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次品蔬菜销售是否交增值税(蔬菜批发环节销售征收增值税)


有些水果客商,为了做品牌,收货严格按照“四度一味一安全”的标准收购。



  • “四度一味一安全”是指每种水果的鲜度、糖酸度、细嫩度、爽脆度、香味和安全性。


走高端精品路线的公司,要求更多,基本上每种水果的筛选都要过五关斩六将,一律达标之后才能上货架。


比如有的公司收购有机冰糖蜜瓜,不仅要求蜜瓜光滑无损、个头一致,采购方还要用机器对蜜瓜的三个部位取样,检测糖度。



  • 要求是,靠近瓜瓤两到三毫米处的核心糖度,最低必须达到15度;瓜肉最中间部位的中间糖度必须达到12度;瓜皮0.5毫米处的糖度不能低于7.5度。


然而,对种植户来说,有时候再怎么尽力,赶上天公不作美,好果率也有限。总会出现一些安全,但品相、甜度达不到收购要求,被视为“残次”的农产品。


怎么办?


品相不达标, 可以这样办!


以常见的红富士条红苹果来说,大部分客商收一二级的好果,要求是糖度高、口感脆,大小一致,表面干净漂亮,没有磕碰伤、锈纹……



可有时候,遇到极端气候年,有些果子会出现这样那样品相问题,注定连级也选不上,这样的果子怎么办?


山东省蓬莱市田家四姐妹的案例,值得借鉴!



这田家四姐妹,返乡创业,帮助老乡卖苹果——既然是老乡帮老乡,好果子要卖,坏果子更得卖。


对于那些品相差,只能沦为四级的苹果,她们的办法是,积极联络做鲜榨果汁的企业,把这些四级果运到外地去,作为榨汁的原料



用于榨汁,原本影响销售的水果品相问题,也就不算问题了。有了出路,老乡的苹果,每斤就能多卖些钱。


甜度不达标,怎么卖?


但有人会问:


有些水果甜度也没达标,酸,拿去榨汁得加很多糖,这是不是也增加企业加工成本了?


其实,这个问题里,有一个思维误区。


谁说,消费者都爱喝甜水?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这让一部分消费者与高糖饮料渐行渐远。


  • 事实上,从今年3月的财报看,一些以高糖分碳酸饮料为主打产品的公司,已经连续几年业绩下滑了。


低糖、无糖,成为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让一些商家发现了新的商机



就拿苹果来说,有些企业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发了偏酸的苹果汁产品——不再一味追求甜度,而是把自然健康、不加水、不加糖、尽情品尝自然微酸的鲜果味作为卖点。


这款产品卖到了世界上多个国家,颇有人气。



还有一个“推销酸果”的案例,也值得学习。


一位销售商,要推广一种比普通苹果酸上将近10倍的水果“百香果”。一开始他很不顺,因为百香果太酸了,进超市做活动,把前来品尝的人酸得望风而逃……




可不久,他就成功的把这个水果销售出去了。


因为他发现,喜好“自然低糖”水果的消费群体,和时尚人群、健身一族有一定重合。特别是健身的人,他们要控制糖分的摄入。


所以,帮他打开销路的“福地”,就是城里的健身中心!



这位销售商,把百香果免费品尝活动的举办地点,从超市搬到了各大健身中心,不断推广。


很快,这种富含有机酸和维生素、酸度高达3%的水果,在常来健身的白领用户中获得了口碑,进而打开了销路。目前,这位销售商的财富已经达到了千万级。


这再次说明,要把东西卖出去,找准消费群体,是很重要的!


“残次”农产品,怎么卖?


还有些蔬菜水果,本身是安全农产品,只是个头小了点、颜色差了点、长得歪了点……这些“残次”不影响它们的营养、安全、气味和味道,却让它们从采摘下来后,就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有些被贱卖了,有些最终被浪费掉了。


这是非常让人遗憾的。


为了避免这种遗憾,近些年还有一种做法。


产地和超市合作,将这些“残次”农产品,作为超市的促销福利,以低于品貌俱佳的同类果蔬30%的价格出售。



  • 而超市,通过“节约食物”的公益宣传,在通过促销增加客流的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 可谓双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