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什么科目进入其他综合收益(其他综合收益原来是什么科目)

其他综合收益,是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所有者权益科目


是不是觉得很奇葩?


明明叫收益,却不是损益类科目,而是属于所有者权益类。



这个问题就好比,


为什么喝酒的叫夜店,过夜的叫酒店呢?


为什么冰箱是个柜子,冰柜是个箱子呢?


为什么站在电梯里,要说是坐电梯呢?


为什么叫黄瓜,却是绿色的呢?


为什么明明是人用的,却要叫马桶呢?


为什么发生了火灾,不叫灭火,却叫救火呢?明明救的不是火,是人啊!


……


我知道,你不希望得到这样的回复。



接下来,我从2个方面展开‘其他综合收益’。


一、‘其他综合收益’在报表哪里?

自从准则引入了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后,企业利润表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净利润之下多了很多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围绕其他综合收益展开的,最常见的就是第二大项的第2小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由此可知,企业当期的收益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部分就是净利润,这是可以理解为当期已实现的收益;


另一部分就是其他综合收益,我们可以理解为资本利得,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所持有的资产,有证据表明资产升值了,但还没交易变现的部分。




二、为什么会有‘其他综合收益’这个东西?

几年前,有一上市公司用募集资金在上海买了两层楼,开办了一家公司。由于是找股民融资,因此每年都要披露公司的运营情况。




无奈公司经营不善,老是亏损,对股民无法交待。有一年亏的实在没法看,公司便在公告里补了一段话,大意是:




公司虽然亏损了,但募集来的资金主要被用来买楼了,这几年上海楼价涨势不错,早就翻番了,因此这个募集项目不仅没亏,实际上是大赚特赚。




这件事反馈出两个问题:


一是辛辛苦苦干实业不如躺着买楼;


二是会计核算有时并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全世界都知道房价涨到几个亿了,然而企业账上房产净值却只有几万块,因为此前企业是按照成本法核算。




于是,2014年国内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试图改变价值背离现象。




所谓公允价值就是市场价格,前提是这个市场价格必须是活跃的、为大众认可的。




比如股市债市,价格公开透明,因此,有价证券为主的金融资产是最理想的公允价值核算对象。再比如楼市,投资性房地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横空出世的。




公允价值概念是提出来了,核算也更真实了,但在实务应用中却让上市公司叫苦连天。




因为股价波动实在是太大了,上个月我持有的股票市值还是一个亿,短短一个月就变成6000万,损失4000万是要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个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少掉4000万。




大家都知道,散户在股市里都是越跌越拿,于是公司就跳出来说,我又不卖,我是长期持有的呀,亏损都是浮亏,不应计入当期损失。





于是准则引入了‘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




其他综合收益是指公司根据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后)。




如果持有股票,经常性买卖,炒短线,那持股价值的波动就可以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利润表科目),进而影响当期损益,直接影响利润。




如果打算长期持有股票,那价值波动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资产负债表科目),因为是权益性科目,会对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但不影响利润。




实务中,大多数企业都会宣称持有的股票是长期打算,不愿动当期利润。




毕竟股市和楼市都是不可控的,没有哪个公司希望自己的报表大起大落,因此‘其他综合收益’这个科目的使用率也就越来越高了。




由此,我们知道,其他综合收益,这个科目既改变了传统单纯成本计量资产的价值,同时又不会影响当期利润,是个妥妥的新物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