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关公路:似乎被后人渐渐遗忘,过去却如此辉煌
民国25年(1936年)竣工通车的岐关公路,经历了90余年的风雨岁月,日月变幻,沧海桑田,这段承载了许多香山人梦想的公路,现在只剩下“原汁原味”的两公里,但岐关公路的前世今生,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民国以前,澳门至石岐没有直通的公路。为促进澳门与家乡的交通发展,中山人郑芷湘、郑礼卿、吴梅一、黄昌垣等发起组织岐关车路公司,开始了历时九年的修筑岐关公路工程。1928年完成第一期工程后,在前山举行隆重的“前山通车典礼”,这也代表着中山人实现了“连通岐澳、百年梦想”的重要一步。
珠海歧关公路边的外沙站,位于金鼎上北村附近
岐关公路,如今只剩下原汁原味的两公里
据记载,岐关公路是80多年前由民间发起集资修建的民办公路,起点在石岐津渡,即“天字码头”,分叉路在东林山下的华佗庙。
华佗庙往东经张家边、南朗、大金顶、萧家村、古鹤到澳门关闸,这是东路,又叫“岐关东路”。华佗庙分叉往西经沙涌、板芙、深湾、三乡,到萧家村汇合再经古鹤到关闸,称为“岐关西路”。
外沙村牌坊:卢慕贞故居,这里是孙中山元配夫人的诞生地
那时的岐关公路,车水马龙,一片繁华
现在的岐关公路,经过80多年的风雨洗礼,只剩下那洲检查站至下栅检查站“原汁原味”的两公里,那洲至金鼎是沥青路,金鼎至下栅是水泥路。马路两边的马尾松林十分茂盛,树荫密布,古意盎然,已经成为人们练车的好去处。
歧关公路东线、外沙村口的“庆泰亭”,凝聚浓郁的乡梓之情
解放初期,随着道路建设发展,岐关公路由石岐延伸至广州,成为广中公路。珠海市设立后,又改称为“广珠公路”。这条公路逶迤在五桂山两侧,当时被誉为继沈阳至大连的“南满公路”之后,中国大陆第二条符合标准的“沙土公路”。
20世纪50年代初,岐关公路在1950年和1951年的全国土路评比中,两次荣获第一名。
位于珠海凤凰山上的古官道,清代雍正年间官塘镇佘非凡重修,至今绵延不绝
岐关公路之前,去澳门只能走两米宽的小道
在岐关公路修筑之前,香山人主要从南干大道到澳门,据《中山市志》记载:这条路是清代咸丰十年(1860年)修筑,从石岐南门往南经南下新墟、麻洲街街,出桥仔头“南关闸门”,经沙岗、马岭的“桂峰茶亭”为歇脚处。
民办岐关筑路行车有限公司的组织系统图,所经地点明确标示出
南干古道由此起点,经双合山、石鼓达、平迳顶、石莹桥、大南坑、平岚、平湖沙岗、鸦岗、古鹤、前山,直达澳门,以前在民间货郎挑担去澳门走出来的一条小道,后来路面拓宽至两米宽,这条路是古代香山到澳门的“茶马古道”。
《中山县岐关车路有限公司修正车厂学徒章程》图样
民国初期,由于广东民办公路之风兴起,为促进澳门与家乡的交通发展,中山人郑芷湘、郑礼卿、吴梅一、黄昌垣等发起组织岐关车路公司。创始人郑芷湘,原籍中山三乡桥头村。
1924年从英国留学归来后,曾任广州烟酒税务局稽查处处长、两广盐运署署长。因开发两广公路有功,擢升东北五省公路处处长。他痛感家乡公路建设落后,就任不久即辞官归里,积极为筹建公路奔走。1927年,他说服从巴拿马回乡的姐夫黄昌垣牵头,发动乡亲100多人参与修筑岐关公路。
位于岐关古道上的“盈得制衣针织厂”
随着香山与澳门的不断密切的贸易往来,这条茶马古道已经不能满足交通需求,1927年6月,由郑芷湘等6位创办人每人缴200元为优先股,成立了中国第一家路权产权自主经营的民营车路公司——“岐关车路公司”。
1927年,经广东省建设厅公路处核实获准立案,颁发“路字第1号及第4号建筑执照”。公司开办之初,先在广州挂牌筹备,同年7月,郑芷湘在广州西堤二马路兴中银行3楼设立“中山县岐关车路有限公司”筹备办事处;12月办事处迁往澳门新马路67号2楼筹备修路事宜,公司悬挂“竹庐”招牌,广东白话谐音隐喻“筑路”。
永丰工业区,在珠海会同村附近
连通岐澳的百年梦想
旧时的中山(香山)交通十分闭塞,不似如今这般四通八达。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永禁夷商在广州住冬,如属必要,可去澳门,次年必须返国。”澳门便成为外国商人的聚居地和国内涉外人员必到的地方,与澳门毗连的香山县石岐也成为其中转站。
当时,澳门至石岐没有直通公路,交通不便。虽有官道从石岐通往前山,再接连澳门莲花茎,即现在的岐澳古道中的“南干大道”,但因崎岖不平,陡坡多,只能使用人力小推车运送货物,往返一次也需要花费较多时间。
歧关公路的路面问题严重,亟待重新修复
1936年全线竣工通车
据记载,岐关公路分为东、西两路段,东路段从拱北关闸经南蓢,张家边至石岐,长62.21公里,民国21年(1932年)1月竣工通车;西路段从萧家村经三乡、板芙至石岐,长37.77公里,民国25年(1936年)竣工通车,东、西两路段合计99.98公里。
岐关公路共分五期进行,前四期工程由前山经古鹤至现今珠海市的下栅、南朗、崖口、翠亨、榄边至石岐,这段由东干古道为主体的东路工程,从1927年10月动工到1932年完成,称为岐关东路。第五期工程为西路工程,以南干古道为主体,分南北两段工程同时进行。
珠海会同村村口,莫氏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鼎盛时期,这里被称为“小澳门”
1936年底,修建历时九年的岐关公路全线通车,由澳门关闸至萧家村20.3公里,然后由萧家村分东路经翠亨至石岐共41.91公里;西路由萧家村经北台至石岐共37公里,东西两路总长度为99.21公里。
会同村口的“缉卿亭”,如今也成了历史遗迹
岐关公路沿线一共设置了38个车站
一条近百公里的公路,历经九年才能完成,因修路屡屡受挫,有的乡民以破坏风水为由阻路闹事,“征地”之难难于上青天,公路的走向也一改再改。
但澳门政府审时度势,让岐关车通行澳门,岐关路的起止站得到延伸,石岐的始发站在岐江边的“石岐津渡”的“天字码头”,终点站在澳门“火船头街”。
依稀可以辩认的“永远忠于毛泽东思想”,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从此,歧关公路作为广州与澳门之间往来的必经之路,沿线共设置了38个车站,有“上广州,落澳门”的说法,岐关公路结束了香山和澳门之间依靠肩挑手提、步行穿越丘陵的历史。
但一条路也有它的命运,岐关路随着经济的发展渐渐消失在历史深处,上世纪八十年代珠海经济特区的成立,岐关路又成了“广珠公路”的一部分,现在珠海还有一家以“岐关车路有限公司”命名的公路客运公司,这个名字承载了香山的一段历史,让“岐关公路”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仅存的一段歧关公路,现为珠海市驾照科目三的“路考场地”
修建公路,却屡屡受阻
据记载,岐关公路于1927年10月动工,由郭颂尧负责勘测定线,刘庆勋负责桥涵设计,边测量边施工,分段修筑,完工一段则投入营运一段。在筑路过程中屡受地方势力阻挠,如东镇车路公司为不受岐关公司的影响而减少经济收入,极力反对修筑西桠至石岐路段;三乡乌石村郑惠庄联合当地土豪劣绅,以“破坏风水”为理由,反对公路穿过该村,并邀请旅外人士回国到县政府请愿,使工程一度停工,双方诉讼年余,最后,岐关车赂公司在县政府的支持下继续施工。
许多有识之士却支持修路,施工期间,因资金吃紧进展缓慢,澳门府督巴波沙无偿借给岐关公司数十辆轻便铁轨车、运泥斗车,孙中山先生儿子孙科入股1万元,帮助筑路。
烂尾了的歧关公路延长线,期待尽快的修复
总投资30余万元
岐关公路路面宽7.7至9米,最大纵坡6%,共计钢筋混凝土桥52座,木桥39座,涵洞272座,总投资30.16万元。修路时开山筑路26.41公里,征用农田计7586余亩。按当时广东省公路处规定:每亩农田作价120元,这些田亩价款不发现金,全部折作股金,发给股票,共发股票70户,田亩和现金股合计1128320元。
1928年3月18日,岐关车路公司举行通车典礼。因通车典礼适逢星期日,公司预先在港澳报纸刊登《中山岐关车路通车开幕广告》,“并商请港轮在澳五点返港以便来宾”,故宾客盈门。时任中山县县长许翥、广东省公路处处长卓康成、澳督巴波沙、港督金文泰等中西人士莅临观礼,仪式甚为隆重,极一时之盛。
歧关公路的旁边,一片苍翠碧绿,景致如此旖旎
抗战时全线不能通车
1940年3月,中山县沦陷,为阻止日军机械部队挺进,广东省政府命令中山县政府破坏岐关公路,规定每华里破坏四处,路面开挖长入7米、深3.3米多之字形坑槽,仅留1米人行小道,致使全线不能通车。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岐关车路公司总司理郑芷湘筹划复业,召集原有职工复工。到1946年底,东、西两路段全面修复通车,共耗资100多万元(澳门币)。
珠海”那洲村“牌坊,艺术家、版画家古元自小生长于此
中国近代最早的“民办公路”之一
据《中山市志》和《中山市交通志》记载,修筑岐关公路总投资30.16万元(毫银),全段有钢筋混凝土桥52座,木桥39座,涵洞272处。路面宽7.7米,最宽处9米,开山筑路26.41公里,征收农田758亩。公司成立之初,只有发起人6人,每人出资200元,筹资1200元。
其后,在中山县商会的支持下,采用民间集股办法,计划先招股本20万元,但第一年,筹集的金额不到预计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当地民众对民办公路缺乏信心。当时为筹集股本,公司总司理郑芷湘想方设法,使用4种募股方式集资。
路旁的“卓宅税界地”,这应该是清代至民国时期遗留的产物
岐关车路公司在民间招股修筑公路之举,募集股份之法,在当时颇为新颖。其公司组织架构与经营模式更是新潮。
据馆藏档案《民办岐关筑路行车有限公司组织系统图》及《岐关公司组织概况》记载,该公司设股东大会、创办大会、董事会制。股东大会、创办大会每年召开1次会议,董事会则每月召开1次会议。董事、总司理等,由股东大会选举。公司内设总务股、财务股、车务股,还设修车厂、工程处,甚至设有路警处,合计职工和学徒约400人,均由总司理任免,有较严密的管理制度。
歧关公路的著名驿站:下马岭茶亭,很有古朴气息
另据馆藏档案《中山县岐关车路有限公司修正车厂学徒章程》中记载:岐关车路公司培训修正车厂学徒,需要签订协议,主要课程由车厂主管因材施教,随时调派主理人员教导,同时安排学徒到车厂实地练习培训,因培训课实操性强,期满的学徒如果转到广州、香港等地可获免考录取,广受欢迎。
清同治年间,香山文豪、庶吉士曾望颜亲笔题字
1949年10月30日,中山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岐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国民党政权,岐关车路公司由石岐市军管会接收和管理,1951年转入公私合营的“广中汽车公司”。
岐关公路虽然只是砂土公路,但路面平坦,排水、防滑性能良好,曾被誉为“继南满公路(沈阳至大连)之后,中国大陆第二条符合标准的沙土公路”。
下马岭茶亭内景,两边的楹联上书写着:峰列文星应大奎、泉环玉带翻新局
特别鸣谢:
珠海市地情网、《中山档案方志》、《珠海特区报》、《珠江晚报》等媒体;
“珠海常听说”吴国基先生、吴晓云、朱习女士、中山“驴游记”、“中山自游人”李权先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