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杭州市场监督管理局临临(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监督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凝心聚力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开拓奋进,干成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成了许多群众期盼已久的实事,突破了许多制约城市未来发展的难事,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关键性、趋势性、转折性变化,城市品质实现质的提升,城市活力蒸蒸日上,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优扩并举 ——产业转型全面起势


面对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困与难,我市推深做实“优”和“扩”两篇文章,深入实施“六大赋能”,以“紧盯前沿、打造生态、管理局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实施“一号改革工程”对标学习深圳优化营商环境,产业转型全面起势。


“优存量”如何破题,市委、市政府确定以“五个优化”为主攻路径,大规模推动传统产业“上云、赋智、用数”,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传统产业,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杭州市端。2021年,我市对1731家规上工业企业制定“一企一策”优化提升方案,以企业升级带动产业转型。


东华水泥“工业大脑”、统一陶瓷“智慧工厂”已全国领先,蓝星东大高性能聚醚多元醇等一批“链主”项目建成投用,高端装备智造园、新材料产业园、黄三角药谷等数十个特色产业园区集聚效应凸显……“优存量”打开了传统产业发展上升的通道,机械、建材、纺织、医药等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提“高度”、增“厚度”、拉“长度”。


与此同时,新经济正在唤醒这座城市的创新潜能。以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化,以数字产业化赋能产业数字化,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和典型示范场景。国家级“双跨”平台卡奥斯旗海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驻淄博后,已累计签约合作项目48个,2021年累计9个平台入选省级产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居全省第二。


紧盯“四强”产业和新能源汽车、氢能、MEMS等新赛道,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引杭州进实施天辰齐翔己二腈、吉利新能源高端商用车、爱德曼氢能产业园等补链延链强链项目,2021年,全市“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比达48.9%,“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55.9%,同比分别提高1.7个、6.9个百分点。淄博成为国内唯一入选国家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合作城市。


新技术的突破和新材料的迭代创新,正成为淄博抢占新赛道的主战场。一座城市不断涌现的新物种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能源交易平台、国内外双料独角兽企业——能链集团,2020年在高新区布局了三家企业,仅仅两临临个月就完成交易额13亿元,旗下能链物流2021年完成交易额100亿元以上。能链集团是淄博引进培育新物种的一个缩影。


“金融赋能”引来活水。创新推出百亿级淄博龙门新兴产业发展母基金和全国首支地市级S基金,累计发起、参与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基金69只、认缴规模1424亿元……抢滩资本市场,才能使企业迅速扩张。2021年以来,全市新增上市企业6家,在全省率先实现A股上市企业区县域全覆盖,9家上市公司实现直接融资57.43亿元。


实施“一号改革工程”对标学习深圳,以平台思维做乘法,生态思维创环境,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政审批全领域“一证化”“证照分离”改革,率先建成全领域“无证明城市”,覆盖门类全国最广。“淄博效率”“淄博速度”“淄博服务”让营商土壤更加肥沃。


产业是城市的底气和未来,流淌着古老工业城市血脉的淄博以“伤筋动骨”求得“脱胎换骨”,积势蓄能,奋力拼出、转出了一片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淄博将续写逆袭突围的转型故事,以奋斗者的姿态拥抱新未来。


全域落笔 ——城市品质与活力齐飞


城建,一端连着城市功能,一端连着民生福祉。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建设的目标定位和思路演变,谋划实施一系列新战略、新布局、新举措,城市建设呈现出“大境界、大投入、大手笔”和“高品质、高能级、高质量”的良性态势,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质活力持续增强,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重承载监督,城市功能强起来。2021年5月18日,淄博城市快速路网举行开钻仪式。这是快速路网打下的第一钻,标志着淄博城市快速路网一期工程市场正式步入施工阶段。目前,总投资200亿元、总里程51公里的城市快速路网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引领我市迈入“高架”时代。


这样的大手笔还有很多。总长度60公里,流经五区的孝妇河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带建设加速推进,为我市“拥河发展”布局打下了基础;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全面起势,2021年实施“十大行动”,建成一大批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带状公园等,新增100临临多公里城市绿道,相当于新增了30个人民公园;淄博火车站南广场片区改造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4500户居民喜迁新居;淄博火车站北广场片区老城更新项目拉开了帷幕……


交通落笔、山河着色。我市相继实施交通基础设施项目47个,济青高铁建成通车,淄博北站笑迎八方来客;济青、滨莱高速完成扩容改造,通行能力大幅跃升;小清河复航、淄博港一期工程加力推进;20个普通国省道项目相继实施,完成新改建及路面改造515.32公里;农村公路“三年集杭州市中攻坚”专项行动顺利实施,五年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2081公里,“村村通”“户户通”逐步实现。高速公路建设跑出加速度。总投资超过441亿元的济高、济淄潍、沾临、临临4个高速项目,建设总里程达226公里,超过全市既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总和,成为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的主战场。


补短板,老城更新改变城市底色。全市完成棚户区改造11.66万套,总面积932万平方米,受益35万余人;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3万户,总面积1920万平方米,惠及70余万城乡居民。2020年,实现老旧小区简易物业管理全覆盖,惠及居民26万余户。“颜值高了”“道路宽了”“功能全了”……一个个小细节背后,是城市建设者工作扎实用心、拿事当事、埋头实干的结果。


为确保精细化管理延伸到最后一公里、覆盖到每一个角落,我市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一组数字让人暖心:五年来,我市投入5.4亿元,完成农村旱厕改造45万余户,各区县改厕率均达到90%以上的省定标准;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投入2.6亿元,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16万户,惠及贫困群众约3.7万人。2018年入选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53万户,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清洁取暖全覆盖。


向海杭州图强 ——平台思维构建开放新格局


出海,以战略眼光谋开放。


这幅铺陈在鲁中大地上的开放画卷,注定落笔不凡。


不临海的淄博,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找到自己的出海口和新坐标?三千年前就曾以开放经济称雄的齐国大地,曾经稳居鲁C积淀雄厚的工业名城,如何重振雄风,以开放发展的新航向引领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新征程?


目标越远大、责任越重大、挑战越严峻,越要迎难而上。


2020年3月,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最为凶猛的时段,满载高科技特种纸材的“淄博—黄岛”五管理局定班列鸣笛驶出,承载内陆城市开放梦想的淄博内陆港正式开通。家门口成为出海口,淄博与世界连接的又一窗口就此开启。


2020年7月,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淄博市委关于大力实施改革开放赋能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城市的意见》,36项实打实的举措成为淄博打造市场高水平开放型城市的有力支撑。


一项项重磅举措频频出台,一件件大事要事次第推进,夯基垒台、立梁架柱,淄博聚力开放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一幅风生水起、蹄疾步稳的开放画卷跃然而出。


2021年4月,创下海关总署从申报验收到封关运行多项记录的淄博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行,至此我市“双轮驱动、四向联通、多点联动”的开放平台大框架初步成型……


五年来,越来越多的全球城市合伙人选择淄博。新设立外资企业326家,合同外资64.9亿美元;新设立总投资过5000万美元项目36个,总投资102.2亿美元;50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来我市投资58个项目。我市在6个国家有了境外招商代理。


国际“朋友圈”扩大的背后是为人称道的投资生态和优越的营商环境。淄博创新实施外商投资首席服务制度,56位市区领导为90家重点外资企业担任“首席服务官”,25位优秀外资企业家获颁服务保障卡,享受绿色通道服务。


科技、创新、人才是开放发展的压舱石。国际引才汇智工程、对外科技合作平台建设持续汇聚起全球科技人才的汩汩动能,累计引进外国专家1300余人次,实施国家、省、市各级引智项目410个。积极搭建对外科技合作平台,建成2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建立了4家海外引才工余杭区作站,8家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聘请欧洲、俄罗斯、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等海外院士共建20家院士工作站,47个单位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


目前,我市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城市数量分别达到13个和18个。五年间110余个代表团来我市访问,签署经贸、教育、文旅等领域合作协议20余个。


陶博会、新经济发展大会、淄博青岛啤酒节、麦田音乐节……一个个监督管理崭新的平台为淄博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城市提供了舞台,积蓄着能量,“务实开放品质活力”成为这座老工业城市的新“人设”、新“品牌”。


生态扬帆 ——为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是一个两难的选题吗?


五年来,我市监督管理充分利用环保倒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减碳降碳十大行动”,把环保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牢牢把握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凝神聚力攻克结构性污染问题,深化“四减四增”行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以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严控“两高”项目,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两高”行业详细摸排,建立“两高”项目清单并组织开展分类处置。积极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建设,被国家5部委批准为首批合作城市。2021年11月18日,全国首座高速加氢站——中国石化山东淄博高速加氢站投入运营。2022年1月29日,全国首个百万吨CCUS(碳捕集利用封存)项目齐鲁石化建成,该项目达产后每年将捕捉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新植树900万棵或停开60万辆小型轿车1年的减碳效果,为践行“双碳”目标开辟了新的“淄博路径”。


水是生命之源。为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好愿景,我市着力构建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水旱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四个体系,大力实施“八水统筹,水润淄博”方略,组织实施了孝妇河全流域综合治理、马踏湖生态治理修复等一批重点生态治理工程,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溯源整治、涉水重点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专项整治。五年来,我市新建污水管网219.93公里,如果连起来从淄博可直达青岛。另外,改造老旧管网157.46公里;建设人工湿地14000余亩,总面积相当于1.46个杭州西湖。


2019年,我市在全国第二家提出启动全域公园城市建设。通过锚固生态本底,提质生态空间,提升生态承载力,从山、水、林、湖等方面实施生态本底修复与提质,对山、林优化空间提质,对水、湖做好河湖空间提质,实现清水润城。建设滨水生态绿廊、交通生态绿廊、“四大主题”生态绿楔、内环外环生态公园,打造绿色生态屏障,积极建设通风廊道,提高城市空气循环流通,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大气污染……


2021年4月,我市启动孝妇河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带建设,对64公里孝妇河干流沿线进行整体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累计完成建筑物拆迁46.3万平方米,施工面积5010亩,推动淄博进入“拥河发展”时代。


随着“全员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刑责治污”的推进,着力夯实各级各部门、单位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加大调度、督办、考核余杭区力度,构建起了闭环责任链条,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已然形成。蓝天碧水融入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力。


孜孜以求 ——民生工作跨入“第一方阵”


国之大者,民生为上。


五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发展和民生优先的方针,努力实现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病有所医、学有所教。2021年度,我市重点领域民生工作持续跃升,大步跨入全省“第一方阵”。


这五年,民政服务越来越完善。


持续加大养老资金投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亿余元,建成养老机构149家,日间照料中心199处,农村幸福院622处,拥有养老床位数3.2万张,建设长者食堂247处。


兜底保障,连续5年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增幅普遍超过60%,部分指标甚至翻番,跃居全省前列,累计支出各类社会救助、福利保障资金26亿余元。


设立“淄助你”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基金,初步建成“1 N”分层分类大救助体系。建立特殊困难家庭人员长效救助机制,对1.5万“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人员,提供专业化照护服务。


先后建成公益性公墓942处,年免除基本殡葬费用2700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困境儿童身份认定全部实现跨省通办;深入推进婚姻登记“放管服”改革,在婚姻登记领域实现多个创举。


这五年,医疗健康越来越惠民。


深耕体系建设、制度供给、服务优化和能力提升,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2020年,我市人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9.53岁,高于全省人均寿命0.4岁;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由37家增加到64家,增长率达72.9%,危重症预防抢救康复一体化处置全市全覆盖;创建1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医联体核心医院达24家、成员医疗机构达80家,双向转诊机制初步成型;建成省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22个、市级150个,21家镇卫生院获“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称号……


目前,全市门诊分时预约精确到了20分钟以内,建立开放式门诊综合服务中心38家,开展“错时门诊”服务11家,推行“一站式”多学科服务24家。


全市累计建立103个“名医基层工作站”,实现了全市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开展填补基层医疗机构空白的新技术、新业务553项。


同时,还有“一号通用、一码通行、一生服务、一体支撑、一网共享”的互联网 医疗健康“淄博模式”;53家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等等。


这五年,教育资源越来越均衡。


10-15分钟“上学圈”越来越完善;中小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实现全覆盖;“校长陪餐制”全面实施;355所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面向社会开放;“一网通办”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段“双减”要求落地落实。


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统筹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再夺全省第一名;为445所学校安装在线教学同步课堂系统,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集团化办学”助推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人才兴淄”工作,驻淄高校毕业生留淄人数和留淄率创历史新高……


2022年初,我市发布《关于建设高品质民生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方案(2022—2024年)》,34项113个民生实事涉及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文明宜居,件件振奋人心。


下一个五年,更值得期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