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房地产开发企业营业税减免(房地产企业增值税减免政策)

2022年的房地产,有两副面孔。


人口流出、房价下跌压力大、购买力匮乏的城市,正在想尽办法,发钱、补契税甚至降首付,刺激买房的意愿。


人口集聚,住宅用地极度稀缺的城市,也正在费尽心力,用限购限贷、参考价甚至房产税,建立长效机制,压制投机情绪。


千城千面的时代,已经到来。


先说第一幅面孔:刺激买房。


1月26日,安徽省发了春节促销费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引导房产、汽车、家电销售企业进入春节消费旺季,通过赠送抵扣券、降低首付比例、补贴置换等方式,扩大大宗商品消费。


你看,居民的大宗消费,也就这三大件:车子、房子、家电。


车和家电就不说了,跟房子比起来也就是毛毛雨。



关键词,是“降低首付比例”。


抠字眼的话,安徽是本轮房地产调控周期里,首个正式提出“降首付”的省份,信号意义重大。


降首付这个词,轻易不出现,一旦出现,在我们有限的记忆里,都会引领房地产市场强劲的上涨浪潮。


首付下降,相当于购房杠杆上升,靠低首付撬动巨大的房产市值,上车门槛降低,必然会激增不少购房需求。


2015-2017房地产大牛市,源头就是降首付。


2014年“930”,放松信贷,下调首套房首付比例和利率下限;随后重启降息和降准。


2015年“330”,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营业税免征年限5年改2年。


2015年“930”,再次下调首套房首付比例,10 月,再度降息降准各一次;


随后,2015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实现7.5%和15.3%的正增长,2016年,泡沫开始滋生,抢房潮、房价翻倍的城市比比皆是。


与7年前不同的是,这次,是地方上首次正式提出“降首付”这三个字,安徽相当于打了头阵。


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但有一点:跟7年前肯定没法比。


毕竟那时候居民负债水平普遍比较低,城镇化也是“棋至中盘”,各大城市之间还没有爆发“抢人大战”,而且是全国层级的首付调降、利率下调。


现在,经历了棚改之后,随便一个四线城市,百万市值的房子就需要30多万的首付,就算首付降到了20多万,不想买、买不起的人,还是不会考虑买房。


再来说第二幅面孔:打击投机。


这两天,有个城市让大家浮想联翩:厦门。


1月26日,厦门统计局发了《202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运行分析》,就这么一个非常普通的稿子,愣是被媒体挖掘出一句极具分量的话,文中提到:


做好房地产税试点落地厦门的前期准备工作,以防止全市房地产市场出现大的波动。


好家伙,直接承认要准备房地产税落地,这样的话,还从来没见哪个城市说过。


不过,1月28日下午,这篇文章就被撤下了,存活的时间还不到两天。


原因是什么?


其实,文章里都说了:防止全市房地产市场出现大的波动。



房地产税试点城市会花落谁家,整个市场都在猜。


按规定,试点期是5年,条件成熟的时候,就在全国范围内以法律形式落地,按财政部的安排,2022年将会继续推进房地产税试点,大概率会落地。


以前都觉得,上海、重庆、深圳、杭州、苏州、济南,这几个曾参加过去年房地产税试点座谈会的城市,大概率会先推行。


没想到,不在名单内的厦门,反而跟房地产税试点有了瓜葛,这也是引起热议的重要原因。


有了关注度,就不是什么好事,政策的初衷是不让房价大起大落,到了聚光灯下,由此产生的房价预期不可小视,撤下文章也是理所当然。


厦门房价收入比仅次于京沪,供地矛盾突出,房价之高全国闻名,房地产税试点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凡事不能细想,去年的参会城市里,上海、苏州、杭州、深圳都在东南沿海,过去几年领涨全国,都在想方设法打击投机。


深圳发明了二手房参考价,上海新房认购要积分,苏州自从2016大涨以来频频加码限购和限售,杭州作为“卖地一哥”,更是全国炒房客的风向标,落户两年社保、非户籍4年社保,也收紧了人才购房。


房地产税,将是长效机制的关键一环。


人口流入越多,供需矛盾越突出,不管是开辟新税源,还是调控房价,打击投机,对存量住宅征税的需求,就越迫切。


中部大省在降首付,东南沿海在等待大刀落下,这不是魔幻,而是现实。



衢州、西安、贵阳、九江、许昌、淮南等14个城市,1月新房销售面积环比跌幅均在五成以上。


截止1月下旬,保定、玉林、马鞍山、济南、合肥、嘉兴等18个城市或市区,要么下调公积金首付比例、要么发购房补助,隔着屏幕都能感到地方上急切的心情。


今天看了一个调研,1月第四个星期,华东有18个项目开盘,核心城市开了12个,平均去化率69%,有5个项目直接售罄,要知道,这可是在市场情绪达到冰点时的表现。


地方不一样,房子的命也不一样。


正如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前几天发布会上说的那句话:房地产最核心的特征之一是区域性。


这话,不会平白无故地说出来。


“属地责任”这四个字,相当于硬性考核。


能不能把市场信心扳回来,就看接下来几个月,各个城市能耍出多少花样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