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浙江省义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电话(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工商局电话)

义乌国际商贸城 吴献华/摄


如何加快小微企业产业园建设?


吴忠良代表问:


义乌产业结构以传统的小商品为主,中小微企业是义乌市场的重要支撑。这些年,由于环境、安全以及传统产业低小散等问题日益突出,义乌市实施了“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无整治”、“低小散整治”等一系列组合拳。工业发展既要“破”更要“立”,在扶持和培育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市场持续繁荣方面义乌市有哪些对策措施?加快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是工业破散促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有何成效?


市经信委答:在扶持和培育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市场持续繁荣方面,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强化政策供给。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实施科技创新五大工程全面提高转型发展质效的若干意见》、《减轻企业负担金融支持工业发展十条意见》、《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十条意见》、《关于支持企业股改重组挂牌上市的十条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扶持制造业企业发展,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二)优化服务环境。深入推进市领导“九联系”、部门镇街领导走访规上企业活动,通过“早餐会”、企业难题交办情况督查会等形式跟踪落实企业难题交办情况。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现场解决和交办解决难题100多项。送政策抓落地,释放政策红利,增强企业活力。上半年已为企业送各项政策红包4700多万元。开展银企对接,继续推进融资服务,解决企业融资难。组织银企对接会20场,走访企业194家,上半年发放助保贷业务贷款20笔6000万元,“转贷通”办理972笔124.02亿元。“转贷通”业务开办以来参与转贷企业1380家,累计放达3978笔,转贷额471.24亿元,为义乌市中小企业节约融资成本3.77亿元以上。推进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截至目前,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300家企业,实际担保27户,累计担保余额44548万元,在保户数21户,在保余额33848万元。


(三)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4月份实现工业技改项目备案“零跑”以来,共办理技改项目“零跑”备案124项。5月份在省内率先实施了市域环评 环境标准和市域能评 能耗标准制度以来,已办理节能承诺备案28项,环评项目9个,为企业减少编制费用支出60多万元。下半年着重推进工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最多跑一次”改革,7月10日开始实施施工图联审,8月1日开始实施施工图电子化,进一步优化企业投资环境。


(四)建设小微企业园区。按照打造“五星级旗舰市场”这一核心目标,围绕饰品、服装、袜业、拉链、纺织、箱包、化妆品、工艺品、日用品、印刷包装等义乌市10个传统优势制造业打造小微企业园区,不断提升制造业对市场持续繁荣的支撑能力。计划到2020年,全市建成市级小微企业园区50家以上,新建(改扩建)标准厂房500万平方米以上,推动3000家以上中小微企业入园集聚转型发展。


在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小微企业园区建设政策体系。一是明确“1 10 2 1 X”的产业体系。“1”即始终围绕打造“五星级旗舰市场”这一核心目标,不断提升制造业对市场持续繁荣的支撑能力;“10”即饰品、服装、袜业、拉链、纺织、箱包、化妆品、工艺品、日用品、印刷包装等义乌市10个传统优势制造业;“2”即将电镀、印染行业集聚经营;“1 X”即以1个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若干个小微企业创业园区为支撑的新“双创”平台建设模式。二是建立多元投资、第三方管理的园区建设运营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广泛吸引各种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参与小微企业园区建设。推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经营管理模式,明确各小微企业园区必须由产权清晰、职责明确、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小微企业园区运营机构负责日常运营管理。积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专业园区运营商等参与义乌市小微企业园区运营管理。三是明确园区建设和企业入园标准。分制造业园区、环保行业集聚点、电子商务园区三种类型分别制定园区建设标准,明确空间、规划、安全、管理等方面要求。同时严把企业入园关口,严禁违法违规及“低小散”、“脏乱差”企业(作坊)入园。四是建立小微企业园区扶持政策体系。从园区建设企业、园区入驻企业、园区运营机构三方面着手,建立差别化扶持政策体系。对园区建设企业将主要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能源、环保指标保障等方面进行扶持;对园区入驻企业将主要在技术改造、政策性融资担保等方面进行扶持;对园区运营机构将主要在财政奖励、企业培育等方面进行扶持。


(二)整合谋划小微企业园区建设空间。一是全面整改标准厂房存在问题。对照省委文件精神对政府投资建设的70万方标准厂房存在问题进行集中清理,解决标准厂房历史遗留问题,并对未开发完成或需要改造的标准厂房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并完成改造建设。二是妥善处理产业用房相关问题。加快推进56.7万方新社区集聚产业用房建设,确保年内全部投用。三是梳理低效用地空间用于建设小微企业园区。目前已完成第一批23个区块整合谋划,总用地面积2400亩。


(三)精心开展小微企业园区建设试点。按照多元投资、“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运营商”第三方管理的建设运营模式,精心开展园区建设试点。一是行业协会建设产业创新综合体试点。依托省级饰品行业协会,以行业龙头企业新光集团为引领,按照“线上网络平台 线下产业园区”的“互联网 ”模式建立“聚饰云”产业创新综合平台。7月4日,袁家军省长亲临“聚饰云”产业园视察并为“聚饰云”饰品产业创新综合体揭牌。二是龙头企业建设传统产业产业园试点。计划由箱包龙头企业打造箱包行业小微企业园区,整合箱包上下游生产制造企业、贸易服务企业并叠加箱包设计、研发、展示、销售等配套公共功能,推动箱包行业改造提升。三是专业运营机构建设小微企业园区试点。以义亭镇为试点,整合该镇工业功能区内低效用地企业空间后实施整体规划和区域消防联防联控,建设用地120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义亭科创廊道产业园,同时引进专业运营团队负责产业园区招商运营。项目落地后,已引进优质企业16家,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预计2017年实现产值3亿元以上。四是低效用地企业建设块状行业整合集聚试点。去年以来义乌市先后开展模具、印刷包装、丝网印刷等块状行业集聚入园工作,通过政策引导,由低效用地企业通过厂房新(改扩)建,投资建设块状行业集聚点用于行业企业集聚入园。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在顺利完成行业整合集聚的同时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和财政资金,企业也完成了从低效用地企业向小微企业园区的转变,实现“政府、用地企业、集聚企业”三方共赢。


如何重视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陈助青代表问: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人员队伍的骨干。现在义乌市企业实用型技能人才紧缺,招人难,留住更难,已成为众多企业十分头疼的问题。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于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些年义乌市在培养和引进技能人才方面有哪些政策措施?取得的成效如何?


市人社局答:近些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总体战略,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评价的财政投入,坚持政策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企业主体作用,全面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引进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交流等一系列制度,形成培养引进快、使用效果好的技能人才工作格局,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快速成长壮大。


一是优化服务管理,发挥职技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全力支持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办学,帮助学校从技工学校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最终获批成立技师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获得两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两项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项目。目前,全市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数量增至28家,基本形成了4所职业院校为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为辅的多层次多主体的培养格局,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职技院校每年承担成人培训(含企业职工和社会人员)1万人次以上。


二是丰富培养形式,巩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完善与职称、技能等级相挂钩的薪酬体系,进一步完善职工培训制度,加强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通过自主培训、师带徒、“金蓝领”国(境)外培训等形式,促进技能人才培养。2016年,义乌市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支持职业培训经费共200余万元,全市开展各类培训2万余人次,另外吉利汽车等3家企业的3名技术骨干获省财政全额资助赴国境外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训,浙江省饰品设计与制作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和火腿加工非遗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在义乌市成功举办。


三是改革评价方式,探索企业行业技能人才成长新模式。创新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全面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456”行动,多元化拓展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方式。2016年,全市新增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企业277家,新增餐饮、袜业等2个行业开展行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新开发完成5个职业题库(教材)。一大批企业技能人才通过自主评价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发挥了企业和行业的主体作用,行业认可和国家职业资格认可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四是推进技能比武,搭建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平台。积极开展“技能大比武、岗位大练兵”活动,每年会同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举办10个左右职业(工种)项目的技能竞赛,选拔、培养一批优秀高技能人才。2016年,共举办省级职业技能竞赛职业(工种)项目4项,市级职业技能竞赛职业(工种)项目9项,义乌市6名技能人才通过大赛获得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技能大赛吸引了企业和一线技术工人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许多技能人才在大赛中脱颖而出,推动了技能人才快速成长。


五是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各项待遇和社会地位。建立健全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设立了紧缺职业(工种)岗位政府津贴制度,开展了首席技师选拔表彰,三年来累计发放各项津贴、奖励200余万元,300余名(次)高技能人才领取了岗位津贴。修改完善了技能人才子女入学、落户、居住证、购房补贴等扶持政策,累计已有28名高技能人才享受总额770万元购房补助,帮助50余名技能人才子女顺利入学,解决了技能人才实际困难,促进了企业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


目前,义乌市已拥有浙江省首席技师3人,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5家,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省市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完备,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交流机制基本建立。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健全培养平台,优化服务措施,完善激励政策,进一步做好技能人才培养引进工作。


一是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加强各层次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力争引入余姚健峰、天津爱波瑞等优秀的专业培训机构,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面向企业职工和社会人员提供个性化、订单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重点是围绕义乌市四大战略产业需求,抓好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引进德国智能制造流水线并确保项目如期竣工投入使用,为义乌市企业职工和职业培训机构学员提供每年至少一万人次低成本、公益性的实训实习服务,打造浙中第一、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平台。


二是加快实施新产业人才成长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丰富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措施,集聚更多更好的优秀高技能人才,积极组织重点企业赴江西、河南、四川、云南等人口密集地区召开专场招聘,在产业园建立重点企业招聘专窗,积极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实行一站式服务,给予出入境便利。我们将围绕中欧智造园、光源科技小镇、绿色动力小镇等平台企业,开展相关职业(工种,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内)的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符合企业技术要求的技能人才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体系,搭建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三是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力度,争取与报社、电视台等媒体开展技能人才事迹系列报道,拓展微信、H5等新媒体宣传传播手段,扩大宣传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鼓励广大技能人才刻苦钻研技能,立志岗位成才。重点是围绕新出台的“人才新政”,制订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积极鼓励首席技师等技能领军人才参与到职业院校的技能人才培养中来,可给予最高每人每年6万元补助,对职业院校、社会力量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可给予最高每年10万元的补助,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推动义乌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跨越式发展。


商报记者 傅柏琳


如何健全诚信服务保障体系促进市场持续繁荣?


陈津颜、张平等代表问:


这些年市场国际贸易不断拓展,但在此过程中贸易纠纷、涉外经济案件等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既有贸易各方诚信意识、合同意识、法制意识方面的因素,也有交易模式(如赊账经营)、宣传引导、预防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对此,义乌市在建立健全市场诚信贸易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有何新的举措?


市场监管局答:诚信是义乌市场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义乌商业文明的核心。在“1 2 X”的信用工作框架下,我们十分重视全市法人的信用体系建设,以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多角度、全方位推进诚信工作,不断健全完善诚信服务保障体系,提高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信用认知水平。


一、加强全市信用体系顶层设计


一是打造全市统一信用共享平台。积极参与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该平台按照“行为即信用、大数据与信用相结合”的思路,不仅全面采集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荣誉、评价等级等信用信息,还将纳税、社保、公积金、水电气缴费、金融信贷等数据也纳入归集。目前平台已有效归集52个政府部门、100家金融机构的1078项信用数据,形成覆盖30万法人和其他组织、208万自然人共计8000多万条记录的信用数据库。同时依托平台数据建成“信用义乌网”和“信用义乌”移动端,提供企业和个人信用查询、“黑名单”曝光、贸易预警以及电商信用档案等综合服务,目前已累计公开信用信息850余万条,曝光黑名单信息1.2万条。


二是全面开展主体信用评价。在信用数据的基础上出台企业信用评价办法,建立信用评价模型,对企业设定了137个普通加减分项,综合考量失信信息的类别、领域、危害程度和所获荣誉的级别予以相应的加减分,同时在33个领域出台了黑名单制度,设定了253个一票否决项(直接降至最低等级),最终进行综合评价,将全市所有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信用等级分为A-E级,对全市所有主体实施信用动态评价,通过义乌市信用信息核查平台集中发布,实现“人人都有信用分”,并将此等级(分数)作为政府治理和社会化运用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市46个政府部门和11家金融机构已利用平台开展信用核查,累计核查2.8万余次。


二、综合信用信息运用推进“放、管、服”改革


一是创新实施事前信用承诺。以信用体系为依托,率先推出信用承诺制审批机制,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一项创新举措。在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办理中对信用等级B级以上企业或信用分100分以上个人(占比90%以上)可通过书面信用承诺,实施“容缺受理”,先行发放证照。根据办理事项性质具体又分为事后监管类和事后补交类,事后监管类是通过承诺书替代部分审批材料,事后补交类是承诺规定期限内补齐相关审批材料,以信用为背书从根本上简化审批流程,同时将违背信用承诺的主体纳入“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逐步从审批制向承诺制过渡。以工商登记注册为例,义乌市已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对企业住所登记实行承诺制,除负面清单外,企业住所证明一律用承诺书替代。


二是加快推进事后联合惩戒。“最多跑一次”简化了审批流程,这就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施以信用为核心的分类监管和联合奖惩。义乌市积极打造“2 N”联合奖惩框架体系,市级层面出台法人和其他组织联合奖惩管理办法,以此为框架,部门层面出台了43个行业领域的联合奖惩实施细则,明确对不同等级(分数)的主体实施联合奖惩的事项、环节和措施,合计制定了104项激励措施和212项惩戒措施,如信用等级E级企业限制入驻园区、参与招投标和评优评先、获取财政补助以及金融信贷,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2016年共有300多家严重失信企业被限制评优评先,70家企业被限制财政资金补助等政府优惠,52家企业被限制参与招投标,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判决的数量同比增长35.3%,通过事后联合惩戒不断倒逼主体事前守信践诺。


三、以市场为重点持续深化信用分类监管


义乌市是全国最早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城市,义乌市场先后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重质量、守信用”市场;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市场、“全国信用监管示范市场”等荣誉称号。通过对市场经营主体行为的评价、分解和累积,将原本难以量化的“诚信”转化为直观的数据,构建以信用指数、品牌培育、质量监测为链接,以知识产权保护、人民调解、合同履约、经营者自律机制为保障的信用监管大平台,并发布全国首个监测市场信用波动情况的指标——— 义乌市场信用指数,以信用监管来净化市场、提升市场。依托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平台,将所有市场商位划分为AAA、AA、A、B、C、D六个信用等级,实施不同频次、不同力度的分类监管,并在A级以上商位中综合评选出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信用星级商位公开挂牌。据统计,推行信用分类监管以来,义乌市场经营户违法率下降了2/3,客商满意率达到97%。


今年以来,从平台建设、市场经营户培训、宣传引导等方面着手,不断完善信用信息的采集和运用,促进经营户诚信意识的提升。


一是升级开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2017年,市场监管局把升级开发市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为市场信用监管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4月21日,平台开发申请已通过义乌市经信委审核。目前,平台开发正在有序推进,整体技术框架的建设和主要功能已经实现,已完成市场信用数据目录的梳理和编制,共享平台已初步成型。新平台扩大了信用评价信息规模,增加了信用信息采集的范围和时效,完善了信用数据的互通和共享,信用评价结果将更科学、更及时。


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将培训方式从传统的法律法规培训向实物教学、现场培训转变。例如,今年4月14日,我局会同农林局和水务局在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西大门组织大型野生动植物宣传,展示动植物标本,向经营户宣传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不得买卖;5月10日,与海关和检察院对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联合执法,现场向市场经营户传授知识产权保护知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从后续监管和经营户反馈来看,培训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是注重诚信典型的正面宣传和引导。组织诚信工商户、民营企业、消费者信得过商位评选,褒奖诚信典型。在今年3月召开的市场经营户年度总结表彰会上,对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金华市巾帼文明岗等46名先进单位代表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市公安局答:出台了自然人信用体系管理系列办法和评分标准,有力推动了全市信用体系创建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市信用办做好各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1.丰富个人征信积分场景应用。义乌市流动人口数量大,情况复杂,社会各阶层均有不同数量分布,对于在义乌市享受公共资源、政策扶持、行政审批等方面存在较大需求。为合理调配有限资源,我局有针对性地对当前流动人口涉及的场景进行完善,通过信用评级从而实现差异化服务管理。目前,流管办根据当前工作重心,以推进具体工作项目为抓手,创建信用应用场景,探索资源分配新模式。


2.结合个人征信对在义乌市持有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实现差异化服务管理。将市级层面的个人信用积分纳入义乌市流动人口居住证量化积分的内容,信用积分越高的,相应提升流动人口的量化积分值。该分值是流动人口享受公共服务的重要凭证,涉及到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入学、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出租房屋服务管理等公共服务。量化积分越高,享受公共服务的优先级越高。量化积分低至相应阀值,个人将无法享受义乌市提供的公共服务。


3.以“最多跑一次”为抓手,推进个人征信应用工作落到实处。根据个人信用评级情况对信用良好人员减免材料、简化流程,同时设立办事“绿色通道”,网上和上门均可优先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对信用不良人员要求一次性提供全部所需材料。


4.将诚信体系建设与义乌市出租房“旅馆式”管理工作相结合。一是根据义乌市出租房屋管理工作要求,房屋出租人应根据要求对出租房安全防范、消防设施等进行规范化建设,并签订责任书,按规定执行者,将相应增加诚信积分,失信者将限制房屋出租;二是谋划建立出租房屋准入制度。根据出租房屋规范化建设要求,不符合规范房屋将不允许用于租住。同时,失信人员或有前例失信者,其出租房屋将被限制出租。


5.强化部门间信息互通。根据《义乌市个人信用管理办法(试行)》要求,通过义乌市信用信息核查平台,整合全市各部门数据,建立全市性的社会化大数据中心,深化数据应用,实现信息共享,为各部门应用核查和信用评级提供依据。


为建设平安市场、诚信市场,我局与商城集团合作,在互联网上搭建了“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及经济案事件预警平台”(以下简称预警平台),以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相结合的工作理念,大力建设国际贸易领域案事件防控及诚信评价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全面采集不良贸易信息,提前介入打击、主动预警防范。预警平台开设了可疑采购信息填报、我要投诉采购商、我要投诉供货商、我要投诉货代公司、我要举报假冒伪劣、我要举报经济犯罪等栏目。国际贸易参与主体发现与自己合作方存在可疑情况或问题的、认为交易存在风险、或者首单贸易,均可填报信息;经侦部门在收到信息后,迅速介入,开展分析研判和实地核查,在三个工作日内查明公司企业注册情况、业主身份是否真实、出入境记录、违法犯罪记录、活动轨迹、货物目的港、收货人、公司从业人员身份、联系电话、租房信息、仓库地址、订货及货款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从中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在预警平台上发布预警信息进行提醒防范,或予以处置打击。预警平台将防范置于首位,以防为主,主动防范,解决了传统被动打击的局面,最大限度扼制犯罪结果的发生,解决了境外人员实施诈骗后,人、货均已出境,损失难以挽回的问题,同时,通过落地核查的震慑作用,使不法分子不敢骗、不能骗、不想骗。


2.开展国际贸易信用互评互查,互相监督,促进诚信自律。一是建立国际贸易参与主体数据库,开通信用互评互查功能。预警平台将市场6.7万余户经营户、8600多家在义从事外贸采购的外贸公司、境外机构驻义代表处、个人及货运代理公司信息纳入数据库。社会公众可以通过预警平台外贸公司/代表处信用评价及查询栏目、供货商/生产企业信用评价及查询栏目、货代公司信用评价及查询栏目,对与之合作对象的信誉进行信用评价和信用查询,实现信息共享。任何个人均可以在预警平台查询与己合作的对象的信用情况或进行评价,如发现合作的对象在平台上有不良评价或记录的,可中止合作或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有效防范交易风险。预警平台已收到各类信用评价40多万条。二是及时向社会公布不良失信行为。预警平台开设了失信采购商通报、失信供应商通报、经济案件在侦在逃人员通报等栏目,每半月发布一期市场经营户反映的存在失信情况的采购商名单通报,每个月发布一期市场外贸形势分析,内容包括每月失信外贸公司、采购商名称、涉及金额、人员国籍身份、涉及人数较多及涉及金额较大的典型案例等。三是多管齐下,多种手段让失信行为无处遁形。对于失信行为,预警平台还通过经侦微博、经侦微信公众号予以同步发布。2014年10月,预警平台APP手机软件上线运行,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参与信用评价和查询,参与监督。另外,建立了涉外经济主体信用通报机制,定期将失信外商情况通报外侨办,由外侨办向外国驻华使领馆通报,以此引起当事国领事馆重视。2016年,预警平台整合了法院和市场监管局处罚信息,将涉及境外机构和个人的处罚信息、法院判决、被执行人信息在平台上予以公布。通过以上措施,倒逼国际贸易参与主体提高诚信自律意识,任何一种失信行为,都有可能在预警平台被反映、举报、投诉,这种全民监督模式促使人人讲诚信、守信用,使不诚信行为及时得到曝光,从而使整个市场的信用环境不断改善,大大推动了义乌市的诚信体系建设。市场外贸领域合同诈骗、拖欠货款逃匿案事件从2009年的160多起,下降到2016年的22起。


市商务局答:近年来,积极推进出口领域贸易纠纷防范和处理工作,为市场经营户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护航,主要工作有:


1.积极推进出口信用保险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应用出口信保工具,保障贸易安全。在历年市开放型经济扶持政策中都纳入了出口信保支持条款,由市财政对企业和市场经营户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支出给予财政补助,降低企业投保成本。市政府联合中国出口信保公司根据义乌市场交易特点量身打造了小商品城贸易信用保险,帮助商户化解收款风险。通过应用出口信保工具,大大提高了企业贸易风险控制能力,降低了企业发生贸易风险的损失。


2.积极发挥外贸预警点功能,做好外贸预警工作。义乌市在部分主要块状产业建立了外贸预警点,目前全市共建设了针织行业、拉链行业、无缝织造行业、化妆品行业四个省级对外贸易预警点,为本行业企业提供国际贸易预警信息发布、行业标准交流、反倾销案件应对培训、公共平台服务、知识产权查询等相关服务,每年发布预警信息500条以上。省、市财政给予预警点工作经费支持,保障了预警点工作常态化开展。我市还每年以外贸预警点为基础,邀请专业法律服务机构,开展了对外贸易法律服务月活动。通过发挥外贸预警点功能,有力提升了相关行业应对贸易风险的能力水平。


3.积极推进贸易仲裁工作。为进一步完善国际贸易的配套法律服务功能,义乌市设立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办事处,为全国县级市首家,还在市国际贸易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涉外商事法律服务窗口。近年来,积极开展贸易仲裁知识宣传,推广使用规范的贸易合同文本,引导利用涉外仲裁条款,目前企业利用仲裁的意识明显提升。


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易预警点、贸易仲裁等贸易服务载体功能,引导企业增强贸易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运用避险工具保障贸易安全。


商城集团答:


一、已经采取的举措


1.完善小商品城综治委工作。小商品城综治委现有检察院、法院、市场监管局、派出所、司法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税、地税、海关、商务局、经侦大队、银监办、国安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交警大队等15家成员单位,2016全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264起,其中调解涉外案件135起,涉案金额1554.6万元,涉及巴基斯坦、俄罗斯、韩国、西班牙等24个国家。


2.修订市场诚信文明积分管理规定。为了突出诚信市场的建设,增强公司在管理上的抓手(市场经营主体的诚信文明积分直接与商位使用费相挂钩),公司修订了诚信文明积分管理规定,增加了电子商务、实名认证、纠纷及贸易欺诈等方面的约定,并加大处罚力度,突出诚信元素。


3.成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征信有限公司。一年来,公司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发了“一站式”服务窗口——— 信用义乌网,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的信用数据库,向社会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行政处罚和许可“双公示”、“黑名单”曝光、贸易预警以及电商信用档案查询等服务。


4.线上线下融合打造诚信保障体系。在义乌购网站上,开设了“近期投诉与处理”功能,并可查询义乌购商铺被投诉情况,内容包括矛盾纠纷的基本情况、纠纷解决情况以及事后回访情况。另外,公司联合经侦大队共同开发了“义乌市经济案件预警平台”,开设“贸易纠纷通报”、“失信采购商通报”等栏目进行信息收集与公示。


5.加强培训与宣传,切实提高经营户素质。公司开展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的经营户强制性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专利法》、《商标法》、《国际商贸城知识产权管理规定》、《国际商贸城诚信文明积分管理规定》等,目前共强制性培训5万余人次,大幅提升市场经营主体知识结构。


二、下一步打算


2.加快与市信用系统的对接共享。拟通过对接全市信用记录,加大对守信主体的扶持力度,为守信主体在市场内办理各项业务提供绿色通道;对失信主体则采取制约和惩戒举措,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联动机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