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碗“脚尖上的酸菜”,让我从此可以直视贞子,新的童年阴影有。

另外就是期待苹果喜剧电影。
每年的表演主题都一样,每年都能玩出新花样。
但凡内娱编剧有半点苹果的努力,也不至于我看了800遍《甄嬛传》。
2022年了,苹果带着新一年的维权“新作”走来了,果然没让人失望。
让我万万没想到,苹果居然将魔爪伸向了学术界。
一位国外博主在博客上分享“性与生活”的课题研究,并为博客设计了专属logo,想要申请商标注册。
logo长这样:

用苹果的内核比喻女性的生理结构,含蓄又点题。
不过,坏就坏在博主的设计原型是苹果。
隔着网线苹果法务部就出动了,还写了一份长达264页的报告来控诉博主侵权。

其中,最离谱的一个理由是logo涉黄,容易牵连苹果的品牌声誉。

杨阳纳闷了,“性与生活”主题不研究性,难道研究美利坚自由清甜的空气?
还是说号称最open的西方文化也开始谈性色变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单枪匹马的博主敌不过世界科技巨头,最后不仅撤销商标申请,还永久关闭了博客。
故事到这里就画下了句号。
推特上有网友说,博主如果用的不是苹果形状,那就能躲过一劫了。
杨阳不禁笑出了声。
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
苹果却是永恒不变的。
要知道,苹果的霸道维权不需要理由。

早在去年,苹果就“指梨为果”了。
苹果起诉了一家专注食谱和膳食计划的App——Prepear,要求其停止侵害苹果商标。
杨阳眼珠子翻转360度,愣是没整明白要怎么样才能将一颗梨看成苹果。
不止杨阳没明白,Prepear的创始人也没明白。
于是乎他求助火眼金睛的网友,希望能参透玄机。

眼看着舆论起火,苹果只好公布谜题,原因是苹果认为——
梨的叶子和苹果的叶子太相似了
真怕哪天苹果说是梨的籽和苹果的籽太像了。(bushi)
无奈的Prepear只好妥协让步,一片灵动的叶子活生生变成了一个字母D。

这下英语老师和生物老师都沉默了。

和国内的品牌不同,苹果的维权模式一直是猛烈进攻的。
不需要像老干妈、阿里巴巴一样,提前注册好相似的商标防守。
因为苹果所到之处,寸“果”不生。
苹果曾要求加拿大维多利亚商学院更换校徽。

和澳大利亚电视节目《Adults Only》发生过商标纠纷。

纽约GreeNYC环保运动收到苹果律师函警告。
四川一家食品厂也成为苹果的维权对象。

......
横跨半个地球。
远在千里之外,
苹果一直都在。
很少人知道,执着于维权的苹果曾经也是“拿来主义”。
苹果logo的设计灵感,是乔布斯受到披头士乐队的影响所创作,双方很长时间上达成了商标共享。

后来,苹果违反协议被告上法庭,赔偿了3千多万美元赔偿金。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苹果享誉全球,常胜将军再无败诉。
屠龙者,终成恶龙。
logo是品牌的象征,品牌筑起商标护城河无可厚非。
但是,当一个超级品牌能将维权触角扩散至毫无关联的事物上,实在让人触“果”心惊。
好在,
纪元前三百年,人类就记载了苹果的品种,
17世纪中叶,牛顿就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
不然,今时今日苹果可能就要从水果界除名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