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印度手机关税是什么意思(印度手机关税上调至20%)



那这次小米到底在哪里“偷漏税”了呢?小米在今天也回应称,此次的税务问题,根源是各方对进口商品的价格存在分歧,具体是什么分歧呢。


据媒体报道,主要是小米印度向美国高通、北京小米公司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和许可费。


我们都知道,自从美国打压华为以后,中国手机厂商的芯片都是依赖进口,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进口自美国的高通,而高通盈利不仅仅是靠卖芯片,还有一部分是通讯技术的专利权使用费,这部分盈利也是很多的,2017年高通曾经公开过5G专利授权的许可费率,比如多模式(3G /4G/ 5G)手机专利使用费率高达3.25%,这就意味着一台3000元的手机,支付的专利使用费为97元,对于几亿的芯片销量,这笔使用费可不是小数目,由此看出掌握核心科技有多重要啊。


小米在印度销售的手机,很多部分也是用的高通芯片,因此这也是要交专利许可费的,而印度财政部要求,这部分专利使用费也是要缴税,而小米印度公司却没有在税款中缴纳这部分,至于这部分税需不需要缴呢,因为这涉及到很专业的技术问题 ,我们先不做讨论,但是,其背后的反应的问题却是非常严重的,绝不是缴纳税款这么简单的问题。


2014年,正直小米的高峰时刻,与此同时,国内手机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智能手机红利到了尽头,华为、OPPO、vivo等大品牌的崛起,给小米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小米决定进军印度市场。


我们都知道,印度有13亿人口,而彼时智能手机在印度并没有普及,因此小米瞄准了这块大蛋糕。


起初,小米在印度销售的手机,大多在国内组装完成,然后整机出口至印度,这也是无奈之举,因此印度的制造业非常落后,工业链非常紧缺,在印度本地组装手机更是天方夜谭。


而印度当时的政策还是非常好的,类似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利用国内的人口红利和低关税政策,吸引国外企业前来投资建厂,以推动印度的工业化进程。


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这样做还是非常合适的,毕竟我们刚开始也是类似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小米第一年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四季度就达到了百万级别,占到印度手机市场份额的4%,成为小米重要的增长极。


于此同时,vivo、OPPO等品牌也是进军印度,企图从中分得一杯羹,但两者的销售模式不同,那会小米还是主推线上销售,而vivo主要是线下。


如果印度能坚持这种策略,我想还是非常不错的,发展潜力很大,但很快,印度政策就变了,从2014年开始,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印度的关税逐年提高,整机进口的成本越来越高,因此,在关税的压力下,小米为了保住印度市场,开始在印度建厂,以求降低成本。


在2015年,小米就和富士康合作,共同在印度建厂,在2021年,小米更是宣布要继续在印度建设3个工厂,至此,小米在印度的工厂数量已经达到了六家,满足了莫迪印度制造的目标。






印度主要目的是推动本土制造业的发展,类似于以市场换技术,这也是正常的,毕竟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本国工业的愿求还是非常合理的。


即使顺应了印度的战略目标,但其缺少良好的法制建设,许多领域处于模糊地带,整个过程还是非常艰难的,小米刚进入印度市场之初,就收到了通信巨头爱立信的起诉传票,被迫放弃使用联发科芯片,为此,小米吸引了印度工业巨头塔塔的投资,以求其背书。


除此之外,小米更是获得了印度官方的背书,2017年,雷军专门跑了一趟印度,莫迪亲自会见了雷军,而对于小米来说,等于正式被印度官方接受,莫迪更是赞许其为“印度制造”。



在官方背书后,小米的发展之路被打开了,没有在受到知识产权等相关因素的困扰,很多事务的处理也变得简单起来,小米在印度国内连拔头筹。


然而好景又不长,印度国内激进的民族情绪,加之中印两国关系恶化,小米在印度更是受到冲击。


许多激进的印度群众,打砸抢烧中国店铺,以暴力手段达到不合理的目的,小米也不能幸免于次。






为此,小米在街牌广告中打上了“MADE IN INDIA”,以求躲过印度国内的风波。


其实这种做法完全可以接受,小米本身在印度就有工厂,手机大多在印度国内制造,打上这种标语无可厚非。


如同国人认为,“中华牙膏是国产品牌,而黑人牙膏是国外品牌”,小米就是想成为印度的中华牙膏,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问题又来了,疫情来临以后,印度也是深陷其中,国内企业不能开工,经济增长迅速下滑,国内财政也是日益亏空,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再次祭出了一棋——杀鸡取卵。


从2021年12月底,印度开始了一场“查税风暴”,而这场风暴核心很明确,那就是中国手机厂商,一加、OPPO、小米无一幸免。


据报道,印度政府人员直接冲进小米的办公室内,强行搜查相关材料,就连高管家中也不放过,“力度”可是十分巨大。


其实这场风暴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也就是对中国手机厂商,苹果、三星等欧美品牌却幸免于次,目的也就很清晰了。


中国手机业务占据印度国内市场份额70%以上,因此印度本土手机厂商接连叫苦,经常向印度政府告状,以求保护本国品牌。这也就成为本次事件的导火索。


加之印度国内受疫情影响,许多地区工厂长时间不能开工,印度政府的税收更是得不到保障,因此印度就将矛头对准了中国厂商。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2018年,印度税务部门要求微软缴纳70亿卢布的罚款。


2013年,诺基亚在印度因税务问题,被罚3.83亿美元。


2013年,印度要求IBM缴纳税款8.66亿美元。


…………


可见印度杀鸡取卵的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么多年了印度也是一直没有长进。


其实这种做法完全是错误的,毕竟各国厂商多在印度国内建厂,对于推动印度制造业进步、增加国内就业机会都是大有裨益的,印度这种卸磨杀驴、杀鸡取卵的不诚信行为着实不该。


从小米在印度的经历就可以看出,印度在工业化道路上存在的很重要问题,那就是缺少法制化建设,许多政策一变再变,在激进的民族浪潮下,政府保护外来品牌的能力更显得捉襟见肘,“针对性”的政策更是使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这也是中印之间的差距,如果政府不能痛下决心转变思路的话,印度工业化进程仍会非常艰难。


疫情之下,谁都不易,希望小米能妥善处理此事。


2021年大家过得都很难,希望2022会更好一些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