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短歌行ppt赏析(短歌行赏析ppt优秀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知识梳理





一、词语(包括熟语)梳理

[理解下列词语]

1.《荷塘月色》


弥望:充满视野,满眼。


敛裾:提着衣襟。


蓊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2.《故都的秋》


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不能自已:指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3.《囚绿记》


涸辙之鲋:在干涸的车辙里的鲋鱼(鲫鱼)(见于《庄子·外物训。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揠苗助长: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帮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因而误了事。


猗郁:茂盛的样子。


4.《氓》


二三其德:二三,不专一。形容三心二意。


信誓旦旦: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诚恳可信。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5.《孔雀东南飞》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


寿比南山:寿命像终南山一样长久。用于对老年人的祝颂(多跟“福如东海”连用;南山:指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南)。《诗经·小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6.《兰亭集序》


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


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展眼力,开畅胸怀。


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


7.《赤壁赋》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杯盘狼藉: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8.《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訾詈:指责,诋毁,谩骂。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刮目相见(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终南捷径:唐代卢藏用曾经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名声而做了大官(见于《新唐书·卢藏用传》)。后来用“终南捷径”借指求宫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规行矩步:形容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也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旁稽博采:表示从多方面考察、吸收各家长处之意。


毁誉参半:毁谤和赞誉各占一半。


潦草塞责:潦草,草率,不精密,不认真;塞,搪塞。形容做事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负责任。


9.《我有一个梦想》


不能自拔:指自己无法从某种情况中解脱出来。


情同骨肉:情谊深厚,如同至亲。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


安之若素: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息息相关: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无济于事:济,补益,帮助。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汹涌澎湃:(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澎湃,大浪互相撞击。波涛奔腾冲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10.《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繁芜丛杂:指繁多杂乱的文字。


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或通达。形容由狭窄昏暗变得开阔光亮;也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坚忍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卓有成效:卓,卓越;突出。成绩、效果显著。


坚韧不拔:拔,动摇;改变。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11.“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


中流砥柱: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在三门峡)一样。


哗众取宠:哗,虚夸;宠,宠信。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得陇望蜀:东汉光武帝刘秀下命令给岑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叫他平定陇右(今甘肃一带)以后领兵南下,攻取西蜀(见于《后汉书·岑彭传》)。后来用“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居心叵测: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火中取栗: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都被猴子给吃了(见于法国拉·封登[Jean de La Fontaine]的寓言)。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


釜(fǔ)底抽薪:比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望梅止渴:曹操带兵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得很,曹操骗他们说:“前面有很大的一片梅树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士兵听了,都流出口水来,不再嚷渴(见于《世说新语·假谲》)。后来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


[对接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十年来,网络文学创作蔚然成风,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精品;但也有许多内容低俗,文字粗劣,让人不堪卒读的作品。


B.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意义非凡。家庭中祖辈父辈在文化艺术、道德情操上对儿童的耳濡目染足以影响他们一生。


C.青年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勤勤恳恳地学习和工作,否则混混沌沌地度过一生,于己于社会都是一个悲剧。


D.随着大中城市城区和交通要道监控探头的全覆盖,犯罪分子关于自己不在现场天衣无缝的谎言往往不攻自破。


【答案】C【解析】C项,“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这里是指没有理想的青年人糊里糊涂、无知无识地度过一生,应改为“浑浑噩噩”。A项,“不堪卒读”,形容文章写得凄惨悲苦,令人心酸,不忍读完。也指文章粗劣,使人难以读下去。B项,“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D项,“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官员的言行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如果党员干部数典忘祖,也去给洋节升温助力,国何以堪?


B.正四风,就是要纠正干部工作与生活中的不良习气。那种避重就轻、一团和气的民主生活会与正四风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C.学习的动力在兴趣,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即便有再多好为人师的教师,也是无能为力的。


D.教育要讲求科学,要有科学的计划与安排,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否则,难免犯揠苗助长的错误。


【答案】C【解析】C项,“好为人师”,指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含贬义,用在这里褒贬失当。A项,“数典忘祖”,泛指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B项,“一团和气”,原指和蔼可亲,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D项,“揠苗助长”,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说拔苗助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有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越是肯耐心细致、一步一个脚印前进,就越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或能人。


B.医患关系的紧张许多时候都是由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导致的。其实,医患的任何一方只要肯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就可以消弭矛盾。


C.小张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二十年前就辞去单位的工作自主创业,到南方打工,至今杳如黄鹤。


D.电信诈骗屡屡发生,与犯罪分子狡诈、群众缺乏防范意识大有关系,而打击犯罪执法部门义不容辞。


【答案】D


【解析】D项,“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执法部门打击犯罪是职责所在,应该为“责无旁贷”。A项,“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B项,“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C项,“杳如黄鹤”,形容没有消息或下落不明。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制定政策不能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唯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才能矫枉过正,根治腐败。


②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艺术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管见所及。


③给长辈祝寿最好的方式是孝敬是陪伴,是发诸内心的嘘寒问暖,远比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类空话实用得多。


④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


⑤刚刚还是烈日当头照,一转眼,老天爷的脸一沉,狂风怒吼,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⑥离婚率上升并非和谐社会之福,对于那些朝秦暮楚、二三其德的婚姻过错方,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要予以惩戒或谴责。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答案】D【解析】①矫枉过正: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不合语境。②管见所及:指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常用于自谦。不合语境。⑤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不能用于描写自然环境。③嘘寒问暖:嘘寒,呵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十分关切。④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巧,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也形容人聪明伶俐。⑥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政府各部门想要改进工作、开拓局面,就应该问计于民,集思广益,把群众的智慧融汇到我们的决策与行动之中去。


②古往今来不少天资聪颖的人之所以难成大器、难堪大用,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自恃聪明,遇事总想走终南捷径,不肯下苦功夫。


③人体炸弹或许威力不大,但以牺牲肉体为代价的做法却极其残忍,就恐怖手段而言,恐怕无出其右了。


④自从《阿凡达》上映以来,网友对它的评论一直不曾间断。这些评论见解深刻,语言犀利,真可谓是针芥相投。


⑤对于中国球迷来说,姚明去美国打球可能是件大事,可对于美国篮球巨星来说,他也许只是个不足齿数的小人物。


⑥一些学校将奥数作为选拔优秀学生的必要条件,为了让孩子能上好学校,一些家长趋之若鹜,送孩子上奥数班,以增加上重点中学的几率。


A.③④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②⑥


【答案】D【解析】③无出其右:没有人能超过他(古人以右为尊)。褒词贬用。④针芥相投:磁石能引针,琥珀能收芥,常比喻人相互投契。不可误用为见解深刻,言辞犀利。⑤不足齿数:数不上,或不值得一提,表示极端轻视。语意过重,感情色彩错。①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②终南捷径:借指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⑥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特殊的题材与对人物入木三分的刻画,令《蒋公的面子》自2012年5月份公演以来已经上演58场,几乎场场爆满,创造了校园戏剧演出的奇迹。


②父母因幼儿沉溺网吧屡教不改而施以暴力造成儿童意外死亡的案件时有发生,这种不教而诛的行为是法律不容许的。


③中国政府一再申明,南海问题应由当事国充分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域外国家不容置喙。


④文艺创作要接地气,电视剧的创作更要贴近百姓的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要做到不咸不淡、老少咸宜。


⑤随着比赛情况的变化,他们介绍场上气氛时……开始使用起“混战”“白热化”“球台上的原子爆破”等骇人听闻的字句。


⑥《黄雀记》这部小说向读者展示出了极大的荒诞,作者恰是力图以这种寓庄于谐的荒诞,来揭示世俗中不同人性最隐蔽的一面。


A.③④⑥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


【答案】B【解析】②不教而诛:平时不进行教育,犯了错误就予以惩罚。文中已有屡教不改,所以前后矛盾。④不咸不淡:指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也指冷言嘲笑(含贬义)。用在这里不合语境。⑤骇人听闻:使人昕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此处应该为“耸人听闻”。①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③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⑥寓庄于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说明事理,使人在轻松和愉悦中感受其深刻的蕴含。


二、文化知识

[教材内容]

“风”“雅”“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三种表现手法。“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类比,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我们常用的象征修辞方法。


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


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体:卜筮的卦象。


总角:古代少男少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狁:猃狁。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绳墨: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俗称墨斗,比喻准绳、准则。


长跪:指挺直上身而跪,表示恭敬。


流觞: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


朕: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诗书: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


东家:旧时称聘用、雇用自己的人或称租给自己土地的人,有时也泛指邻近人家。


初七:指农历七月初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结发: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府君:汉代称太守为“府君”。


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合葬:指夫妇两人死后合葬在一个坟墓里。


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在迷信说法中指阴间。


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朔:农历每月初一。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等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


修禊事: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庐冢:也作“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于父母或师长的坟墓旁搭建的守护的房舍。“庐”,房屋;“冢”,坟墓。


《说文解字》: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许慎。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后代以“杜康”指代酒。


[对接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丧服是居丧的衣服。由于生者和死者亲属关系有亲疏远近的不同,丧服和居丧的期限也各不相同。丧服分为五等级,也称“五服”。


B.守丧的“五服”依次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斩衰、齐衰皆用熟麻制布制作,大功、小功、缌麻则逐次变为稍生的细麻布制作。由斩衰到缌麻,生者与死者的关系逐渐疏远。


C.五服也指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古人也将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这五代血亲关系称古书上常见车马并举。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为五服,而这与守丧的五服是存在关联的。


D.从古代丧服中可看出重男轻女、重嫡轻庶的特点。妻为夫居丧三年,夫为妻服丧只有两年。庶子为嫡母服丧三年,但嫡子不为庶母服丧,后来改为服丧一年。


【答案】B【解析】斩衰、齐衰皆用粗而生的麻布制作,大功、小功、缌麻则用逐次变细的熟麻布制作。丧服越粗重,身份越重要。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古时,宫与室是同义词,其细微区别在于,宫是总名,指整所房子,外面有围墙包着,室只是其中的一个居住单位。秦汉以后,只有王者所居才称为“宫”。


B.古代主要建筑物的内部分为堂、室、房。朝南的前部分是堂,不住人。堂的后面是室,住人。室的东西两侧是东房和西房。


C.古人席地而坐。堂上的座位以“北面”(面朝北)为尊。室内的坐位以朝东为尊。《鸿门宴》中有“项王、项伯东向坐”,可见当时项王的强势。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人筑墙很早就运用版筑技术。所谓版筑就是筑墙时用两块木板相夹,中间装泥土捣紧,筑毕拆除木板,就成了一堵墙。


【答案】C【解析】堂上的座位以“南面”(面朝南)为尊。


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书上常见车马并举。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的马。《论语》“乘肥马,衣轻裘”,就是说乘肥马驾的车,穿质地轻暖的皮袄。


B.古人说“服牛乘马”,可见马车之外还有牛车。马车古名大车,是供贵族出行和作战用的;牛车古名小车,一般只用来载运货物。


C.古代马车的车厢叫“舆”,这是乘人的部分。古人乘车时站在车舆里的,叫做“立乘”。舆前部的横木是可以凭倚的扶手,叫做“轼”。


D.古代马车车轴是一根横梁,上面架着车舆,两端套上车轮。轮的两端露在毂外,上面插着一个三四寸长的销子,叫着辖,不让车轮外脱。“管辖”之意由此引申而来。


【答案】B【解析】马车古名小车,牛车古名大车。


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轫,不是车子的组成部分,而是阻止车轮移动的一块木头。行车前先要把轫移开,所以启程称为“发轫”。引申开来,事情的开端也叫“发轫”。


B.古人乘车尚左(以左方为尊),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者叫“骖乘”,也叫“车右”,充当警卫职责。《鸿门宴》中樊哙就充当过沛公刘邦的车右。


C.战场上乘车,主帅居中自掌旗鼓,御者在左,另有一人在右保护主帅。一般兵车则是御者居中,左边甲士一人持弓,右边甲士一人持矛。


D.古代驾车的马如果是三匹或四匹,则有骖服之分。两旁的马叫骖,中间驾车辕的马叫服。另一说法是服马左边的马叫,右边的叫骖。《滕王阁序》中有“俨骖于上路”之句。


【答案】D【解析】服马左边的马叫骖,右边的叫。


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古的粮食作物有“五谷”“六谷”“百谷”之说。五谷是稷、黍、麦、菽、麻。六谷较五谷多了稻。这显然是因为水稻是南方作物,后来才传到北方。至于百谷,只是泛称。


B.稷是小米,又叫谷子。稷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内是最重要的粮食。古人以稷代表谷神,和灶神合称“社稷”,并以之代表国家。


C.黍是现代北方所说的黍子,又叫“黄米”。《诗经》里常见黍稷连称,可见黍在上古也很重要。上古时代,黍被认为是好吃的粮食,《论语》中有“杀鸡为黍而食之”。


D.粮食炒成干粮叫糇,也叫糇粮。“粮”字本身也指的是干粮,行军或旅行时才吃。所以《庄子·逍遥游》说:“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答案】B【解析】“社”指土神。



二、填空题


1.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


①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 )朝。


②“正统”为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的年号。从( )帝起开始有年号,从此以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③( )本是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④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代指官员( )回家。


【答案】①清 ②汉武 ③驾 ④辞职


2.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


①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 )。


②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 )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


③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 )》。


④朔日,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农历每月的( )。


【答案】①子瞻 ②秦汉 ③陈情表 ④最后一天


3.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


①“崩”指帝王的死。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 )或卒,庶人死曰死。


②“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 )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③“仗节”是手执( )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征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④“( )”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答案】①不禄 ②太皇太后 ③符节 ④屯田


4.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


①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特权。成语“封妻( )”,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②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击鼓”用以( ),“鸣金”用以( )。


③路,( )时代行政区域名,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④擢,拔也,指( ),《后汉书·公孙述传》中有“程乌、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又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拜(提拔授官)等。


【答案】①荫子 ②进军 收兵 ③宋元 ④升官


5.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


①在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呼。而字,则是他( )的称呼。


②古代男子年龄到了二十岁才加冠取字,有“字”之后,“字”就在社交场合被广泛应用。不直呼其名,而称对方的字,主要出于( )的考虑。


③古代名与字的双轨制自周代形成以来,延续了几千年,清末民初以后,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有( )。


④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或连义推想,互相补充;或( ),对比鲜明。


【答案】①成年后步入社会时 ②尊重③笔名(艺名) ④反义相对


三、古文阅读

[通假字]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解释。


《诗经》两首


《氓》


1.匪来贸丝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匪,通“非”,不是。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_______________


【答案】于,通“吁”,感叹词。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_______________


【答案】说,通“脱”,脱身。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_______________


【答案】泮,通“畔”,边岸。


《采薇》


5.曰归曰归,岁亦莫止_______________


【答案】莫,通“暮”,年末。


6.彼尔维何?维常之华______________


【答案】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7.岂不日戒,狁孔棘________________


【答案】棘,通“急”,紧急。


《离骚》


8.偭规矩而改错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错,通“措”,措施。


9.忳郁邑余侘傺兮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10.何方圜之能周兮


【答案】圜,通“圆”,圆凿(榫眼)。


11.延伫乎吾将反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反,通“返”,返回。


12.进不入以离尤兮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离,通“罹”,遭受。


13.芳菲菲其弥章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章,通“彰”,明显。


《孔雀东南飞并序》


14.终老不复取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取,通“娶”,娶妻。


15.箱帘六七十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16.蒲苇纫如丝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纫,通“韧”,柔软而坚固。


17.摧藏马悲哀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藏,通“脏”,脏腑。


《短歌行》


18.契阔谈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通“宴”,欢饮。


《兰亭集序》


19.悟言一室之内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悟,通“晤”,面对面。


20.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____________


【答案】趣,同“趋”,趋向,取向。


《赤壁赋》


2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


【答案】冯,通“凭”,乘。


22.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___________


【答案】属,通“嘱”,劝人饮酒。


《游褒禅山记》


23.长乐王回深父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父,通“甫”,男子的美称。


[实词]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杂少量虚词例句供辨析)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


②长余佩之陆离___________________


③抱明月而长终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卒莫消长也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长长地。②加长。③永远。④增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认为好。②擅长。


3.适


①始适还家门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分适兄意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适得府君书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出嫁。②适合,依照。③刚才。


4.为


①为诗云尔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为织作迟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阿母为汝求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时时为安慰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自名为鸳鸯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________


⑦俯仰之间,已为陈迹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做,写作。②是。③替。④作为。⑤叫做。⑥作为。⑦成为。


5.谢


①谢家来贵门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阿母谢媒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多谢后世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辞别。②辞谢。③告诉。


6.故


①大人故嫌迟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作不良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但为君故,沉吟至今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仍旧。②故意。③缘故。


7.应


①汝可去应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零泪应声落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我应他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答应。②随着。③许诺。


8.见


①相见常日稀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既若见录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见面。②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9.修


①退将复修吾初服_________________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_________________


③修禊事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况修短随化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整理。②美,美好。③做,从事。④高。⑤长。


10.一


①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合一契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


④其致一也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有时,或者。②一个。③把……看作一样。④一样。


11.望


①七月既望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农历每月十五日。②眺望。


12.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往。②像。


13.虚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


②盈虚者如彼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太空。②缺。


14.歌


①歌窈窕之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倚歌而和之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吟诵。②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15.道


①有碑仆道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可胜道也哉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路,道路。②说,讲。


16.然


①有穴窈然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何为其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的样子。②但,可是。③这样。


17.观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观察。②景象。


18.得


①此余之所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心得。②能够。


19.相


①及时相遣归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会不相从许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登即相许和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儿已薄禄相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相见常日稀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②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③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④读xiàng,名词,相貌。⑤副词,相互、彼此。


20.自


①好自相扶将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图子自归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自君别我后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自不驱卿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自己。②自己。③自从。④本来,自然。


21.令


①令母在后单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县令遣媒来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便言多令才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莫令事不举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使,让。②官名。③美好。④使,让。


22.名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_________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________


【答案】①命名,叫作。②指识其本名,这里用做动词。


[虚词]

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虽


①余虽好修姱以羁兮_____________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连词,表转折,虽然。②连词,表假设或让步,即使,纵然。


2.尔


①尔卜尔筮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始尔未为久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君尔妾亦然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作计乃尔立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代词,你。②语气助词,不译。③代词,这样。④代词,这样。


3.以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_________________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_______________


③亦足以畅叙幽情_________________


④余与四人拥火以入_______________


⑤夫夷以近,则游者众_____________


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_________


【答案】①介词,把。②介词,因。③连词,用来。④连词,表修饰。⑤连词,表并列,而。⑥连词,表因果,因为。


4.其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___________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____________


④其孰能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第三人称代词,它。②代词,自己。③代词,那些。④难道,表反问语气。


5.且


①吾今且报府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且暂还家去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四体康且直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副词,将要。②副词,暂且。③副词,又。


6.何


①何乃太区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隐隐何甸甸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何意致不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何言复来还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疑问代词,怎么。②副词,何等。③疑问代词,哪里。④疑问代词,什么。


7.于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_____________


②当其欣于所遇___________________


③暂得于己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终期于尽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________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介词,引出动作有关的处所,在。②介词,引出动作有关的对象。对于。③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④介词,到。⑤介词,被。⑥介词,从。


8.之


①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知老之将至___________________


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③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9.而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倚歌而和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正襟危坐而问客________________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③连词,表承接。④连词,表并列。


10.乎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________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____________


③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语气词,表示疑问,吗。②介词,在。③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古今异义]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至于顿丘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随流水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4.可怜体无比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


5.便可白公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告诉。今义: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6.槌床便大怒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古代坐具。今义: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


7.共事二三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在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


8.再拜还入户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9.叶叶相交通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空间上的彼此通达。今义:现指运输事业。


10.汝岂得自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不受限制。


11.本自无教训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教养。今义:教育训诫;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12.处分适兄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违法乱纪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


13.多谢后世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多多告诉。今义:客套话,表示感谢。


14.蹑履相逢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15.自可断来信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使者,文中指媒人。今义:书信。


16.千万不复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务必(表示恳切叮咛)。


17.不堪母驱使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使唤。今义:强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


18.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疑问代词,多少。今义:几何学。


19.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它的旁边。今义:①次第较厚;第二(用于列举事项);②次要的地位。


20.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天地。今义: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2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指白茫茫的水汽。今义: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22.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


23.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目。


2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不平凡。今义:十分;极。


25.于是余有叹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对这件事。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跟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治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7.感君区区怀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情意真挚的意思。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28.或取诸怀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


[词类活用]

1.指出下列句子中使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使……加高。


②长余佩之陆离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长:使……加长。


③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屈:使……受委屈;抑:使……受压抑。


④足以荣汝身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荣:使……荣耀。


⑤逆以煎我怀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煎:使……受煎熬。


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⑦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________


【答案】正:使……端正。


⑧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________


【答案】谬:弄错、使……错。


2.指出下列句子中意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


【答案】一:把……看作一样。


②齐彭殇为妄作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齐:把……看作相等。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


【答案】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岂不日戒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日:每日,每天。


②謇朝谇而夕替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③孔雀东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东南:向东南。


④手巾掩口啼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手巾:用手巾。


⑤卿当日胜贵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日:一天天。


⑥昼夜勤作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昼夜:从白天到黑夜。


⑦有泉侧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侧:从旁边。


4.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动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头上玳瑁光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光:发光。


②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_________


【答案】马:骑马;车:乘车。


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________


【答案】觞:喝酒。


④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东:向东进军。


⑤始舍于其址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舍:筑舍定居。


⑥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________


【答案】名:识其本名。


5.指出下列句子中动词作名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而其见愈奇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见到的景象。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________


【答案】至:到达的人。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________


【答案】传:流传的文字。


6.指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作名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_____________


【答案】贤:有才能的人。少:年轻人。长:年长的人。


②死生亦大矣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大事。


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幽暗昏惑: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险远:险远的地方。


7.指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作动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______________


【答案】黄:变黄。


②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____________


【答案】穷:穷尽,走到头。


③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明:照明。


8.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作解释。


①便可白公姥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偏指婆婆。


②昼夜勤作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息:劳作和休息,这里偏指劳作。


③我有亲父兄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父兄:父亲和兄长,这里偏指兄长。


④我有亲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父母:父亲和母亲,这里偏指母亲。


⑤逼迫兼弟兄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弟兄:弟弟和哥哥,这里偏指哥哥。


9.指出下列句子中为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死:为……而死。


②哀民生之多艰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哀:为……悲伤。


[文言句式]

1.请将下列文言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④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⑤当其欣于所遇


⑥死生亦大矣


⑦不能喻之于怀


⑧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⑨客有吹洞箫者


⑩何为其然也


⑪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⑫而今安在哉


⑬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⑭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⑮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介宾短语后置:__________


省略句:____________


定语后置:______________


判断句:____________


宾语前置:______________


被动句:____________


【答案】①⑤⑦⑧⑬  ②⑮


③④⑨ ⑥⑭ ⑩⑫ ⑪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文言固定句式并作解释。


①有怠而欲出者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者:有一个……的人。


②其孰能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其……乎:难道……吗?


③何可胜道也哉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何……哉:哪里……呢!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所以……也:这就是……的缘故。


[对接训练Ⅰ]

1.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修:高高的


B.或取诸怀抱 诸:之于


C.悟言一室之内 悟:顿悟


D.放浪形骸之外 形骸:身体、形体


【答案】C(“悟”,通“晤”面对面。)


2.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兴:发生、引起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化:变化


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由:原因


D.未尝不临文嗟悼 悼:悲伤


【答案】B(指自然。)


3.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属:劝


B.纵一苇之所如 如:如愿


C.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D.舞幽壑之潜蛟 舞:使……起舞


【答案】B(往。)


4.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泣孤舟之嫠妇 泣:使……哭泣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到达


C.知不可乎骤得 骤:屡次


D.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斟


【答案】B(攻占。)


5.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倚歌而和之 倚:依、循


B.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卒:死


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D.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


【答案】B(到底。)


6.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房舍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


C.有怠而欲出者 怠:懈怠


D.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答案】A(筑舍定居。)


7.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邻近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


D.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仆:倒


【答案】A(平坦。)


8.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侣鱼虾而友麋鹿 友:视为朋友


B.何为其然也 然:这样


C.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曾经


D.举匏樽以相属 匏:葫芦


【答案】C(竟,竟然。)


9.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B.而人之所罕至焉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此余之所得也


【答案】C(助词,取消独立性。其他三项为结构助词“的”。)


10.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及其所之既倦


B.其孰能讥之乎


C.盖将其变者而观之


D.目遇之而成色


【答案】A(动词,往、到达。其他三项为代词。)


11.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于人为可讥


D.月出于东山之上


【答案】C(介词,对于。其他三项,介词,在。)


12.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答案】B(连词,表修饰。其他三项为介词,因为。)


13.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有怠而欲出者


B.客喜而笑


C.顺流而东也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答案】D(转折连词,但是。其他三项表顺承。)


14.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而余亦悔其随之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C.当其欣于所遇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答案】A(第一人称代词。其他三项为第三人称代词。


15.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孰能讥之乎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C.其声呜呜然


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答案】A(与句末“乎”构成反问语气,难道。其他三项为代词,“它、它的”。)


[断句]

用“/”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节选自《楚辞·渔父》)


【答案】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参考译文】渔夫说:“有圣德的人不被事物所束缚,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推进。世上的人都污浊,为什么不搅混泥水,扬起浊波?所有人都醉了,为什么不吃酒糟,喝薄酒呢?为什么要思虑深远,行为高尚,使自己被放逐?


[对接训练Ⅱ]

1.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也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韶拜定州刺史除业为典签


(《北史·循吏传》)


【答案】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也/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韶拜定州刺史/除业为典签/


【参考译文】孟业,字敬业,是巨鹿郡安国县人。孟业出身寒微,年轻时任州府官吏。他禀性廉洁谨慎,同僚中有人侵占盗窃官府的绸绢,分给他三十匹,他拒不接受。魏彭城王韶任定州刺史,任命孟业为典签。


2.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


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


(《北史·循吏传》)


【答案】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


【参考译文】天保初年,清河王高岳被任命为司州牧,听说孟业的名声品行,又召他做法曹。孟业身形矮小,到谒见时,高岳心里看不起他矮小,笑着不说话。后来找到孟业判决过的案件,才对孟业说:“您判决案件英明,可以说超过了您的身体和容貌。”孟业不久迁升东郡太守,为官以宽和仁惠著称。


3.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明史·熊概传》)


【答案】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参考译文】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年幼时成了孤儿,随母亲改嫁至胡氏,冒用胡氏的姓。永乐九年中进士。授官御史。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峒溪蛮人大规模出动劫掠,布政使提议请靖江王用兵来阻止他们。熊概不同意,说:“我们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去烦劳藩王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就行了。”后来果然这样。不久,他调任广东。


4.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


魏征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父长贤北齐屯留令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好读书隋乱出家为道士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旧唐书·魏征传》)


【答案】魏征/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父长贤/北齐屯留令/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好读书/隋乱/出家为道士/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参考译文】魏征,字玄成,是钜鹿曲城人。父亲魏长贤,曾经担任北齐屯留令。魏征从小丧亲孤苦,家境贫寒,潦倒失意,但有大志向,不经营产业,喜爱读书。隋朝动乱,出家做道士。大业末年,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响应李密,召魏征让他掌管书记。李密每次见到元宝藏的奏疏,没有一次不称好。等到听说是魏征所写的,立即派人召见他。


5.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


隐太子闻其名引为洗马甚礼之征见太宗勋业日隆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太宗使召之谓曰尔间吾兄弟何也征曰太子蚤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器其直无恨意


(《旧唐书·魏征传》)


【答案】隐太子闻其名/引为洗马/甚礼之/征见太宗勋业日隆/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太宗使召之/谓曰/尔间吾兄弟/何也/征曰/太子蚤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器其直/无恨意/


【参考译文】隐太子李建成听说了他的名声,就让他做洗马,非常礼遇他。魏征见太宗的功业一天比一天高,私下里劝太子早想对策。等到太子失败之后,太宗派人召见他,问:“你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感情,这是为什么呢?”魏征说:“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一定不会有今天的祸患。”太宗看重他的直率,对他没有怨恨的意思。


[句子翻译]

请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宁愿突然死去,尸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


2.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就退隐了,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抬头观望寥廓的宇宙,低头察看地上万物的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都)足够用来让人极尽 视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本来知道把生和死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6.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玩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那左右的洞壁,来到这里并题字记游的人已经很少了。


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仍然未能达到,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览)的心得。


[对接训练Ⅲ]

翻译下面课外的句子或语段。


1.朱祐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舂陵,世祖①与伯升皆亲爱之。伯升拜大司徒,以祐为护军。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以祐为护军,常见亲幸,舍止于中。


(《后汉书·朱祐传》)


【注】①〔世祖〕指刘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朱祐字仲先,是南阳宛县人。幼年丧父,回到复阳县外祖父刘氏家中,(经常)到舂陵去,世祖刘秀与刘伯升(刘秀的大哥齐武王刘演)都很喜欢他。刘伯升官拜大司徒后,让朱祐担任护军。等到世祖担任大司马,征讨河北,又让朱祐担任护军,(朱祐)常常被亲近宠幸,居留于中军营中。


2.仁宗在东宫,素知其(赵孟頫)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宋史·赵孟頫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仁宗在做太子时,一向知道赵孟頫的名望,等到他即位以后,眷顾赵孟頫很深,用字称呼他而不喊名。皇上曾经和身边的大臣评论在文学方面有成就的士人,把赵孟頫比作唐朝的李白、宋朝苏轼。又曾经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端正,学识丰富,见闻广博,兼通晓佛、道两教的学说,都是别人赶不上的。赵孟頫的诗文风格清新,意蕴深远,表现出一种奇瑰飘逸的风致,读他的诗文,使人产生飘飘然如超脱世俗的感觉。他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没有一种不是古今之冠的,最终凭着书法名闻天下。


3.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元史·赵孟頫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任史官杨载认为,赵孟頫的才能很大程度上被书画名声所掩盖,了解他的书画方面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经世济民方面的学问。


4.郭崇,应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称崇。父祖俱代北酋长。崇弱冠以勇力应募为卒。后唐清泰中,为应州骑军都校。晋祖割云应地入为契丹,崇耻事之,奋身南归,历郓、河中、潞三镇骑军都校。开运中,戍太原。会汉祖起义,以崇为前锋。入汴,改护圣左第六军都校、领郢州刺史,改领富州。


(《宋史·郭崇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郭崇,应州金城人。稳重宽厚沉默寡言,有谋略。最初名字是崇威,避周祖名讳,单名为崇。父亲和祖父都是代北酋长。郭崇二十岁时凭借勇力应募为士卒。后唐清泰年间,为应州骑军都校。晋祖割让云应地区归入契丹,郭崇耻于归契丹,毅然南回后晋,历任郓、河中、潞三镇骑军都校。开运年间,驻守太原。汉祖起兵时,任用郭崇为前锋。进入汴,改为护圣左第六军都校、领郢州刺史,改领富州。


5.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


(《元史·余阙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余阙,字廷心,时代居住在河西武威。余阙年少就丧父,以教授学生来赡养母亲,与吴澄弟子张恒交游,文学造诣日益长进。元统元年,余阙获赐进士及第,被任命为同知泗州事,执政严明,资深的官吏都忌惮他。不久奉诏回京,授翰林文字。因不阿谀权贵,弃官归家。不久因为朝廷修辽、金、宋三史,余阙奉诏再入翰林院,担任修撰。


6.贾耽,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新唐书·贾耽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贾耽,天宝年间考中明经科,补任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让他暂代度支判官。多次升迁后,做了汾州刺史,治理了一共七年,政事上有特别的成绩。召入朝廷担任鸿胪卿一职,兼任左右威远营使。不久做了山南西道节度使。


7.世人之所共嗜者,美饮食,华衣服,好声色而已。有人焉,自以为高而笑之,弹琴弈棋,蓄古法书图画,客至,出而夸观之,自以为至矣。则又有笑之者曰:“古之人所以自表见于后世者,以有言语文章也,是恶足好?”而豪杰之士,又相与笑之,以为士当以功名闻于世,若乃施之空言,而不见于行事,此不得已者之所为也。


(苏轼《墨宝堂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世上的人共同嗜好的,不过是精美的饮食、华丽的衣服、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景色罢了。(然而)有人认为自己的喜好高人一等,讥讽人们的这种共同嗜好。(他)弹琴下棋,收藏古代的字书图画,如果有客人到,就(把这些字书图画)拿出来给别人看,借此炫耀,自认为到了最高的境界了。然而又有讥笑他的人,说:“古代的人之所以能向后世的人表现自己,是因为有(精美的)语言和(优美的)文章,这些(字书图画)哪里值得作为爱好?”可是那些豪杰英雄们,又一起取笑他们。认为有才能的人应该凭借建功立业闻名于后世,如果只是说些空话,没有看到他们做事,这只是不得已的人才这样做的。


8.(袁枢)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宋史·袁枢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袁枢担任礼部试官。喜爱诵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苦恼它浩大广博,于是分别它里面的事件而贯穿在一起,称为《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到他的书,献给皇帝,孝宗读了嘉奖赞叹,拿来赐给太子以及沿江各将帅,而且命令他们熟读,说:“治国的方法都在这里了。”


9.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史记·栾布列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栾布,是梁地人。当初梁王彭越还是平民的时候,曾经和栾布交往。栾布家里贫困,在齐地被人雇用,替卖酒的人家做佣工。过了几年,彭越离家到巨野做强盗,而栾布却被人强行劫持卖掉,在燕地做奴仆。栾布替他的主人家报了仇,燕将臧荼推荐他担任都尉。后来臧荼做燕王,任用栾布做将领。等到臧荼反叛,汉朝进攻燕国,俘虏了栾布。梁王彭越听到了这件事,便向皇上进言,请求赎回栾布让他担任梁国的大夫。


10.孝文时,(栾布)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楚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史记·栾布列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孝文帝的时候,栾布担任燕国国相,官至将军。栾布声称:“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不能辱身降志的,不是好汉;富有显贵时不能称心快意的,不是贤才。”于是对曾经有恩于自己的人,便优厚地报答他;对有怨仇的人,一定用法律来除掉他。吴、楚七国反叛时,栾布因打仗有功被封为俞侯,又做燕国的国相。燕、齐这些地方都替栾布建造祠庙,叫做栾公社。


[对接训练Ⅳ]整体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韩信,淮阴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自绝去。至城下钓,有一漂母哀之,饭信,竟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曰:“吾必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少年又侮信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众辱信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于是信孰视,俯出胯下。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度淮信乃杖剑从之居戏下①无所知名梁败又属项羽为郎中信数以策干项羽羽弗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畴十三人皆已斩,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而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弗斩。与语,大说之,言于汉王。汉王以为治粟都尉,上未奇之也。


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非敢亡,追亡者耳。”上曰:“所追者谁也?”曰:“韩信。”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嫚无礼,今拜大将如召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汉书·韩信传》,有删减)


【注】①戏:通“麾”。戏下:即麾下、部下。②滕公:夏侯婴,刘邦部将,封汝阴侯。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项梁度淮/信乃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梁/败又属项羽/为郎中/信数以策干项羽/羽弗用/


B.及项梁度淮/信乃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梁败/又属项羽/为郎中/信数以策干项羽/羽弗用/


C.及项梁度淮/信乃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梁败/又属项羽/为郎中/信数以策干项羽/羽弗用/


D.及项梁度淮/信乃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梁败/又属项羽/为郎中/信数以策干/项羽/羽弗用/


【答案】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寄食,就是到别人家里蹭饭吃。韩信出身贫贱,缺乏谋生的技能,所以常常到朋友家蹭饭,自然少不了遭人白眼的时候。


B.秦、汉时在乡村每三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管理治安,相当于现在的村长。汉高祖刘邦曾在秦时担任泗水亭长。


C.治粟都尉,汉武帝时又名搜粟都尉,是管理军粮的低级军官。可见,虽有萧何的力荐,但汉王并不觉得韩信是个将才。


D.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不喝酒,不吃荤,以示虔诚,称为“斋戒”。“坛场”,古代举行祭祀、盟会、拜将的场所。坛,土筑的高台。


【答案】B【解析】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先后在项梁、项羽、刘邦手下效力,均未受到重用,是萧何的力荐让韩信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


B.韩信出身寒微,属于无业游民,受尽屈辱,但从他对母亲坟地的选址来看他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


C.韩信的为官态度是合则留,不合则去,见汉王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韩信就心生去意,而萧何是汉王手下唯一欣赏韩信的人。


D.刘邦最后重用韩信并非出于对韩信军事才能的欣赏,而是出于对萧何的信任,出于“争天下”的政治野心。


【答案】C【解析】滕公也是欣赏韩信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弗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滕公(夏侯婴)觉得韩信的言语不凡,相貌也威武,就释放了他没有将他处决。(2)大王您一定想着长久在汉中称王,可以不必重用韩信;如果一定要和诸侯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值得与之谋划的人。


【参考译文】


韩信,是淮阴人。家庭贫寒,没有好的德行,不能被推选为官吏,又不会做买卖来谋生,常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办丧事,于是寻找地势高且宽敞、干燥的地方作为母亲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户人家。韩信投靠下乡南昌亭长家蹭饭,亭长的妻子对此甚为苦恼,于是很早起来就烧好饭,在床席上就把饭吃了。到吃饭时间,韩信到亭长家,亭长的妻子不为他准备饭食。韩信也知道她的用意,主动与亭长绝交后离开。韩信在城下钓鱼时,有一个以洗衣物为生的老妇同情他,给他饭吃,一连几十天,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对老妇人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妇人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怜悯可为王孙的人而把食物给你吃,难道是想图你的报答吗?”


淮阴当地有个年轻人又侮辱韩信说:“你虽然身材高大,爱好佩戴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并当众侮辱他说:“你不怕死的话,就用剑刺我;怕死的话,就低头从我胯下爬出去。”韩信仔细看了年轻人,弯下身子从他的胯下爬出。整个集市上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韩信胆怯。


等到项梁渡过淮河,韩信带着剑投奔他,做项梁的部下,没有什么名声。项梁失败后,韩信又归附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以计策求见项羽,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逃离楚军,投奔刘邦,没有什么名声,做管理仓库的小官。后来因犯法被判处斩首,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轮到韩信了,韩信抬头仰视,正巧看见滕公夏侯婴,说:“汉王不是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滕公(夏侯婴)觉得韩信的言语不凡,相貌也威武,就释放了他没有将他处决。滕公同韩信交谈,十分高兴,向汉王推荐韩信。汉王让韩信做治粟都尉,不觉得韩信有出众的才能。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觉得韩信有才能。刘邦的军队到达南郑,半路逃走的将领有几十人。韩信考虑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汉王不重用自己,便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亲自去追赶韩信。


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非常生气,好像被砍掉了双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拜见,刘邦又生气又高兴,骂萧何说:“你逃跑,为什么?”萧何回答说:“我不敢逃跑,只是去追逃亡的人。”刘邦说:“你追赶的那个人是谁?”萧何说:“是韩信。”刘邦又骂道:“将领们逃跑的有十多人,你没有追赶谁。说追赶韩信,这是假话。”萧何说:“诸将容易得到,至于韩信这样的人才,举国难有第二人。大王您一定想着长久在汉中称王,可以不必重用韩信;如果一定要和诸侯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值得与之谋划的人。那要看大王您如何决断了。”刘邦说:“我也想往东边发展势力,哪能长久抑郁地呆在这里?”萧何说:“大王您决计一定往东,能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如果不能重用韩信,韩信终究会逃走。”刘邦说:“我因为你而拜韩信为将。”萧何说:“韩信即使为将,也不会留下来。”刘邦说:“任命他为大将。”萧何说:“那太好了。”


于是刘邦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一向待人傲慢无礼,现在拜大将如同呼唤小孩子,这正是韩信离开汉王的原因。大王一定想任命他的话,要挑选好日子,斋戒,筑土为坛完备礼节,这样才可以。”刘邦同意了萧何的要求。诸将听说后都很高兴,人人都自以为要当大将了。等到拜大将时,原来竟是韩信,全军都感惊讶。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于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桓温在荆州,辟为从事,以辩识义理深重之。引为主簿,稍迁别驾、征西长史,遂显于朝廷。时惟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谢安游集之日,辄开筵待之。


宁康初,以胤为中书侍郎、关内侯。孝武帝尝讲《孝经》,仆射谢安侍坐,尚书陆纳侍讲,侍中卞眈执读,黄门侍郎谢石、吏部郎袁宏执经,胤与丹阳尹王混擿句,时论荣之。累迁侍中。太元中,增置太学生百人,以胤领国子博士。其后年,议郊庙明堂之事,胤以“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九服咸宁,四野无尘,然后明堂辟雍①可光而修之。”时从其议。又迁骠骑长史、太常,进爵临湘侯,以疾去职。俄为护军将军。时王国宝谄于会稽王道子②,讽八坐③启以道子为丞相,加殊礼。胤曰:“此乃成王所以尊周公也。今主上当阳④,非成王之比,相王在位,岂得为周公乎!望实二三,并不宜尔,必大忤上意。”乃称疾不署其事。疏奏,帝大怒,而甚嘉胤。


隆安初,为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辞疾不拜。加辅国将军、丹阳尹。顷之迁吏部尚书元显有过胤与江绩密言于道子将奏之事泄元显逼令自裁俄而胤卒朝廷伤之。


(节选自《晋书·车胤传》)


【注】①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②会稽王道子:即司马道子。后文中的“元显”为道子世子司马元显。③八坐:亦作“八座”,封建时代中央政府的八种高级官员。④当阳:古称天子南面向阳而治。


5.对文末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顷之/迁吏部尚书/元显有过/胤与江绩密言于道子/将奏之/事泄/元显逼令自裁/俄而胤卒/朝廷伤之/


B.顷之/迁吏部/尚书元显有过/胤与江绩密言于道子/将奏之/事泄/元显逼令自裁/俄而胤卒/朝廷伤之/


C.顷之/迁吏部尚书/元显有过/胤与江绩密言/于道子/将奏之/事泄/元显逼令自裁/俄而胤卒/朝廷伤之/


D.顷之/迁吏部尚书/元显有过/胤与江绩/密言于道子/将奏之事/泄/元显逼令自裁/俄而胤卒/朝廷伤之/


【答案】A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筵,古时铺在地上供人坐的垫底的竹席。古人席地而坐,设席每每不止一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筵上面的称席。开筵,意指设宴,摆设酒席。


B.“累迁”,多次迁升官职。“累迁侍中”,即累次升任官职,一直升到侍中的位置。并且每一次官职的变迁都是提升,没有平级调动或降级的现象。


C.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管理教育的机构。国子博士是国子监的官员,负责教导诸生。


D.九服,原指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区,后指全国各地区。九服包括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九服咸宁,意味着天下太平。


【答案】B【解析】虽然总趋势是升迁,但不排除平级或降级的情况。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胤幼童时候就得到长辈的赏识,而囊萤读书这一颇具创意的发明足以证明王太守有知人之明。


B.车胤能跻身社会上层除了自幼聪慧、勤奋苦读、博学多通外,也离不开桓温等权贵的赏识与提携。


C.车胤博学多才,同时也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后者可从劝阻郊庙明堂与反对道子为丞相两件事看出。


D.车胤反对司马道子任丞相已经冒犯了司马道子,之后又欲弹劾其子,最终被司马道子父子所逼杀。


【答案】D【解析】车胤遇害纯属司马元显所为,与司马道子无直接关系,车胤是向道子检举元显的过失,仅仅威胁到元显的世子地位。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车胤家庭贫穷不能时常得到灯油,夏天就用绢丝做成的袋子装上几十只萤火虫用来照亮书本,夜以继日读书。(2)车胤又擅长于玩赏聚会,当时每当有盛大聚会而车胤凑巧没出席时,众人都说:“聚会没有车公缺少乐趣。”


【参考译文】


车胤字武子,是南平人。曾祖父车浚,是会稽太守,其父车育是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善于识才,在小孩子中看见了车胤,对他父亲说:“这孩子将会使您的门第兴旺,可以让他专心学习。”车胤恭谨勤奋,孜孜不倦,博学多识。车胤家庭贫穷不能时常得到灯油,夏天就用绢丝做成的袋子装上几十只萤火虫用来照亮书本,夜以继日读书。


等到车胤长大后,风姿俊美,机智敏捷,得到乡里的称赞。桓温在荆州时,征召车胤为从事,因为明辨经义道理而很器重他。车胤被任用为主簿,不久升任为别驾、征西长史,于是在朝廷中获得显赫的声誉。当时朝中只有车胤与吴隐之靠贫寒博学为当世人所知。车胤又擅长于玩赏聚会,当时每当有盛大聚会而车胤凑巧没出席时,众人都说:“聚会没有车公缺少乐趣。”谢安游赏宴集时,总是摆设酒席后等待车胤的到来。


宁康初年,朝廷任命车胤为中书侍郎、关内侯。孝武帝曾经讲说《孝经》,仆射谢安一旁侍坐,尚书陆纳作为侍讲官,侍中卞眈作为执读,黄门侍郎谢石、吏部郎袁宏执经,车胤与丹阳尹王混挑选《孝经》佳句予以评论,当时的舆论以此为荣耀。车胤做官一直升迁至侍中。太元年间,扩大太学生的规模到百人,任命车胤担任国子监博士。之后第三年,朝廷商议修建郊庙明堂的事情,车胤认为“明堂的规格制度很难详细,况且音乐以和顺为主要,礼仪以恭敬为根本,所以质朴和文采不同不同,所用的乐器也有差别。茅屋与高大的楼宇规制是不一样的,何必要遵守它的形式法度而不光大其本质而顺应时世呢!天下平定,四境安宁,这样之后,明堂辟雍可以光大而修建之。”当政者听从了车胤的建议。不久,车胤升任为骠骑将军、太常卿,进爵为临湘侯,因病辞去职位。不久,任命为护军将军。当时,王国宝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讽喻朝中官员启用司马道子为丞相,并加以特殊的礼遇。车胤说:“这是仿效周成王尊重周公的故事。现在皇上南面向阳而治,不是周成王可比的,相王司马道子在位,难道能够成为周公吗?名声和实力只及周公十之二三,都不适宜,必然会极大地忤逆皇上之意。”于是生病不在奏章上签名。奏疏上报后,皇帝非常生气,而很欣赏车胤。


隆安初年,车胤做吴兴太守,俸禄二千石,以生病为由不上任。朝廷加封车胤为辅国将军、丹阳尹。不久,升任吏部尚书。司马元显有过错,车胤和江绩暗中向司马道子报告,打算启奏于朝廷,事情泄露,司马元显逼迫车胤自杀。不久车胤就辞世了,朝廷甚为感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