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永康的境内货源地(永康哪里最大的批发是什么)





声音六:


积极引领 理性看待肥价上涨


今年以来,煤炭、天然气、硫黄等化肥原材料涨价明显,国际上的氮磷钾肥价格大幅攀升。尿素从去年的每吨2000元左右涨到3400余元,各类复合肥的平均涨幅在40%-50%,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涨幅也超过12%。肥料市场行情上涨幅度之大、周期之长,超出很多人的预判,“涨价”成为农资人见面必谈的热门话题。有原料的企业大展拳脚,没有原料的企业愁云惨淡,经销商、种植户面对价格日益高涨的化肥,也是纷纷叫苦不迭。




在此背景下,磷复肥会议的举办仿佛给人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全国各地农资人都想来这里交流一下当下肥料市场的现状,了解一下来年肥料市场的发展趋势。





李玉晓




化肥价格居高不下,给很多人带来恐慌。但恐慌之后如何复归平静,理智应对,才最能彰显企业的智慧和能力。金正大集团CEO李玉晓认为,今年化肥价格持续高涨,基本没有明显回落或喘息的时间段,这是很多人没有预料到的。2022年应该会相对平稳,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排除个别品种会出现阶段性小幅调整。肥料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粮食的“粮食”。在肥价暴涨的市场环境下,作为肥料生产企业,应该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助力市场有序、平稳运行。





王淑平




当然,化肥价格快速上涨,除原材料上涨因素外,也不排除人为因素。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对此,国家调控措施也在一步步加码:约谈提醒部分重点化肥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当前,秋季用肥已经结束,供需关系也趋于平衡,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淑平认为,从当前局势来看,化肥涨势已经到了拐点,农资企业大可不必太过惊慌





赵洪涛



豆永康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农化部部长赵洪涛认为,行情上涨一方面是响应国家减肥增效政策的良好契机,另一方面有利于特肥行业的发展,加速肥料产业链整合。在整合过程中,肥企应该如何突破自己?当前农资价格仍处于高位,农产品价格却不理想,农民购肥更倾向于现用现买;特肥市场产品多、品牌多,品牌化的产品少,难以分辨产品质量与价格是否匹配,概念性产品更是层出不穷。对此现象,湖北富贵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豆永康表示,竞争激烈,企业盈利困难,创新乏力,想靠噱头吸引眼球,这都不是长久之计,企业要想长久发展最终还是靠产品效果,看谁能为农民解决更多问题,只有从根本处发力,才能在整合过程中存活发展。





郑斌




“磷铵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对海藻生物肥料生产企业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山东洁晶集团海藻肥市场部经理郑斌表示,虽然原料价格上涨,但也不能耽误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应对,适时进行结构性调整,避免市场影响,才是上策





高云杰




近日,煤炭价格下滑,尿素价格也随之下降,给持续火热的农资市场留下喘息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农资人进入放松状态。豆永康表示,货源紧张趋势依然存在。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相关产业对化肥需求有所增加,但全球供应链又因各种原因不通畅,化肥企业更加偏好出口利润空间更大的国际市场,同时国内蔬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种植热情提升,导致国内化肥需求激增。相信随着国家相关政策调控,国内化肥价格将会趋于稳定,这一局面会有所缓解。湖北富贵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云杰指出,肥市价格上涨倒逼企业修炼内功,让产品升级,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进一步达到减肥增效的作用。




原材料涨价,受影响的不仅是肥料生产企业,肥料生产设备企业也被波及。秦皇岛三农现代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华东大区经理张树洋、山东祺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腾远均表示,农资价格上涨对他们有一定影响,原材料上涨导致肥料企业市场不容乐观,设备生产这块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未来企业应当想肥企之所想,要更加注重产品的智能化和便利化,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功耗。




无论是企业、经销商、媒体还是参展观众,讨论最多的、最关注的还是当下的“涨价潮”。其实,在原材料涨价和需求增加的双重压力下,涨价也无可厚非。重要的是,在涨价的关键节点上,肥料企业应该如何应对?通常情况下,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理性看待涨价,积极找出应对之策,才是企业生存之道、发展之路。




声音七:


积极发展 依靠优势产品抢市场


化肥价格飙升可能引发一系列担忧:肥料企业、经销商担心农民可能会减少购买,或者将更多的土地用于种植需肥较少的作物。产量下降可能会推高作物价格,加剧食品通胀......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是必然趋势。再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种植户对作物的要求也从单纯的高产量调整为为产量、品质双提高。因此,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绿色引领,聚焦重点发力,扎实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化肥要减量,作物要增产,势必对肥料提出减量增效的要求。作为作物“粮食”的生产企业,肥料企业也一直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科学理性的认识化肥,正确合理的施用化肥,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化肥产品,才是正确的方向。对此,李玉晓表示认可。他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坚持“科学至上、创新引领”的发展理念,不断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企业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王淑平进一步表示,减少化肥使用,还要从品质做起,生物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产品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在采访过程中,“技术”“创新”是众多肥料生产企业除“涨价”之外提到最多的词。肥价暴涨之下,生产企业纷纷另辟蹊径,在特有技术、科技创新上谋出路。李玉晓表示,技术是企业最有保障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只有紧跟需求,对传统产品进行创新升级,才能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生物有机肥等新型肥料对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土壤问题的日益严重,国家大力推进有机肥等新型肥料产业,肥料生产企业对有机肥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王淑平表示,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改良、治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乡村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下,生产企业应该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菌剂方面多进行一些研发创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