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其他农业生产者的范围(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的)

12月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2021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这个日期比去年提前4天,也是近五年来,发布粮食产量数据最早的一年。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2020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是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第七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稻菽成浪,稻谷满仓,这是我国自2004年起,迎来的第十八个丰收年,中国人的饭碗,再次牢牢端稳在自己手里。



8月初,排涝结束,河南周口前邵村开始旋耕土地。受访者供图


黑龙江佳木斯洪河农场,水稻丰收。赵爽 摄


黑龙江佳木斯洪河农场,种植户查看水稻生长情况。赵爽 摄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拉平。受访者供图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钟钰。受访者供图


“国家重农抓粮的决心是一切经验的前提。”这是记者采访时,专家频繁提及的一个“共识”。它不仅在宏观上划定红线,约束、督促着各个地方完成任务,也涉及粮食生产每一个环节中的工作者。


武拉平特别指出,在年初,我国将粮食生产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具有重要意义。“往往在经济增长、收入不断提高的时候,人们会开始忽视粮食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所以将粮食生产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的是我国对于粮食安全持续关注的决心。”武拉平谈到,在我国已经消除绝对贫困、不断促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的大背景下,粮食的生产效益往往不如其他产业,乡村产业发展或许就会挤掉粮食生产发展的空间,而党政同责之下,行政手段的干预可以进一步让粮食生产受到重视,也势必会调动各个地方的种粮积极性,推动地方政府调动资源,保证粮食生产。


展望2022 粮食丰收有底气也需警惕


目前,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2021年即将结束,随着我国小麦秋播完成,2022年的粮食已经“在路上”。


在当下,专家视角下,我国粮食生产环节还存在什么样的隐忧?2022年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还会有哪些?


这其中有的顾虑,来自于过去一年中出现过的巨大损失。王秀东提到,河南特大暴雨后,可以看到我国的产粮大省鲜有处理突发洪涝灾害的经验,“现在来看,河南很多地区的排水是个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要在基础建设方面下功夫,否则随着未来莫测的气候变化,在农业生产上依然会面临很多麻烦。”王秀东同时提到,粮食生产的重心不宜全部压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应比现在更多地扛起粮食责任,这也就意味着在耕地面积上,南方地区仍有提升空间。


有的不安,来自于现阶段粮食生产过程中的隐忧。今年以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持续上涨。钟钰谈及到外地调研时,去年每吨1700余元的尿素,今年价格上涨了约七成。“即便是面临生产原材料上涨或者是环保压力导致的价格上涨,这个幅度也超过了合理范围,也超过了很多种植户的承受能力。”尽管今年年中,中央财政对实际种粮农民下发了200亿元的一次性补贴资金,但在未来如果再次面临生产成本的上涨,那么农民种粮积极性又该如何保障?钟钰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问题。


宏观方面,专家们提及了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的重要性。“在耕地保护方面,中国是全世界最严格的国家,这和我们人多地少是有密切关系的。”武拉平谈到,18亿亩耕地红线是粮食安全最为重要的保障和基础。而在科技方面,国家自2007年启动建设了以50个主要农产品为单元、产业链为主线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培育良种,国内首席科学家和国内顶尖的专家院士,围绕小麦、水稻、玉米等这些主要的农产品进行联合攻关,为粮食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探索空间和潜力。”


那么,2022年会是下一个丰收年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