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无权法的善意取得制度(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依据)


导读: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在不法将其所占有的他人的物转让给受让人,如受让人取得该物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那么什么才算“善意取得”?哪种情况下不能适用善意取得?


什么才算“善意取得”?



国家法律给予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对“善意取得”的规定,受让人可善意取得所有权的条件为:


(1)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的财产;


(2)受让人是善意的;


(3)受让价格合理;


(4)受让人已实际占有动产或登记为权利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对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全面细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则体系。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善意受让人的“善意”如何认定、交易价格是否“合理”、合同效力是否影响物权善意取得。


哪种情况下不能适用善意取得?



 一、禁止和限制流通的动产


善意取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交易安全,促进财产流转。其前提是这些财产能够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如果转让的财产不能随便流通或只能在特定的主体之间流通,交易行为本身就违反了法律规定,善意取得自然不能保护和促进这一层次的财产流转,受让人无权要求适用善意取得。


 二、须经登记才能转让所有权的动产


有些动产,由于其价值较大,对社会经济生活具有相当重要性,为了加强管理,法律对此特别规定转让时应履行一定的登记手续。这类财产主要是自行车、机动车辆等。公民或法人在买卖赠与这类财产时,须提供相应证明,到有关部门办理登记过户手续,法律关系才能生效。因此,通常不会发生无权转让而第三人又不知情的情况。


三、被查封的财产


财产被查封后,当事人的处分权受到限制,如将财产转让他人,将破坏查封的效力,划归债权人的债权,属于无权转让。因此,第三人即使是善意,也不应取得所有权。


 四、盗窃物和遗失物


在各国法例上,盗窃物和遗失物一般都不能适用善意取得。


不当得利与善意取得有何区别?



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是指行为人取得他人的财物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而使他人受损的事实。


不当得利的成立条件是:


1、须有一方受有利益;


2、须他方受有损失;


3、须一方受利益与他方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4、须无合法根据。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的人身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亦称即时取得,是指无处分权人擅自处分财产权于第三人,如第三人在有偿取得该财产权时出于善意,即依法取得该财产权。善意取得包括财产权的取得与他物权的设定两个方面.善意取得是在财产的交换中,取得所有权,因此,善意取得的物必须是自由流通物,善意取得,源于日耳曼法中的“以手护手”原则.承认善意取得制度并非彻底否定原所有人的权益,原所有人的损失可通过向无权处分人主张赔偿请求权而得到补救。


两者区别:


1、主观上,前者恶意,后者善意;


2、前者只适用动产,后者可适用动产与不动产;


3、前者只涉及两方,后者涉及第三方;


4、前者得利应当返还,后者取得所有权,不用返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