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流行,语言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段时间,总会有不同的词语活跃于社会之间,成为热词或者流行语。互联网兴盛之后,流行语的更替明显加速,每年都会有不同的新词语产生,令人目不暇接。
20世纪初期,上海普通市民中间流行一种“洋泾浜英语”,绅士被称为“尖头鳗”,不好就是“no good”,这种用中国词或中文语序来表达英语的方式,一时之间引为笑谈。但这种流行语的背后,正是100年前上海成为国际化都市的典型写照。“洋泾浜英语”是普通市民的创造,因此显得活泼生动,具有很强的视听冲击力,让人一用难忘,很快流行。但也因为是大众的自发创造,不少“洋泾浜英语”又难免不合规范,引起非议。以昔例今,当年的“洋泾浜英语”多像当下的网络流行语?
说及人生审美时,朱光潜提醒我们,“慢慢走,欣赏啊”。对于流行语,正可如是。当我们用欣赏的视角来看,就会发现流行语背后的时代风景。(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