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国家发改委总局重庆市税务局官网(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官方网站)


“我们还细化服务举措,让创新市场主体享受政策更快更精准。”重庆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姚朝智介绍,通过不断优化“精准推送”“点即报”“一表集成”等智能化税费服务举措,推动优惠政策直达快享。


支持创新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对此,重庆市税务局将从畅通税企沟通渠道、健全立体协作机制、助力科创企业融资等方面,加强税企、税银、税务部门与科技、人社、财政等部门协同共治,切实为创新市场主体办实事,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创新进程。


姚朝智表示,重庆税务部门将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跟踪问效、严格考评考核等方式落实好支持科技创新12条举措,在帮助创新市场主体用足用好税费优惠政策的同时,持续降低税收领域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重庆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附:通知全文


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


关于优化税收服务支持科技创新的通知


渝税发〔2021〕31号


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税务局,各派出机构,重庆市税务干部学校,局内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措施:


一、强化政策辅导,提高税费政策知晓度


(一)编制优惠政策指引。系统梳理科技创新税费优惠政策,分行业、按事项编制《税费优惠政策指引》,系统集成优惠事项的政策要点、优惠方式、享受条件、办理流程,通过税务官网等公开发布,确保科技创新税费优惠政策广为周知。


(二)开展税费政策宣讲。依托系统内“三师”、岗位能手、业务骨干等人才库资源,组建市局和区县局两级专家服务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系统解读税费政策。依托纳税人学堂举办专题讲解,运用新媒体推出政策解读套餐,组织进园区开展政策宣讲,确保科创企业懂政策、会操作。


(三)设置科创专席专窗。12366纳税服务热线设立科创企业咨询专席,在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的办税厅设置服务专窗,准确解答涉税难题,快速办理涉税事项,护航科创企业发展。


二、细化服务举措,提高政策享受便利度


(四)提供智能税费服务。运用大数据技术主动甄别符合享受优惠政策条件的科创企业,精准推送税费政策信息。优化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点即报”申报系统和企业所得税“一表集成”申报服务,通过信息系统自动采集数据,减少填表项,提升科创企业办税便利。


(五)加快退税办理进度。依托电子税务局和全程电子退库系统,压缩信息资料传递时间,通过系统自动校验,提高退税效率,确保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及时获得退税款。对重点科技创新出口企业,优先办理出口退税,加快资金流通。


(六)建立定点联系制度。建立完善科创企业纳税人清册,选取重点科创企业,建立列名管理服务名单,构建市局--区县局两级定点联系服务机制,定期上门问需,“点对点”精准服务。


三、优化后续管理,提高监管执法精准度


(七)改进后续管理模式。构建动态“信用 风险”新型监管机制,对科创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信用高的纳税人在发票增量、延期纳税等方面简化手续;对风险高的纳税人在退税审核、联合惩戒等方面加大力度。


(八)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有效运用说服教育、约谈警示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对科创企业轻微违法行为适用“首违不罚”,支持科创企业小错自纠、自我更正,减少入户检查,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激发科创企业活力。


(九)规范税收执法方式。探索建立“无风险不打扰、有违法要追究、全过程强智控”的税务执法新体系。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为科创企业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四、深化协同共治,提高科创企业满意度


(十)畅通税企沟通渠道。依托税企微信互动平台,畅通科创企业诉求收集、快速响应和及时反馈渠道。通过走访、访谈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切实为科创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十一)健全立体协作机制。建立完善与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科协等部门的联席机制,联合开展政策辅导和问题调研,在科创企业培育、相关资格认定、技术成果转让、数据统计核算等方面加强工作衔接,深化信息共享,细化政策执行口径。


(十二)助力科创企业融资。深化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作,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为依法诚信纳税的科创企业提供优质的“银税互动”服务,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增强初创型科创企业的融资能力。


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


2021年6月9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