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副行长 谢宁
发挥三项优势,金融科技创新环境日趋成熟
江苏省GDP位居全国第二,在长三角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具备政策、平台、资金、人才等优势,在金融科技融合应用方面具有较好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是发挥产业生态优势。江苏拥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丰富的产业项目,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实力,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创新生态系统日益完善,让江苏成为创新活力奔涌的丰沃之地。
第三是发挥人才聚集优势。江苏省高校云集,科研院所众多,具有较好的人才储备。省内金融机构近年来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陆续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大力吸引技术人才,同时加强与科技公司合作,具备较好的实践应用基础。特别是随着南京金融科技研究创新中心、长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和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的陆续成立,通过构建政、产、学、研、用联席机制,为金融科技应用提供了创新动力。
江苏成立了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地区优势,协调各方资源,有序开展试点工作。在确保合规性的前提下,结合项目实际价值和预期效果,从安全性、可行性、必要性、创新性、效用性、措施完备性等多个维度,最终确定12个试点项目,包含28个子任务。申报主体包括全国和地方性商业银行,省工信厅、卫健委、人社厅等地方政府部门,以及支付清算机构、征信公司、研究院所等单位。同时,为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普及宣传力度,在辖内扬州、南京、泰州等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金融科技竞赛活动,营造了金融科技创新争先比拼的良好氛围。
聚焦四大任务,树立试点应用典范
南京分行紧密围绕试点主要任务,引导金融机构从信息技术安全运用、民生服务互联互通、数据资源融合应用、监管科技实践探索等四方面出发,积极开展创新试点,全力打造应用典范。试点项目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应用实践的示范引领作用,彰显了金融科技利企惠民的实践价值。
1.注重安全应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应用要实现先进可控,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安全应用。应用试点中:邮储银行积极探索通过物联网技术提高现金及重要物品实物管理的流转效率,采用开放式云计算技术搭建自主可控金融云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网点智能化服务水平。
2.注重互联互通,公共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应用试点重点关注民生服务领域,特别是在湖北抗疫期间,积极协助推广“江苏-湖北医疗服务在线”线上医疗服务平台,组织金融机构迅速开展研发测试,通过多种渠道为湖北用户提供线上医疗咨询服务通道。其基础平台“江苏健康通”作为江苏金融科技应用试点项目之一,通过江苏省“互联网 健康医疗”与金融服务相结合,实现健康医疗与金融服务融合应用。此外,在社会保障与金融服务融合应用方面,通过条码、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云计算等技术,依托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网上办事大厅”平台,实现线上电子社会保障卡实名签发和应用场景拓展。江苏省人社厅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省共签发电子社保卡1340万张,占已发社保实体卡客户的15%以上。
3.注重资源整合,助力普惠金融提质增效。应用试点通过打通数据融合应用通道,充分发挥金融大数据的集聚和增值作用,实现数据资源有效整合与深度利用。在便民利民方面,基于API实现管理平台整合、企业一站式开户、个人信用贷便捷借款等便民金融服务,输出优质金融服务和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可得性。例如,通过“我的南京”APP能够实时查询工行房贷进度;“金融 文化”融合互通平台基于前期海量获客数据,反哺文化产业,目前已覆盖全省客户数近15000户。在支农惠农方面,辖内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便民通”项目布放多功能助农终端,依托多媒体远程客服,打造最深入农村的“银行网点”。借助安全措施和反欺诈平台,在方便农民办理业务的同时,防止洗钱、套现、套取手续费等情况的发生。项目上线以来共安装部署新型便民终端设备250余台,完成助农取款业务超20万笔,交易金额超2亿元。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江苏银行“智盛”供应链平台将贸易数据和其他大数据上链,实现供应链融资场景落地,用户达450户,融资金额超过27亿元,其中超过80%的用户为小微企业。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依托苏州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工作框架,设计“申请—审批—放款”全流程线上化操作的苏州小微企业征信贷产品,截至2020年12月,征信贷已联合21家银行上线,为2449户小微企业实现了38.64亿元线上授信。初步统计,全省107家银行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创新230个线上金融产品,对10.5万户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012亿元。
4.注重监管科技,金融风险技防能力增强。为提升监管合规效率,辖内商业银行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多维度行为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实现个性化信贷决策和统一客户评分,提升高并发交易实时监测能力。例如,苏宁银行上线基于线上场景的反欺诈系统,接入100多个风险事件,部署700多个风险特征,在交易反欺诈和信用反欺诈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强化五个指导,推进试点工作良性发展
南京分行持续从五方面发力,加强对全省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奋力将江苏打造成为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服务高地。
一是落实发展规划,指导金融科技规范应用。通过专题培训学习会、印制分发白皮书、媒体报导宣传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发展规划的宣传解读工作,引导金融机构规范开展金融科技创新应用。
二是安全与发展并重,加快纳入创新监管框架体系。南京分行充分发挥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作用,统筹协调推进苏州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目前已完成首批5个项目的公示和第二批项目的初审,在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增强金融风控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开展资源整合,统筹推进央行大数据建设。制定《南京分行大数据发展规划(2020-2022年)》,构建从目标到实施、管理到反馈的全生命周期体系。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发建设政银易企通、征信非现场检查系统、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监测平台等精品特色项目,提升金融监管履职效能。
四是标准引领创新,全面提升金融标准治理水平。指导金融机构在国标和行标基础上开展金融科技标准建设领域的研究和探索,组织制定了多项团体标准。同时,以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为着力点,提升地方金融机构标准化水平,有9家金融企业的11项企业标准进入2019年度“领跑者”名单。
五是筑牢安全底线,构建金融网络安全“防火墙”。推进国产密码应用、金融城域网安全风险排查等重点工作,强化区域金融网络安全工作的集中治理。积极指导辖区金融机构接入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进一步提高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
展 望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首次到地方视察就来到江苏,对江苏明确提出了“两争一前列”的新要求。下一步,南京分行将围绕总书记指示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扣“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目标,加强全省金融科技发展的整体规划,聚集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等各方力量,形成“同谋划、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的工作格局。继续扩大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影响力,推进长三角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通过“金融科技 ”模式,加快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实现金融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造福人民群众,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