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载体务求实效。充分利用社区现有图书室、活动室等资源,组织各族群众观看爱国主义题材影片、学唱爱国主义题材歌曲,不断增强群众的爱国情感;同时,我们以深入持续举办邻居节、中秋话团结等活动和“红白事”理事会帮困解忧暖民心等活动为载体,使“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等教育和宣传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扎实有效,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
走访入户,加大宣传。面对面宣阿勒泰市和社区的发展变化、党的惠民政策。在居民群众中开展新疆三史教育学习宣讲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包括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进一步深化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双语”学习促进交流。坚持强化干部双语培训和学习,组织社区干部扎实开展双语学习,要求干部边学边用,提高双语水平,为更好的与各族群众深入交流打好基础。社区利用每天晨会的时间自己组织开展双语学习,社区干部的双语水平不断提升。工作组与社区工作人员固定每周五下午进行双语学习。社区五名工作组成员分别与其它民族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
多办实事好事,增进民族互信。利用送服糖丸、走访慰问、节日座谈、上门服务等时机,广泛与居民群众面对面交流,有通俗易懂的语言,大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水湾小区居民阿依莎提从伊犁来阿勒泰市务工已经5年多了,工作组与他家结对后,开斋节探望、平时到工作岗位了解思想工作情况,并帮助他解决落实孩子就学难题。
开拓创新,打造亮点。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步伐,团结南路社区党支部和辖区单位精心组织了“民族团结进步杯”篮球邀请赛,通过比赛带动和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突出现代文化引领,增进民族互信,提高了社区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达到凝聚人心的活动效果。
又讯:(通讯员 刘新梅)多年来,哈巴河县初级中学始终秉承着“民族团结,从我做起”的行动理念,坚持“以宣传为手段,以培训为平台,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做到“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与当地民族特点相结合”的七个结合,成功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一个中心三条主线”的教育网络,真正实现了让各族学生“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成长在一起”。
一、切实加强领导,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组织基础
哈巴河县初级中学是典型的多民族中学,抓好民族团结,事关稳定、事关长远。根据这一校情,哈巴河县初级中学始终高度重视,将民族团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学校以管理为抓手,落实工作职责,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建立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一个中心三条主线”的教育网络。“一个中心”即以党组为核心,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书记校长亲自抓。三条主线即:由党组、工会、德育处、团队、班主任等组成的主线;由教务处、教研组、科任教师等组成的主线;由校外延伸的社会共管机制等组成主线,拓宽了教育渠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民族团结教育新格局。
二、深化主题教育,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哈巴河县初级中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师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引导师生、发动师生自觉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全校奏响了民族大团结的时代强音。一是突出常态化。从2010年起,该校连续开展了6年“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坚持以月促年,做到年年有新内容,年年有新发展。与此同时,把民族团结纳入教育教学之中,编印发放《民族团结教育读本》《民族团结应知应会知识》《哈萨克族民风民俗》等校本教材,不断推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是突出全覆盖。在全校上下广泛开展了“六进”主题活动,即:进校园、进班级、进课堂、进宿舍、进食堂、进家庭,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让民族大团结意识深入师生心。三是突出多样性。利用板报、校园广播、图片展、手抄报、宣传栏等媒体,常年开办“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专栏,使民族团结教育有影、有声、有故事。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五观教育”和“五个认同”教育,民族观和宗教观专题讲座,让民族团结入脑入心。每年组织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情景剧、诗歌朗诵大赛、青少年双语大赛、文艺汇演等各类文体活动200余场次,民族团结班级、民族团结宿舍、民族团结食堂、民族团结好少年、民族团结好伙伴、民族团结小使者评选等各类活动150余次,让各族师生参与进来,身体力行讲团结、演团结。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利用微信公共平台,开展“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微信展播等活动,扩大宣传覆盖面。
三、实施点滴工程,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师生基础
坚持把民族团结融入教师日常工作中,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交往加深了解,以交流增进团结,实现共同团结奋进。一是倡导各族师生文化交流交融。自2010年开始,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着力推进各族师生之间,民汉班级之间以及民汉年级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以此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二是倡导各族师生相互学习语言文字。汉族师生学唱哈语歌曲,学习哈族民族文化,哈族师生学说普通话,学吟唐诗宋词,民汉学生演历史剧、跳哈拉交勒尕,弹冬不拉,扭秧歌,全校诵读《弟子规》《阿拜诗集》等经典美文,使各族师生能够做到交流互通无障碍。三是倡导各族师生广泛结对帮扶。按照“集中办学、普及双语”的教育思路,采取民汉班级结对子、民汉学生结对子、民汉师生结对子、民汉家庭结对子等形式,加强班级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家园之间的交流互动,使民族团结教育不断深入。同时,设立 “民族团结帮困基金”,累计收到捐款3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近1000名。创新性开展民族团结“十个一”融情教育活动,在师生、邻里结成好搭档、好同事、好伙伴、好朋友、好邻居,使民族团结意识深深植根于各族师生心灵。
四、坚持示范带动,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基础
哈巴河县初级中学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坚持推选身边真实感人的民族团结实例,使广大师生学有榜样,追有目标,赶有动力。多年来,在哈巴河初级中学各族师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先进事迹不断涌现。有被哈族学生亲切地称为“像妈妈一样”的张丹老师;有长期训练田径项目,让路远的哈萨克族学生吃住在自己家的全国特级教师李群;有翻山越岭,走村入户选拔队员的获自治区级“百名优秀体育教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国家中级拳击教练、国家二级拳击裁判员的哈萨克族体育教师木拉提·波沙依;有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标兵的学生吾木提;有被师生们津津乐道“其乐融融走亲戚”阿依达娜和韩薇的故事、“互帮互学共成长”努尔加娜提和马贵兰的故事……这一个个鲜活的典型,一个个模范的事例,极大地激发了各族师生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热情和动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哈巴河县初级中学先后荣获国家首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地区民族团结先进单位、民族团结示范单位、青少年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今后,哈巴河县初级中学将继续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实效,使学校成为培育民族团结之花的良田沃土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乐园。
又讯:(通讯员 哈米达)今年是新疆首个“民族团结进步年”。为了扎实推进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深入开展,青河县地方税务局党组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标,调动干部职工参与民族团结工作的积极性,丰富活动载体,“六个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年再上新台阶,促进民族团结创建有特色。
开展一次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以“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为主题,针对如何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年创建活动内容,开展了一次座谈会,会后全体干部写了一篇以“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心得体会,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好书,组织年轻干部参加全县举办“辉煌60年”——爱国爱疆双语歌曲大合唱比赛活动,进一步增强各族干部爱国爱疆意识。
开展一次民族团结“四互学”活动。广泛开展“四互”活动,互学语言、互学歌曲、互学舞蹈、互过传统节日活动为载体,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去年以来,开展双语学习活动13次,参与干部260人次,互过传统节日活动9次,参与干部180人次,开展互学歌曲舞蹈活动6次,参与群众80人次。
开展一次结对子活动。“面对面畅谈交心”等方式深入开展帮扶少数民贫困户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走访慰问18个“结对”扶贫户,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与贫困群众“结对子”活动,动员广大党员干部与各民族贫困家庭结对子、认亲戚,面对面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
张贴一条民族团结标语。在办税服务大厅做到“三个一”,即设立一块民族团结宣传栏、张贴一幅民族团结宣传画、设置一张民族团结电脑屏保。目前,共设置宣传栏16个,张贴宣传画21余张,设置电脑屏保的计算机22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