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评论
单独看服装领域,政策层面的持续加码也令童装的话题热度日趋上升,成为备受上市公司们追捧的“香饽饽”。以国内三大运动品牌上市公司李宁、安踏以及中国动向为例,虽然在半年报中的业绩表现不一,但都提到了要加码童装业务板块,由此可见其市场热度。
品牌资本、企业青睐童装,与这一板块自身的优势与长远看来极佳的市场前景密不可分。
按照年龄段划分,童装一般是指0-14岁儿童的衣着服饰,可细分为0-1岁的婴儿装、1-3岁的幼儿装,婴儿装与幼儿装又常被合称为“小童顾客装”,4-14岁的大龄儿童穿的则被称为“大童装”。童装市场本身就调查具有周期顾客长、花样多、消费频问卷次高的优势特点,近年来,受益于80后、90后消费者生育高峰期的到来顾客忠诚,以及他们消费观念升级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稳中加速的行业态势。
据市场研究机构智研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国内童装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达7.6%,而同顾客忠诚期男装、女装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分别为 4.25%、6.14%,这显示相较其他细分品类,童装市场规模增速较快。全球信息咨询公司罗兰贝格也预计,到2020年,国内童装市场规模或将突破2800亿元。可以说,童装市场的前途还是“很丰满”的。
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童装市场的产销爆发,培育出了几个可以与国际运动品牌、快时尚童装副线能够形成对抗局面的本土童装品牌,像是森马服饰旗下的巴拉巴拉,目前就超越了Adidas Kids、Disney等国外品牌,位居国内童装市场调查占有率第一。
但就行业整童装体来看,国内童装市场的专业龙头品牌还处在形成发展阶段,市场成熟度有限,表现为中高端童装品牌及产品的市童装场占有率不高。调查数据显示,在2016年,巴拉巴拉中国市场占有率约为5%、Adidas Kids约为1%,相较而言,美国排名第一的Carter公司童装市场份额占比高达11.7%,国内童装市场的成熟度仍有待提升。
没有绝对的行业龙头,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童装时的品牌忠诚度不会很高,企业的可想象空间非常大,所以“一窝蜂”的布局也就不奇怪了。但这也造就了国内童装行业的一个特殊局面——虽然市场是“蓝海”,但大小企业间的竞争态势已成“红海”,想要在这样的市场里面找寻未来发展的方向,可能还是得需要精细以及系统性的推演,才能得出更合理的结论。
首先,消费市场升级,以及年轻父母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已令二三十年前大众服饰“低价走量”的策略不再好用。从未来趋势看,相对成熟的消费者会越来越看中品牌童装所能带来的价值、安全、服务加权,企业需要深刻地去研究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做好细分市场,做好专业,才能进一步地把品牌做大做强。
总而忠诚度言之,前景良好忠诚度的品牌童装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可精细布局与深度挖掘的领域也不少,企业未问卷来想要“分一杯羹”,“临渊羡鱼”不如审慎思考之后“退而结网”,定位细分高端、定位个性时尚、定位有效服务、定位持续生态,有的放矢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金字塔顶端,获得效益高、美誉度好的市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