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照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是什么)


通过屏幕共享的方式,叠加以前的几类套路一起对用户实施诈骗,是一种较为隐蔽的新型骗局。让很多受害人疑惑的是,仅仅是屏幕共享的操作,诈骗分子怎么就能诱导用户进行贷款,并且还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贷款转入自己的账户呢?


伪造官方文件,连骗加威胁


对方自称是“银监会”的工作人员,还给黄先生发了一些其伪造的官方文件,即所谓的《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通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整治校园贷提前收回额度工作的通知》。有政府红头文件,黄先生对此事更加深信不疑。但其实这都是诈骗分子伪造的文件,目的就是让用户相信其官方身份与正当性。


其中,伪造的《关于进一步整治校园贷提前收回额度工作的通知》显示,对线上归还贷款额度的大学生应免除利息,发放注销认证专用资金代付入账,资金需统一对接银联清算中心数据比对,入账授信方、网贷机构财务部门要保证资金安全。为此,对方还向黄先生发了一个“中国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如下图),要求其向该银行账户转账才能注销校园贷款账户,否则就会被上传征信。



为达目的,诈骗分子对受害人连哄带骗外加威胁。如,骗子伪造的《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通知》显示,“如不配合,将该账户的信息上传至央行征信网,上报征信,实施冻结贷款账户及银行账户,如果学生额度拒不回收者,产生年费及滞纳金问题,由用户本人自行承担,产生逾期者,将被纳入国家征信黑名单,冻结其名下资产、银行账户、限制消费、产生一切纠纷即将移交司法部进行处理;如果账户有款项,将从该存款项中强制性划扣年费及滞纳金。”此外,伪造文件《关于进一步整治校园贷提前收回额度工作的通知》第三条也有类似的表述。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这两份文件以及“中国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根本就不存在。原银监会和原保监会自2018年合并后,全称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而上图出现的却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与常识不否。另外,所谓的“中国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显示是私人账户。多地警方反复提醒,不存在银监会认证对接账号。中国银保监会是国务院直属单位,不存在所谓的认证银行账号,更不会直接向金融消费者收取任何形式的保证金或办案费。


除了以“中国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的名义要求转账外,骗子还可能有一套类似的话术。360数科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反诈工作中发现,部分骗子声称可以帮助进行账户注销,诱导受害人打开借款的APP并将贷款额度展示给他。最后会要求受害人清空贷款额度,也就是全部借出并转账给他,并声称无手续费、无利息,受害人转账后,消失。


屏幕共享,如何共享了钱包?


在这一系列连骗加威胁的手段下,黄先生只得听从对方的指挥。按照要求下载可以屏幕共享的软件,通过屏幕共享的方式,在某贷款平台上进行贷款操作。对方称之为信用验证不真实产生借款。成功一次后,诈骗分子继续让其在其他平台贷款。当借款平台将钱款打到用户银行后,骗子会要求用户将钱款打回指定账户,并称若不转账,就会被上报征信、实行消费限制等惩罚措施。


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从业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有的诈骗分子引导用户下载信贷App并借款,同时为用户洗脑,该操作是对用户的信用验证,是虚构额度并不真实产生借款,哄骗用户执行贷款操作。有的诈骗分子则更加大胆,以“官方工作人员”身份要求用户告知银行卡等信息,假冒用户进行借贷,再将网络贷款打到用户银行卡内。


如果哄骗转账不成,对方就会利用掌握的银行卡号登录网银,实时监控受害人收到的短信验证码,从而完成转账操作。这样就能够在受害人毫无知觉的情况下,银行卡里的钱就被骗子转走了。欢太数科反欺诈小组专家提醒,消费者需要养成保护自身数据安全的习惯,不轻信他人,不轻易以任何方式透露自己姓名、电话、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隐私信息。如果有陌生人提出要“屏幕共享”时,一定要谨慎。


那么,全程没有告诉别人银行密码、短信验证码,钱是如何被转移的呢?


“屏幕共享”会将用户手机屏幕上现实的全部内容录下来,骗子可以实时监控用户手机的所有操作。不仅包括输入密码、解锁的过程,还有弹框显示短信、微信、其他App推送的内容。由此,骗子就轻松获得了受害人的银行账户以及短信验证码。


不少用户担心,骗子通过屏幕共享获取了身份证信息和人脸识别动态,是否会利用这些信息再次进行贷款?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一般贷款需要验证码,通过上述信息进行再贷款的可能性较小。


事实上,诈骗分子吸引用户注意的理由不仅仅只有贷款账户注销,还可能以网购退款等。欢太数科反欺诈小组的一项数据显示,当前骗子主要使用2类话术:分别是“抖音、支付宝、京东等各大电商平台购物订单物品质量较差,为用户退款(占比93.47%)”;“注销网贷账户,否则影响征信(占比6.5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