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未来五年规划(2020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总结)



强化居家社区养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规划》部署具体工作任务包括:


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到2025年,乡镇(街道)层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60%,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功能互补,共同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引导地方对普通型床位和护理型床位实行差异化补助,到2025年,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探索将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改制为国有养老服务企业或拓展为连锁服务机构;培育一批以照护为主业、辐射社区周边、兼顾上门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支持物业企业发挥贴近住户的优势,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综合利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闲置房屋等资源,打造一批食材可溯、安全卫生、价格公道的标准化社区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因地制宜采取中央厨房、社区食堂、流动餐车等形式,降低运营成本,便利老年人就餐;组织和引导物业企业、零售服务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拓展为老服务功能,提供生活用品代购、餐饮外卖、家政预约、代收代缴、挂号取药、精神慰藉等服务;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平台化展示,提供“菜单式”就近便捷为老服务,鼓励“子女网上下单、老人体验服务”。


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做实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公立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采取“医疗服务价格 上门服务费”方式收费;到2025年,养老机构普遍具备医养结合能力(能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或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合作);推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互联网 护理服务”、“互联网 康复服务”,发展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重点开发适老化家电、家具、洗浴装置、坐便器、厨房用品等日用产品以及智能轮椅、生物力学拐杖等辅助产品;规划布局一批银发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研究建立寿险赔付责任与护理支付责任转换机制,支持被保险人在失能时提前获得保险金给付,用于护理费用支出;支持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发展;加强涉老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严禁金融机构误导老年人开展风险投资。


践行积极老龄观。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支持各类有条件的学校举办老年大学(学校)、参与老年教育;改扩建或新建一批老年公共文体活动场所,鼓励编辑出版适合老年人的大字本图书,鼓励和支持电影院、剧场等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增加面向老年人的优惠时段。


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建立常态化指导监督机制,防止欺老虐老弃老问题发生,将有能力赡养而拒不赡养老年人的违法行为纳入个人社会信用记录;探索设立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加强身份证信息归集和数据互联互通,在更多领域推广“一证通行”。


增强发展要素支撑体系,强化财政资金和金融保障。推动有关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养老服务,明确10个重点联系城市。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打造一批银发经济标杆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纳入年度用地计划应保尽保,新增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存量房屋五年内不用改变土地类型。自2022年起将不低于55%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养老服务,探索养老机构多样化融资模式。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培养养老服务和老年医学人才队伍。


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引领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加强涉老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援助,规范中高端机构养老发展。同时,《规划》设置了公办养老机构提升行动、医养结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智慧助老行动、人才队伍建设行动等专栏,推动重大战略部署落实落地落细。



兜底性养老服务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如何规划?

《规划》发布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答记者问。


他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规划提出的织牢兜底性养老服务网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明确服务标准。二是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在满足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重点为经济困难的空巢(独居)、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服务。到2025年,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建有率达100%。三是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以农村幸福院等为依托,构建互助养老服务网络。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巡访制度。到2025年,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100%。


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如何规划这一问题上,四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将从三方面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进入高质量发展“2.0”版本:


一是朝着“老年人哪里多、我们就把养老服务机构办在哪”的方向,优化设施布局。大力推进城市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推进老旧城区、已建成居住(小)区基本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三是朝着“老年人关心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的方向,加大和优化为老服务供给。指导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通过签约合作、与医疗机构毗邻建设等方式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双重需求。促进老年用品创新升级。通过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老服务组织等对老年人开展公益智能技术培训。


被问及如何理解发展银发经济与发展老龄事业的关系时,四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规划专章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在养老五年发展规划中是首次。发展中国特色银发经济,要坚守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能,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均等可及的服务和产品;同时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社会资本等不同资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不同组织的作用,推动壮大国内市场。通过建立系统性、整体性的产业发展政策推动银发经济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