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代销渠道,银行实力最强。权益基金保有量百强代销机构中银行占了一半。不过近些年,互联网平台携流量、费率优势强势赶上,天天基金已晋级权益基金、非货基金保有规模前三。
面对这一趋势,银行渠道发起费率“革命”。在业内人士看来,短期的费率变化是行业应对代销渠道增多、竞争日益激烈的一个举措。长远来看,随着投顾业务的发展,基金销售将逐步转向买方市场,投资者体验和实际收益会被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传统银行渠道费率变革
驶向“深水区”
近日,有着“宇宙行”之称的工商银行官宣进行降费优惠。此前,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都已经开展了多项费率优惠活动。
谈到“费率战”,业内人士颇有感触。私募排排网旗下融智投资基金经理胡泊认为,当前,新增资金逐渐势弱,价格战可能会愈演愈烈。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适当的“价格战”能更好地起到让利投资者,降低购基成本的效果,银行渠道费率看齐其他销售机构是大势所趋。
不过,也有部分业内人士持不一样的看法。一位基金公司电商部负责人称,互联网渠道快速发展,较低的费率确实让投资者得到了一定的实惠。如果代销机构提供的服务和投顾能力能够与费率匹配,收取适当的手续费是必要的,投资者也愿意埋单。长期来看,基金费率降费可能慢慢回归理性,也有上涨的可能。
未来更强调投资者盈利体验
相比费用高低,更多的业内人士强调基金投资者盈利体验在销售中的重要作用。
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强调,价格战意义不大,投资人短期可能因为费率选择某些销售机构,但长期还要看盈利。“盈利的核心在于良好的投资习惯,在拥有良好投资习惯的前提下,长期来看基金各项费率对盈利的影响比重并不会很大。因此,服务、投顾能力才是销售机构发展的根本因素。”
海外市场的发展情况对国内市场也有借鉴意义。“在美国,‘零’费用申购基金已很常见,销售机构会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获取收入。未来不排除费率继续下滑的可能,但机构最终会找到一个盈利方式来支撑这样的竞争。”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池云飞表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可避免会出现“价格战”。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