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中市值权重更迭的思考
梳理2002-2021年,这20年A股总市值排行前20名的个股(以每年春节节假日期间的市值为统一口径进行统计),明显能看出来传统行业向新兴经济的转换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002年-2007年,传统的能源、有色金属、钢铁等行业活跃居前,基本上就是一个传统资源认知的过程,和引入外资有关,在此之前,市场对资源股估值较低,而外资倡导的价值模式,对资源定价进行一场普及。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资源价格也是大跳水,形成牛熊切换。
2008年-2015年,金融股大行其道(市值前二十的权重股中,半数以上都来自于金融股,2015年时甚至一度17家公司进入前二十),尤其是2014-2015年的金融杠杆牛市,金融大权重的大象起舞引领了一波A股历史上最疯狂的牛市,最终也是因为去杠杆因为而进入资金杠杆熊市。
2016-2020年春节前,可以说是一波明显的中国版“漂亮50”行情,当时经历了2015年下半年的熊市,2016年创纪录1月大跌(连续熔断),随后蓝筹股处于绝地低位,长线资金入场,尤其是QFII为首的资金对核心资产股的博弈,一路走高,尤其是2020年春节前达到了一个高峰,群体创出历史新高,实现了数倍以上的涨幅。说白了,2015-2016年时有多悲观,随后几年就有多乐观;也是市场“以大为美”的选股模式盛行,千亿元,甚至万亿元市值个股大量出现。同时,大量新兴行业崛起,我们对新兴行业的研究,也是始于2016年,如2016-2017年开始的新能车,2018年的芯片,2019年光伏,2020年疫苗,2021年的风电,2022年半导体等。
2020年后新热点模式的思考
2020年疫情之后,市场改变就非常大了,这样周期中,行业和热点切换非常频繁,没有安全的资产,以2021年博弈的风电板块为例,作为一级行业其被看做是电气设备(光伏也被列为这一行业中),实际上,它们是新能源发电的细分行业。而即便是这样的强势行业,年度涨幅冠军,也是3-4个月的连续下跌周期,跌幅40% 的情况,显然切换是常态化的。
除此之外,我们要注意热点类型的变化。举一个案例,长安-汽车,2022年一波4月底的6.5元到6月21.4元,如今又到10月的11元,几乎又回到了2021年末,2022年初的状态。急涨慢跌的状态,对单纯持股者是折磨;对突然关注者,基本是涨跌都难受,不敢下手,也不敢持股。更有意思的是,其在2021年就有过一波类似走势,15元-7.5元-18元,随后一路下跌7个月到2022年的6.5元。
而这是个案吗?并不是,这是群体代表的。包括我们在《行业金股的实战经验汇总与启示》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05164212289813中,总结年报金股的电子半导体、特斯拉产业链,新能源的风光伏等,都是如此,牛股都是这样先大跌一波,然后快速反弹,接着又是调整周期了。这算不算好股?不敢说,但市场热点就是这样模式了,股民接受不接受,这都是事实。由此,我们也思考,如何应对这样的走势,以及相关选股因素和应对策略,供大家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