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年平均库存量计算公式,经济订货批量平均库存量计算公式

朋友们,大家好!


一、AVERAGEIF函数基础知识和案例实践


(一)AVERAGEIF函数定义


AVERAGEIF函数是返回某个区域内满足指定单个条件的所有单元格的算术平均值。如果条件中的单元格为空单元格,AVERAGEIF会将其视为0值。

批量

语法:AVERAGEIF(条件区域,条件,求值区域)


条件区域:必需参数,是指要计算平均值的一个或多个单元格,其中包含数字或包含数字的名称、数组或引用。


条件:必需参数,是指形式为数字、表达式、单元格引用或文本的条件,用来定义将计算平均值的单元格。例如:“条件”可以表示为1、"1"、">1"、"男"或A3等。


求值区域:可选参数,是指计算平均值的实际单元格组。如果省略,则使用第一个“条件区域”指定的单元格或引用。


参数说明:


—忽略区域中包含TRUE或FALSE的单元格。


—如果第1参数“求值区域”中的单元格为空单元格,AVERAGEIF将忽略它。


—如果第1参数“条件区域”为空值或文本值,AVERAGEIF将返回错误值#DIV0!。


—如果第2参数“条件”中的单元格为空单元格,AVERAGEIF就会将其视为0值。


—如果区域中没有满足条件的单元格,AVERAGEIF将返回错误值#DIV/0!。


—可以在条件中使用通配符,即问号(?)和星号(*)。问号匹配任意单个字符,星号匹配任意一串字符。如果要查找实际的问号或星号,请在字符前键入波形符(~)。


—第1参数“条件区域”无需与第3参数“求值区域”具备同样的大小和形状。确定计算平均值的实际单元格的方法为:使用第3参数“求值区域”中左上角的单元格作为起始单元格,然后包括与第1参数“条件区域”大小和形状相对应的单元格。


(二)AVERAGEIF函数案例实践


清楚了AVERAGEIF函数的定义、语法及相关公式知识,下面,我们进行几个案例解析。


1.计算1班的语文平均分


某小学在组织学生考试时,全年级的分数统计在一张表上,需要计算1班的语文平均分,因为只需要一个条件,这时候需要用到AVERAGEIF函数计算平均值。


在F13单元格输入公式:=AVERAGEIF(A3:A10,"1班",C3:C10),按回车键即可计算出1班的语文平均分。见下图:



AVERAGE平均IF函数用于计算符合一个指定条件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有3个参数,其中第三个参数可以省略,如果省略第三个参数,则对第一个参数指定的单元格或区域计算平均值。


和SUMIF函数一样,AVERAGEIF函数的第三个参数可以简写,即只写成左上角的单元格,在计算的时候该函数会自动将其扩展到与第一个参数等高等宽的单元格区域。如本例中的公式可写成:=AVERAGEIF(A3:A10,"1班",C3),其结果与=AVERAGEIF(A3:A10,"1班",C3:C10)的结果完全相同。


2.计算啤酒产品平均库存量


某酒吧在盘点啤酒系列产品时需要计算平均库存量,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产品后期的销售策略。本例中,涉及到好几个品牌的啤酒,需要用到AVERAGEIF函数配合通配符的方式计算平均值。


在E11单元格输入公式:=AVERAGEIF(A3:A8,"*啤酒",C3:C8),按回车键即可计算出啤酒系列产品平均库存量。见下图:



本例中,“啤酒”产品有一个特征,其商品名称中都包含有“啤酒”两字,且都在整个名称后面,可以使用通配符“*”查找“啤酒”两字前面的所有内容,因为IF函数不支持通配符,所以本例选择用AVERAGEIF函数处理。


AVERAGE函数可以使用SUM函数和COUNT函数的商表示,同样,AVERAGEIF函数也可以用SUMIF和COUNTIF函数的商表示,本例中的公式可写成:=SUMIF(A3:A8,"*啤酒",C3:C8)/COUNTIF(A3:A8,"*啤酒"),两个公式的结果完全相同。


AVERAGEIF函数的条件参数不支持区域和常量数组,虽然其结果不会提示错误库存量,但是输出的结果是不正确的。比如本例中,使用公式=AVERAGEIF(A3:A8,{"雪花啤酒","大理啤酒"},C3:C8),得到的结果不是“啤酒”系列产品的平均库存量,而是“雪花啤酒”(即第一个)的平均库存量。


二、AVERAGEIFS函数基础知识和案例实践


(一)AVERAGEIFS函数定义


AVERAGEIFS函数是返回某个区域内满足指定多个条件的所有单元格的算术平均值。


语法:AVERAGEIFS(求值区域,条件区域1,条件1,条件区域2,条件2……条件区域N,条件N)


求值计算区域:必需参数,是指要计算平均值的一个或多个单元格,其中包含数字或包含数字的名称、数组或引用。


条件区域1……条件区域N:“条件区域1为必需参数,后续“条件区域”为可选参数,在其中计算关联条件的1至127个区域。


条件1……条件N:“条件1”为必需参数,后续“条件”为可选参数,形式为数字、表达式、单元格引用或文本的1至127个条件,用来定义将计算平均值的单元格。例如:“条件”可以表示为1、"1"、">1"、"男"或A3等。


参数说明:


—如果“求值区域”为空值或文本值,则AVERAGEIFS返回错误值#DIV0!。


—如果“条件区域”中的单元格为空,AVERAGEIFS将其视为0值。


—区域中包含TRUE的单元格计算为1,区域中包含FALSE的单元格计算为0。


—仅当“条件区域”中的每个单元格满足对其指定的所有相应条件时,才对这些单元格进行平均值计算。


—与AVERAGEIF函数中的区域和条件参数不同,AVERAGEIFS中每个“条件区域”的大小和形状必须与“求值区域”相同。


—如果“求值区域”中的单元格无法转换为数字,则AVERAGEIFS返回错误值#DIV0!。


—如果没有满足所有条件的单元格,则AVERAGEIFS返回错误值#DIV/0!。


—可以在条件中使用通配符,即问号(?)和星号(*)。问号匹配任意单个字符;星号匹配任意一串字符。如果要查找实际的问号或星号,请在字符前键入波形符(~)。


(二)AVERAGEIFS函数案例实践:计算1班男同学的数学平均分


某学校在组织学生考试时,全年级的分数统计在一张表上,需要计算1班男同学的平均分,因为只需要一个条件,这时候需要用到AVERAGEIFS函数计算平均值。


在G13单元格输入公式:=AVERAGEIFS(E3:E10,A3:A10,"1班",C3:C10,"男"),按回车键即可计算出1班男同学的数学平均分。见下图:



AVERAGEIFS函数的条件参数只有一组时,相当于AVERAGEIF函数,只是AVERAGEIFS函数需要把计算平均值的“求职区域”放在第一个,而不是AVERAGEIF函数的第三个参数。


刚才说到,AVERAGEIF函数也可以用SUMIF和COUNTIF函数的商表示,AVERAGEIFS函数同样可以使用SUMIFS和COUNTIFS函数的商表示,本例中公式可写成:=SUMIFS(E3:E10,A3:A10,"1班",C3:C10,"男")/COUNTIFS(A3:A10,"1班",C3:C10,"男"),两个函数的结果完全相同。


AVERAGEIFS函数和SUMIFS函数的用法类似,前者是计算满足多条件的平均值,后者是计算满足多条件的总和,希望大家举一年平均反三,灵活运用,不要说我举的例子和你实际要做的工作例子不一样就不会运用函数,这是不行的。


三、TRIMMEAN函数基础知识和案例实践


(一)TRIMMEAN函数定义


TRIMMEAN函数先从数据集的头部和尾部(最高值和最低值)除去一定百分比的数据点,然后再求平均值。当要从分析中排除无关的数据时,可以使用此函数。


语法:TRIMMEAN(求值区域,百分比)


求值区域:必需参数,是指需要进行整理并求平均值的数组或数值区域。


百分比:必需参数,是指要从计算中排除数据点的分数。例如:如果在10个数据点的集合中,要除去2个数据点,头部除去1个,尾部除去1个,共去2个,那么百分比=2/10=0.2。


参数说明:


—当第二参数“百分比”的值小于0或大于1,函数TRIMMEAN返回错误值#NUM!。


—第二参数“百分比”的通用公式:=1数据总数去除的总数,比如:在10个数据点的集合中除去2个数据点,公式可写成:=1102=0.2。


(二)TRIMMEAN函数案例实践: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计算参赛选手的最后得分


某县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有10名评委进行打分,需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求剩余分数的平均值,计算参订货赛队的最后得分,本例使用求数据集内部平均值的TRIMMEAN函数处理。


在M13单元格输入公式:=TRIMMEAN(C3:L3,2/10),按回车键即可计算出参赛队1的最后得分。本例中我们发现,通过TRIMMEAN函数,10个评委的打分已经去掉了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用剩下的8个评委打分计算平均值,得出参赛队1的最后得分。见下图:



当数据集个数乘以TRIMMEAN函数的第二个参数“百分比”的积不为偶数时,该函数会把这个结果向下取最为接近的2的倍数,比如本例中使用公式=TRIMMEAN(C3:L3,0.2)将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本例也可以使用公式经济=(SUM(C3:L3)-MAX(C3:L3)-MIN(C3:L3))/(COUNT(C3:L3)-2)进行计算,计算思路是:先对所有数据求和,用MAX函数获取指定区域的最大值,用MIN函数获取指定区域的最小值,用总和减去最大值和最小值,再除以数据个数和2的差(相当于数据总数减少2个)。


以上就是AVERAGEIF、AVERAGEIFS和TRIMMEAN函数的几个经典案例,想要学习好EXCEL函数,要学会多个函数的组合,后续课程中我们会讲到多函数结合的用法,能进行更为复杂的计算,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


个人建议:在学习EXCEL函数时,首先要熟悉函数的功能和语法,尽量多写,通过反复书写和实践,对照文中的案例,举一反三,我相信,你的EXCEL技巧会得到快速提升,日积月累,必成大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