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陈皮
近两年,楼市惨淡,房地产企业日子艰难。前有泛海控股(000046)卖身自救,后有宝能集团发不出工资。更别提背着万亿负债的恒大(03333),债务接连违约,理财频繁爆雷。
相比之下,万科A(000002)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3月31日,万科宣布,2021年度拟派发现金股息112.77亿。什么概念呢?2021年,万科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6%,只有225亿。也就是说,万科把这点可怜的利润,一半都拿去分给了股东。

来源:万科第十九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决议公告
而一贯高分红的碧桂园(02007),2021年度分红预案金额都已经腰斩了。

来源:同花顺-碧桂园2020、2021年度分红方案对比
那么,万科究竟有什么底气豪掷百亿?对标碧桂园,不差钱的万科,又是否真的能高枕无忧?
一、债务压力缓解
最近这两年,房企总是给人一种大厦将倾的感觉。甭管开发商大小,买房都怕烂尾。不过,翻开万科和碧桂园财报会发现,房企的债务情况,或许没有我们想的这么糟糕。
1►三条红线基本达标
从2021年年报数据来看,万科和碧桂园,资产负债率依然高达79.7%、84.6%。但是拆分来看:
- 万科负债合计1.5万亿,其中有息负债只有2660亿,占比17%;
- 碧桂园负债合计1.6万亿,其中有息负债只有3179亿,占比19%。
与此同时,万科和碧桂园,手里分别握着高达1500亿万科、1800亿的现金。
有息负债少,现金多。这就意味着,对于万科和碧桂园来讲,三条红线已经不再是什么致命问题了。净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远超规定标准。

来源:公开数据,其中预收账款金额用合同负债代替
2►万科融资便利
红线达标,说明万科和碧桂园,都打破了只出不进的局面。可以在限制范围内,继续增加有息负债。
而在借钱融资这点上,万科明显更具优势。
从存量融资来看,截止2021年,万科的综合成本是4.11%,而碧桂园是5.2%。
万科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拿到资金,一方面可以降低财务费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万科融资,一定比碧桂园更容易。
其实横向比较,碧桂园要比万科营收、利润略高。不过万科背历程后,是国资背景。而碧桂园,是民营企业。
3►碧桂园借款利息100%资本化
综上可见,万科现在,红线压力已经缓解,且又具备融资便利。拿出百亿分红,确实不是什么大问题。
而且,万科的壕还不仅如此。
对比万科和碧桂园财报,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万科有息负债2660亿,财务费用43.8亿。而碧桂园有息负债3179亿,财务费用竟然是-34亿。
为什么碧桂园借钱更多,融资成本更高,反而财务费用更少?甚至是净流入?
是碧桂园赚的存款利息多吗?不是。是它把高达181亿的借款费用,全部进行了资本化。

来源:碧桂园2021年年报
其实对房企来讲,借款费用资本化,也算是很平常的事。因为房企借钱,主要就是用来盖房。理论上,这确实属于资产投入。
2020年,碧桂园也是100%资本化的。恒大、融创的资本化比例也高达95%、96%。
对比之下,万科的独特性又显现了。其资本化利息占比,基本维持在50%左右。

来源:万科2021年年报
由此可见,万科的财报利润含金量,还是相对较高的。
二、业务压力倍增
到这,万科的财报看起来都比较健康。
但是在经营层面,房地产大环境衰退,万科置身其中,受到的冲击恐怕比碧桂园更严重。而这一点,在接下来一到两年,会更加明显的暴露出来。
1►土地抢夺激烈,万科直面,碧桂园错峰
万科和碧桂园,这俩企业的战略定位完全不同。过去几年,万科的销售均价都在1.5-16.万/平,而碧桂园,基本在8000-9000元/平。

来源:iFinD数据
这就说明,万科偏向高线城市,而碧桂园的重心在三四线。
而自2021年4月起,全国22个城市开始执行“两集中”供地政策(集中发布土地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导致热门城市地块遭严重哄抢,而冷门城市大多底价成交,甚至无人问津。
这种局面,无疑会增加万科的拿地成本。但对碧桂园则正相反,无集中供地、无竞争对手的三四线,拿地很可能变得更容易,也更便宜。
2►销售市场萎靡,碧桂园维稳,万科下滑
从销售端来看,2021年,万科实现结算面积3116万平,结算收入40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9%、6.6%。
这个数据看起来还算不错。但是当年的结算收入,反应的其实是1-2年前的销售水平。
因为房地产这个行业,一般有1-2年的建设周期,而收入的确认时点,通常要在完成竣工结算之后。
那么同理,今年的销售情况,也就预示了未来1-2年的业绩水平。
对比来看,2021年,碧桂园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分别同比下降1%、2%。基本维持稳定。而万科,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下降高达7.9%、6.6%,市场严重萎缩。

来源:iFinD数据
可以预见,接下融资来两年,万科营收可能会有更明显的下滑。再叠加拿地成本增加,业绩堪忧。
三、多元化力求协同
好在,在房地产开发主业之外,万科还有不少协同发展的副业。其中,最值得期待的,莫过于物业。
万科旗下的物业平台,叫做万物云。2021 年,万物云实现营业收入(含向万科集团提供服务的收入)240 亿元,仅次于碧桂园服务(HK6098)的288亿。
什么概念呢?
在港单独上市的碧桂园服务,市值已达1335亿。而4月1号,万物云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一旦上市冲刺成功,则有望成为下一个千亿巨无霸。
不过,从万物云当前的盈利水平来看,跟碧桂园服务还有不小的差距。2021年,碧桂园服务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0%、15%。而万物云只有17%、7%。差了一倍。
除物业服务外,万科还打造了物流仓储、租赁住宅、商业开发运营、酒店和度假业务,甚至还有教育、养猪、餐饮、农业科技。但究竟是促进业绩增长,还是拖累,都还很难说。
2021年,是万科上市31年来,出现的第三次业绩下滑。也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出现的第一次。然而,更可悲的是,这样的成绩单,很可能还未触历程底,反弹尚远。
虽然自3月16日起,受消息刺激(↓),地产板块大涨。但不解决根本,炒作永远只能是昙花一现。

来源:中国证券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融资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