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央行(金融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刘桂平表示,对照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的要求,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需要持续深化和完善




“202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城乡收入差距明显。”提及普惠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在“2021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直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对此,刘桂平指出,在促进共同富裕中,普惠金融同样需要主动担当、善于作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


(图源/2021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




今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会上对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对照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的要求,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需要持续深化和完善。”除了上述提及的普惠金融如何通过更好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共同富裕,刘桂平认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以下几方面挑战。




首先,普惠金融如何更好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返贫。“部分地区脱贫成果还不稳固,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可持续发展基础不牢,脱贫人群收入不稳定,金融服务的有效性、针对性、精准性还不够,金融在助力产业发展、培育更多致富带头人等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刘桂平说。




其次,普惠金融如何帮助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数据,全国低收入组和中间偏下收入组共40%的家庭户对应的人口为6.1亿人,月人均收入近1000元。




“如何帮助这些低收入群体(包括城乡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是实现共同富裕、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关键。金融在其中的作用应重点考虑如何更好地巩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果,持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就业优先导向政策落地,以更好地促进人民群众劳动收入稳步提升。”刘桂平表示。




再者,如何将金融服务的价值和便利性更加有效惠及广大民众。当前,虽然基础性金融服务在全国城乡已经实现了广泛覆盖,但金融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比如一些老年人还面临“数字鸿沟”问题,较难享受数字金融的便利性;有的民众还缺乏投资理财意识,金融赋能广大民众实现财产保值增值的作用有待深化;民众应对重大疾病等风险事件冲击的能力还不强,保险保障能力还有待提高等等。




最后,普惠金融相关政策如何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更加密切协作,有效形成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




针对上述挑战,刘桂平认为当前着力点可从如下几个方向展开:




第一,聚焦缩小收入差距,为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持续聚合金融智慧。




刘桂平强调,要进一步发挥“几家抬”作用,形成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合力;要着力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小微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小微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和带动就业增强一次分配的实力,缩小收入差距等。




第二,聚焦缩小城乡差距,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贡献金融力量。具体而言,要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作用,不断优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城乡金融服务更加均衡;要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等。




第三,聚焦缩小地区差距,通过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不断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金融解决方案。要发挥普惠金融在有效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因地制宜、靶向施策、以点带面,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特别是要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改革与发展路径。




刘桂平进一步指出,既发挥像浙江这样发达地区的“排头兵”作用,又紧密结合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充分调动欠发达地区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借鉴、系统推广试验区的经验和做法。在这一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地方法人银行的作用。






第五,聚焦促进精神富裕,通过培育良好金融文化、提升全民金融素养不断丰富其内涵。要大力培育积极向上的金融文化,强化每一个公民的契约精神和诚信意识;要增强居民和家庭的金融健康意识,在现有普惠金融覆盖面较广的基础上,通过推进金融健康建设,优化居民和家庭的财务状况,激发居民的创新创业动力和潜能,为共同富裕奠定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