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南京银行异地开户(南京哪个银行开户不用实地考察)

让子弹飞一会儿!


储户在渤海银行28亿存款被质押划扣事件,从爆出至今,仍未有定论。案件金额巨大,诸多要素尚未明晰,进入司法程序在所难免。但从目前陆续爆出的信息,可大致还原事件核心。


此处,樵夫暂且抛出几个疑点,以供参考。


疑点一:是什么精神让“一个江西企业不远万里跑到南京开户并存入巨额存款”?


疑点二:“储户是否认识华业石化”



疑点三:渤海银行经办人在该业务当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关于疑点一,济民可信不远万里到渤海南京开户,涉及到异地开户,本身就不是一个正常的经济行为,除非有利可图,否则这样的行为无法解释。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从以下信息略作推断。



至于这是个什么操作,就要从银监对银行监管说起,银监对银行的监管指标,有一个维度是存贷比,就是存款和贷款的比例,但是目前该指标已不作为硬性指标执行。


因为有该指标的存在,坊间就存在这么一个类型的组合融资业务:假设H公司找到B银行要贷款,但是B银行贷款额度已经用完,为了实现该笔贷款必须要创设贷款额度,途径之一就是增加存款,于是B银行就在市面上寻找J金主,让J金主将巨额存款存入B银行(本案中:渤海银行),冲大B银行存款规模, B银行的贷款额度就创设出来了,就实现了对H公司的贷款,而H公司需要承担J公司额外的存款费用。


此番操作往往会增加H公司的融资成本,所以,该种融资模式通常的地产公司关联下的贷款才会出现。


如此下来,J公司获得了额外收益,H公司获得了贷款,B银行获得了业务规模,是一个三方多赢的局面。


从上述公开信息得知,济民可信收取华业石化3倍于存款的利息,这就是利。这个利形成的资金流,必定有迹可循,所以3倍的利息收入大概率是存在的。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一个江西的企业不远万里到南京开户,为的是3倍的额外利息。只是讽刺的是,被别人盯上了它的本金。


至于疑问二,由疑问一可以推断,这两家公司本来不认识,应该是由银行撮合认识,双方的业务联系预估也仅限于额外费用的授受,并且该部分费用的名义大概率不可能是担保费,因为没有一个理性企业会贪恋三倍的额外担保费而置本金于风险之中。


关于疑点三,结合疑点一和疑点二,预估在本次业务中,渤海银行经办人员在过程中扮演着撮合、主导的角色。



至于为何渤海银行为何要给华业石化授信,需综合考虑华业石化的“国企背景”迷云,此处不表。反正最终的结果是,渤海银行基于济民可信的巨额存款创设了贷款指标,并且基于该部分存款的质押担保实现了对华业石化的贷款。


至于为何后续事件的发展,导致原本三赢的大好局面演变为多输,因时间晚字数太多,明天再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