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家教师月薪两三万元#的话题
教育部“双减”措施落地后
变相“家教”广告遍布网络
家政公司将“住家教师”包装成“高大上”的新兴职业,年轻人可以借此接触高端家庭,体验别墅花园生活。
和通过中介机构聘请家政人员各自支付中介费用不同,通过中介机构聘家政请家庭教师,雇主需要支付的中介费用为教师月工资的全额。至于流动性的问题,客服承诺公司在一年内可以免费调换老师。由于收益可观,住家教师成了继月嫂、育儿嫂之后的家政新宠,在上海诸多家政什么公司纷纷上线并被重点推出。
供不应求
原本李女士请家教的预算是1.5万元,
“市场已经这么热了吗?还没见到人,六七万就花出去了。”这次不算成功的“寻师”经历,让李女士重新审视起请住家教师的打算。
而此后客服推荐的老师,都是资历平平。要么才艺丰富,但没有教师资质;要么是曾在教培机构工作,看似有经验但细瞧是销售;要么有留学经历,但口语并公司不地道。偶尔一两个有教学经验、亲和力强、多才多艺的,要价都在两万以上。
半个月过去,当记者再次打开同一个网页,那些“已上户”的优秀教师信息仍然挂在家政公司的广告贴里,吸引着家长们前来咨询。
家长一心偷偷抢跑
从业者也为高薪疯狂心动
住家教师概念的升温,与雇佣专职家庭教师在私密环境教学,能让“抢跑”穿上隐身衣不无关系。
今年六月份,刚从国内某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的小周,拿到了教师资格证,应聘到公司一个上海家庭。暑假期间早八晚八中间午休,一天的学习时间不能少于8个小时,英语、语文、数学、科学她都要辅导。素质类活动如篮球、舞蹈、游泳等则另有专业教师授课,她只需接送,偶尔还要和家里的阿姨一起去采购生活用品。
小周会在网上晒晒自己的住家工作。在一份英文作业下面,有人留言:“你确定这是预初的课吗?我在们高中才学到这些。”她回应,孩子做学得早很正常,“否则干嘛雇家教我呢?”
“愿意请住家的,一般都是高收入家庭,花钱买的服务,这里不让学了在就从那里学。”小周看到的派单信息中需要,有来自公办学校的孩子,也有读国际学校的学生,最小的两、怎么三岁,最大的十四、五岁,一些雇主家庭有二胎、三胎需要同时照顾。
因为刚毕业没什么开经验,小周的薪酬在上海的住家教师里算初级,即便如此,也达到了1.2万元/月。在她发出的笔记中,雇主的优渥生活成为围观的重点,评论区清一色自我介绍“蹲”雇主,还有人打听哪里可以找这样的工家政作。
就在9月8日,教育部《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手续》发布,对“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7类隐形变异学科类校外培训形态表示“一经发现,坚决查处”。
北京面对教育部的“禁令”,小周仍持侥幸:“未来怎么样说不清楚,眼下只要待遇开得好就继续做。”之前面试李女士家的小林也做表示,准备去考相关的技能证书,为进一家教步提升收入做准备。
网络上流传的一份
对英语老师转型的建议
反映了部分相关群体的心态
而这个隐秘市场的火热,也反映出部分家长执开着于“抢跑”的心态。
小周透露,“愿意请住家的,一般都是高收入家庭,花钱买的服务,这里不让学了就从那里学。”
小林透露,她之前服务过的某户家庭,女主人剑桥大学毕业,家中两个孩子还没上小学就已经完全没有玩的时间。“我的任务,什么就是负责带他们完成父母规定的练培训机构习作业”。
住家家教是否违规?
隐蔽分散能否治理?
专家表态来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中高考政策研究专家熊丙奇表示,教育部针对相关行为正在研究制定具体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了违规家教的情形,包括在职教师家教、没有合法教师资格的人员家教、以住家保姆名义请家教等都是违规的。监管部门可通过网格化管理、扩大线索来源等方式,进行监管、查处。
熊丙奇分析,“双需要减”措施落地后,家长请私教的意愿如果强烈,表明需求侧治理乏力:“要疏导家长的需求,就必须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并由社区提供双休日、节假日的活动去处。”
由于家长请私教十分分散,无疑加大了监管难度。对于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熊丙奇提出两点治理思路:科学治理、系统治理。同时,还要转变家长怎么的家庭教育理念,手续一方面推进破除唯分数、培训机构唯升学、唯学历的教育评价改革,在全社会形成新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合理的期待,为孩子规北京划适合的成才道路。
(原标题:家教变“高端家政”,月薪2-5万元?专家表态:违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