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农业小额贷款政策存在的问题(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办法)




一、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主要模式


(一)传统涉农金融机构的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传统涉农金融机构利用电子器具、网上银行和电商平台等载体,通过数字技术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服务体系,向“三农”领域提供支付、信息查询、信贷、电商等数字化金融服务。通过普惠金融的数字化,传统涉农金融机构能够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便利性,降低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和风险,使农村地区获得正规金融服务成为可能。


(二)农业供应链服务商的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农业供应链服务商将大数据、互联网与传统农资销售结合起来,促进供应链金融升级发展,为农业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通过交易信用数据搜集,农业供应链服务商能够分析物流、资金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而构建相关信息库,建立信用档案,解决了农业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贷款获得和资金回笼问题,为农村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方向。


(三)金融科技企业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模式。随着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农村网民数量快速增加,金融科技公司和电商平台快速拓展农村金融市场。这些公司利用旗下的电商平台和金融科技公司在用户的覆盖率及使用深度上的优势,招募“农村推广员”,建立农村服务店,推广开发农村电子商务业务,推广介绍创新金融产品,为农村消费者和生产者提供移动支付、线上理财、线上保险、网络信贷等金融服务。


二、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覆盖广度不足。尽管目前农村地区在基本公共网络、移动智能终端、物联网设备基础设施建设上已经取得明显进步,但仍有提升空间。以互联网普及率为例,《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底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低于平均互联网普及率14.5个百分点。数字基础设施的落后会严重影响农民使用数字设施的情绪和频率。同时,相较于城市将数字支付应用在小额消费交易、日常生活缴费、交通移动支付、日常网上购物上,农村的数字支付应用场景较少。农村地区的支付观念较为传统,现金支付是其主要的支付方式。而使用数字支付又是数字普惠金融是一个最基本需求,如果数字支付在农村得不到快速推广,诸如数字保险、数字理财等金融产品在农村地区就更难以实现普及。


(二)“自身排斥”现象严重。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自身排斥”主要体现为农村居民在数字技术应用和金融服务使用上的自我排斥。申请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数字科技操作都对使用者有一定的素质和技能的要求。而我国农村人口结构失衡,留守老人、儿童等群体数字技术使用能力和经济能力普遍较低,而且信息安全意识较差,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同时由于自身教育水平不高,接受外界新生事物的能力相对欠缺,一直以来被金融机构排斥在服务对象之外,他们对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等相关概念知识都十分缺失,更难谈操作,所以导致农村居民普遍不敢、不会、不愿使用数字金融产品的现状。


(三)信息安全隐患较大。由于数字普惠金融以数字技术和网络为载体,突破了空间和管理的限制,给不法分子非法融资、电信诈骗等带来便利。农村居民由于防护意识不强,辨别能力不强,数字操作能力不高,综合素质不高,很容易在日常数字金融交易过程中被盗取存款,甚至毫不知情的借上了高利贷,具有很大的风险隐患。此外,许多消费者信息从互联网金融平台中泄露,导致农户对数字金融的抵触心理提升。同时,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问题严重,而农村地区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机构除了大型综合金融企业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商外还有规模较小的地方农商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抵抗网络攻击能力相对较弱,存在网络安全隐患。


三、促进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加快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建设。一是推动电子支付业务在农村的发展,在农村普及宣传移动支付、网上支付方式。例如在农贸市场支付和农村水电费缴纳方式上宣传推广数字支付方式,推广非现金化支付方式。其次,加快惠农支付便民服务站的建设,在金融机构网点覆盖不足的地点设立以银行卡助农取款点为核心的普惠金融服务站,继而提升普惠金融便民助农服务的便利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