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劳务公司起名喜字开头(劳务公司起名字寓意好的字)

春节前,合肥市瑶海区龙岗开发区王岗社区在华凌锦苑小区开展“红灯照亮幸福门”活动。社区志愿者们为小区内每个单元门头上挂上新颖的红灯笼,名字烘托出浓浓年味。本报通讯员王骏摄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不断提升,一大批农民工在城市创业就业,一大批脱贫致富后的新型农民在城镇安家落户。


携手奔小康,城市安新家。解决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城镇化。应把解决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问题作为重点任务,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和谐幸福的美好生活,我们应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脱贫致富后的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进城打拼购新房


腊月二十六,亳州市喜降新年第一场雪,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节日氛围。 “今天刚拿到年终奖,明天就回家过年了。 ”记者在该市起名互联网创业园内见到程侠时,她正在加班完成节前的工作。


30多岁的程侠是该市谯城区立德镇牛城村人,初中毕业后,她先在山东烟台市打工,后来回到亳州市开了一间服装店。 2015年,她又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美容店,顺带代销化妆品。去年,她应聘到这家“好车搜寻记”公司上班。


“创业不容易,前几年一直开店,虽然赚了点钱,但很辛苦。现在找份工作上班,压力小一点。这是一家科技劳务型企业,用大数据资源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程侠告诉记者,她的工作是用手机上的App,为购车的客户查找符合需求的车源,按照客户的要求帮客户订劳务车。


据她介绍,每月至少能接10多份单子,收入寓意还不错。 “最多一个月接30多份订单,奖金有好几千元呢。现在工作比较轻松,收入也算稳定。去年,我在市区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新房,以后就在市里安家了。 ”程侠高兴地说。 “过完年就准备装修房子,房子在一楼,有个开头近20平方米的院子。我打算建个小鱼池,养些金鱼。房子还有60平方米的喜字地下室,能隔出来做间书房,有空和家人朋友在这里喝喝茶、聊聊天,多舒服啊。 ”程侠憧憬着搬进新家的幸福生活,希望把新家装饰得更温馨舒适一些。


种粮大户迁新居


今年春节,桐城市孔城镇南口村代庄组施爱国一家特别开心,因为全家在桐城市碧桂园小区的新房子里过年。 1月31日,记者来到施爱国的新家,140平方米,三室两厅两卫,宽敞明亮。窗户上贴着年画,房间门上挂着红红的中国结,新家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施爱国是孔城镇南口村代庄组村民,自2012年以来,他流转代庄周边1000多亩田种水稻,成立南山种植合作社,成为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施爱国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扶持农业的力度很大,农民种田有奔头。仅去年,我家获得的种粮补贴、农机补贴等就达17万元。”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水稻生产收入大约有10万元,稻虾共养虾子收入2万元以上;150亩田进行稻鸭共养,养了字1000只鸭子,鸭子收入也有2万元以上。全年合计纯收入达15万元。 “挣了钱就想进城安家,一方面是老家的房子不够住,另一方面也想过城里人的生活。 2016年,我看中了市区碧桂园的房子,立马掏钱买了一套。”施爱国的爱人笑着说。在南口村代庄组,施爱国还拥有1000平方米厂房,有育秧工厂和稻米好的加工厂,实现水稻生产加工一条龙。


谈到新年的打算,施爱国告诉记者,今年他将瞄准建设农村田园综好的合体目标,计划种植红花草500亩、油菜300亩、莲藕100亩,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今年上半年,准备将农家乐和垂钓中心建起来,带动发展乡村旅游。


返乡创业安新家


春节前夕,走进蚌埠市淮上区上河时代小区,记者来到宋星一家新装修的新居。 “这是我们的新家,120平方米,今年一家四口在新家过年。 ”宋星高兴地对记者说。


今年35岁的宋星中专毕业后,进入中铁四局工作,本来这是很多人都羡慕的“铁名字饭碗”,但他并不安于现状,后来辞职自己创业。 “我是农村孩子,过去家里经济困难,父母一直咬着牙供我读书。在中铁四局工作,虽是铁饭碗,但总想着要改变家庭经济状况,于是工作3年后,我就辞职和几位同学合伙办了一家企业。 ”宋星回忆起自己创业的经历。


在省城合肥创业,因经验不足,也经历了不少坎坷。当年,宋星和同学合伙在合肥双凤经济开发区办了一个厂,主要生产建筑保温材料,但后来经营状况并不太好。结婚后,宋星和妻子在合肥一直是租房住。2012年,宋星和妻子离开合肥,回到家乡蚌埠市创办了一家建筑劳务公司,近年来业务越做越好。宋星解释说:“我是怀远人,父母年龄大了,觉得创业还是在离家近一些的城市比较好,既可创业,也能照顾家中老人。于是2012年,我决定回蚌埠市创业。”


回到蚌埠的宋星创业很顺利,公司业务越做越大。他高兴地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有28个班组,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公司效益好了,不仅自己在蚌埠买了房买了车,在老家也给父母翻新了房子。 ”


城里红火过大年


1月31日,芜湖市鸠开头江区某小区居民刘节的新居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三居室的新家干净整洁,家电家具一应俱全,客厅墙上一对红红的中国结格外显眼。


刘节一家来自大别山腹地岳西县头陀镇石盆村,那里是“八山一水半分田”,祖祖辈辈在土里刨食。中学毕业后,刘节一直在外地务工。2005年,他来到芜湖市一家服装厂,白天在流水线上工作,晚上到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服装设计。 2009年,刘节设计的服装被老板赏识,安排他任服装设计部门主管,工资待遇较以前大幅提起名高。 2012年,刘节与在厂里打工的王云恋爱结婚。“婚礼在老家举办,婚后我俩在工厂附近租公司房住。 ”刘节说,在城里拥有属于自己的新家一直是他们夫妇的梦想。 2015年,经多年打拼,刘节夫妇有了一些积蓄。当时,王云很想在市里买套房子,而刘节却想公司办一个服装厂。后来,妻子王云还是支持丈夫先创业。


刘节夫妇将2岁的孩子送回老家由父母照料,一心扑在创办服装厂上。由于积累了多年的服装生产经验,刘节的服装厂喜字生产经营很顺利。服寓意装厂生产稳定了,买房又成了刘节夫妇关心的话题。去年上半年,字他们终于在市区买了一套110平方米的房子。目前,新房已装修入住,刘节夫妇终于圆了在芜湖市安家的梦想。


“老家有在新房过年的习俗。腊月二十四,我开车回去把父母接过来了,一家人在芜湖的新家过新年。 ”刘节高兴地对记者说。


回迁村民变市民


搬新家,过新年。 1月28日,记者走进合肥市新站高新区站北社区北岗花园小区。小区里挂起了红彤彤的灯笼,居民窗户上贴着大红喜字,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


北岗花园是站北社区第一个回迁安置点,回迁安置房3452套。近年来,拆迁安置的居民陆续入住。春节前夕,又有一批村民喜搬新家。


谈起新年的愿景,夏光荣高兴地说:“儿子明年就大学毕业了,希望他能回合肥工作,如今在新站区落户的企业越来越多,家门口也能找到好工作。 ”


(余晓林 孙海涛 师心魁 汤超 吴春富 李江舟 沈荟 吴传攀 沈建平 齐振江 汤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