到了35.14%,居全国各试验区第一。


“其次就是湖州,在其他地区中绿色信贷占比最高,全国遥遥领先。但湖州的产业结构和新疆地区不同,绿色信贷之所以能取得较高占比,主要靠大力支持绿色低碳农业企业和项目。”郭正江介绍,2021年,湖州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各项贷款、各项存款三项增速均位居浙江省第一。


从绿色贷款具体投向看,据《湖州市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0)》中披露的统计数据,2020年末,按照湖州地方统计口径,湖州绿色信贷项目主要分布在“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节能减排”“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污染防治”“清洁交通”等领域。尤其是“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类贷款,占全部绿色贷款的41.39%,为当地绿色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贷款质量看,虽然绿色贷款规模不断增长,但风险管控依然出色。2020年末,湖州全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51%,其中绿色贷款不良率仅为0.05%,湖州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金融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金融资源配置、信贷投向、融资结构更趋绿色化和实体化,湖州产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也在持续改善。


据公开数据,“十三五”期间,湖州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15年的2223亿元增至2020年的3201亿元,年均增长7.1%,高于全省平均0.6个百分点。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45亿元,增长9.5%,增速居全省第二。


与此同时,从2015年到2020年的五年间,湖州绿色发展指数稳居全省前3位;市区PM2.5平均浓度从57微克/立方米降至2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从59.2%提高到87.7%。


看着这一个个显著成效,记者愈发想要探寻,这些年来,湖州的绿色金融之路是怎么走的?又是怎么走成功的?



“三驾马车”和40多个成员的共建试验

定盘发展绿色金融之初,湖州就从顶层设计入手,凝聚各方共识,聘请业内专家,成立绿色金融研究院,为绿色金融改革精心编制了一张整体路线图。


从一开始,这座城市就在不断对外输出“湖州经验”,其编制的《湖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成为了其他申报地区申请方案的样板,出台的《湖州市绿色金融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成为了国内首个地方性绿色金融发展规划。


不过,方案和规划终归是要从“纸上”落到“地上”,能不能见效,关键仍要看实操。


回忆起改革进程的种种细节,工商银行湖州分行副行长俞婴红对记者感叹道,“绿色金融其实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环境保护,二是改善气候变化,第三个方面就是资源的综合利用,理念先行非常重要,我们湖州做绿色金融是真的用情感在做,从表面上看,可能做几年都体现不出价值,但是这种理念的影响非常非常大。


另外,俞婴红特别指出,湖州之所以能做成做好绿色金融,推动工作顺利进行,很重要的一点,是湖州建成了一个非常健全的体系,“你去看每个部门,包括经信,包括生态环境局,包括农业农村局,都有绿色金融的概念,不是一个人想做这个事情,而是整个政府、每个系统、所有体系里的人都在推动这项事情,这才把整个体系建起来,协同推进,才能成功。”


据了解,在改革过程中,湖州秉持了开放共建的理念。其中,市金融办、人民银行、银保监局作为“三驾马车”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主动作为、形成合力,40多个成员部门和金融机构则是密切合作、共同推进


为完善标准体系,湖州先后制定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评价规范、美丽乡村建设绿色贷款实施规范等13项“绿系列”绿色金融地方标准,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地方统一、有公信力、可操作性强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为完善政策体系,湖州市政府先后出台“绿色金融25条”“金融10条”等配套政策,安排1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和1亿元绿色贴息资金,对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绿色信用贷款、绿色金融高端人才、绿色企业上市等给予奖励补贴,并建立总规模达500亿元的绿色产业基金、15亿元的绿色投贷联动专项基金,精准投向绿色产业


为完善组织体系,湖州在全国率先开展绿色金融专营机构试点,对其实施单列信贷政策、资金价格、风险管理指标、信贷审批、绩效考核和绿色金融产品的“六单机制”。截至2020末,湖州市绿色金融专营机构达41家,其中绿色专营支行16家、绿色金融事业部23家、绿色保险产品创新实验室2个。此外,目前已有工、农、中、建、交、邮储、人保财险、浙商保险等17家金融机构总行(总部)将湖州作为系统内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单位,在资源配置、融资成本、业务试点、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差别化政策支持。


为完善服务体系,湖州不断革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截至2020年末,累计创新绿色金融产品130余个,发行绿色债券29单,绿色股权融资780亿元。为帮助企业精准对接银行,湖州市金融办还牵头开发建设了涵盖“绿贷通”“绿融通”“绿信通”三大板块的“一站式”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其中,“绿贷通”已将全市36家银行400余款金融产品纳入“信贷超市”,建立银行“抢单服务”、限时机制,做到1日内响应、3日内服务、9日内完成评估给出授信结果。


种种举措之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行理念转化的金融通道被逐渐打通,湖州实现了金融改革与经济转型良性互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发展。


不过,这只是开局,接下来,如何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向纵深方向推进,湖州已在进行新的谋划。



改革升级:探路低碳转型金融

湖州地处杭嘉湖平原,是浙江省和全国的粮食、蚕茧、淡水鱼、毛竹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生产基地。其中,具有“七山一水两分田”自然资源特点的湖州市属县安吉县位居全国十大“毛竹之乡”之首。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2021年12月28日,全国首个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在安吉县正式成立上线。在“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全链条绿色金融精准支持体系下,首期竹林碳汇收储已经完成,收储规模14.24万亩,合同总金额7230.70万元,预计每年可产生碳汇5.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目前,金融机构已发放“碳汇共富贷”“碳汇惠企贷”1.55亿元,完成“碳汇收储贷”预授信超40亿元。


上述竹林碳汇收储交易机制的建立,正是湖州向“碳”索“绿”的一个侧影。


据介绍,2021年以来,为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湖州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围绕着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亮出了更多的“湖州实践”:出台全国地市级首部绿色金融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域银行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打造全国首个区域性碳中和银行体系、上线全国首个区域性ESG评价系统,并将工业碳效改革作为突破点,以金融之力精准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湖州以建立全国首个工业碳平台、成为浙江省唯一工业碳效智能对标改革(“碳效码”)试点市为契机,打通了统计、电力、经信等部门39类数据,推动全市381个行业37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构建碳账户,实现企业碳排放在线核算、动态更新、自动化跟踪企业“碳足迹”,为金融机构碳核算提供数据支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