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存量非居民个人高净值客户(存量个人低净值账户)

还剩两个月,留给高净值人士的时间不多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时间表,距离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对存量个人高净值账户进行摸排工作的截止时间——2017月12月31日,还有70天左右。


根据《国际金融报》报道,“五大行”的“工农中建”四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港股00998)、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港股01988)、浦发银行、恒丰银行均已在其官网宣布启动对存量非居民个人高净值客户涉税信息进行尽职调查的公告。另据消息称,部分银行虽然未在官网发布公告,但相关工作已在有序进行。


什么是“CRS”?


这一切都源于自7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版CRS”——《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港股03988)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被称为“中国版CRS”。


而CRS(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即“共同申报准则”,则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受二十国集团(G20)委托,为各国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打击跨境逃避税而在2014年7月发布的有力信息工具。


“中国版”CRS来势凶猛,排查对象为非居民金融账户。普华永道中国税务及商务咨询合伙人许晓扬先生表示,排查对象包括了“持有海外(即CRS参与国的)金融账户或购买海外(即CRS参与国的)具有现金价值的保险或者年金等的中国籍个人“。


按照规定,2017年12月31日前,金融机构就需完成对存量个人高净值账户(截至2017年6月30日,金融账户加总余额超过100万美元)的尽职调查。也就是说,现在距离在CRS参与国有资产配置的高净值人士的摸排调查截止日仅有两个月的时间!


在这个火烧眉毛点关键节点,对于高净值人士来说,还有什么可以合法由合理的方式可以规避自己的财产流失呢?答案是:美国房地产!


美国房地产是合法应对CRS的救命稻草!


美国房地产是当前应对CRS调查的最佳选择!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学术委员汪蔚青先生表示,目前美国并没有加入CRS,将资金转移到美国账户是短期内有效的规避方式。而《国际金融报》的相关报道也指出,配置不动产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新浪网有报道显示,按照中国富裕阶层资产转移目的地排行来看,前5名的中国香港(22%)、美国(21%)、 加拿大(16%)、瑞士(9%)、新加坡(6%)中,仅有美国不在CRS名单。


另据腾讯房产报道,除了美国并未加入与中国相关的CRS计划的因素,海外资产配置主流的房地产投资,也不属于CRS交换信息行列。综上所述,对于应对CRS,将资金投入到美国地产会非常有利。在非CRS国之一的美国进行置业投资,已成为当下中国高净值人群在CRS全球征税时代调整全球资产布局的首选。


除了应对CRS的意义层面,美国房地产本身也极具投资价值。根据外媒HousingWire报道,在美国房地产的海外投资国家中,中国连续四年排名第一。同时,在美房地产市场的海外投资额于去年出现飙升49%,达到15300亿美金。美国房地产的投资市场火热、地产价值猛增,从投资回报的角度考虑,高净值人士也可以将美国房地产加入到“投资一篮子计划”里。


同时,据《南华早报》报道,由于政府加强了对于资金外流的管控,中国的投资者普遍选择将海外的投资所得进行二次投资,而不是转回国内。这些投资者经验十足,并且能够理性地选择投资方式。据报道称,他们近年仍然对美国房地产持乐观态度,投入了大量资金,由此也证明了美国房地产的投资价值。


美国房地产投资机遇:不仅有房屋投资,更有土地投资!


与我国的情形不同,美国的房地产投资组合中,更有土地投资的板块。土地作为不动产核心价值部分,是后续土地价值增长的源头。土地投资集中于主要发展城市沿路具有策略性的未开发土地投资。城市的增长路径就是土地的增长路径。因此,土地投资者在房地产投资市场中扮演着“预言家”的角色。


土地投资具有安全、稳定以及抗周期性的特质,同时,土地更是有高幅度的价值上升空间。以美国华(港股00370)盛顿大都会区为例,自1984年第四季度到2016年第一季度,平均土地单价由$72,007美金增至$252,038美金,翻了近四倍。而美国仍处于2008年金融海啸后的经济复苏期。如果将数据细分,则可以观察到,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华盛顿的平均土地价值自2012年第一季度之后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平均土地单价由$209,117增至$252,038美金。仅在四年期间,平均土地价值的增幅已经超过百分之二十,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本文源自经济探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