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入籍、投资居留等本就是西方兴起、在税务压力和出行便利需求的推动下,再加上各国的防疫措施,多个身份选择在疫情时代更为流行。
理由一:出行优待
在疫情期间,不少国家一刀切的禁止某些国家的公民入境本国,这给之前觉得第二身份可有可无的人士提了个醒:出行是可以受到限制的,自己的国家再牛也可能会被其他国家限制入境。
又有时,因为母国与某些特定国家的关系并不融洽,或者不易获得对方国家的签证而可能耽误经商、探亲等等,而拥有某种护照则可绕过限制,比如,美国人需签证才可访问中国或俄罗斯,而实施投资入籍政策的格林纳达护照则可免签进入这两个国家。
疫情期间还暴露出了一个平时未有的情况:仅有一国的居留许可并不一定能被该国认定是可以入境的类别。最典型的例子是马来西亚,持有第二家园身份的人在马来西亚封闭边境期间并不能回马来西亚。这些凸显了公民身份的重要性。
而因疫情实施闭关锁国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本国公民回国时还需审批,这也催生“本国回不去时我总得有个可回的家”的动向。
理由二:财务自由
以美国为例,国债的快速增长使加税有更多动力,而像加拿大等国,有一股势力在游说实施基于公民身份而征税的政策,美国是目前世界唯二实施公民和绿卡持有人全球征税的国家,即不论住在世界哪里,都有向美国报税和缴税的义务。
现在还可相对容易的放弃美国身份,但随着弃籍人数连创新高,担心未来弃籍会变难的人士在积极的获得第二国籍,为未来的可能弃籍先做好身份准备。
理由三:监管自由
从FATCA时代起,美国人就成为全球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重点盯防的对象。在加密数字货币时代,从实践来看,情况不尽相同:银行的做法是一个人只要有美国身份,无论是否有其他身份都视为“美国人士”,进而会采取销户/将其账户信息汇报给美国政府/拒绝开户等等行动,而加密货币交易所或发行商则略有不同,如果投资人是美国人士但拥有其他国家护照,则可能网开一面、接纳该美国人士开户或交易。
理由四:Plan B/对冲风险
面对撕裂的美国,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可能会面临是留下来斗争、还是去到一个平和包容的国家生活?国家未来的走向如果偏离了容忍的范围,要不要现在开始准备到异国生活所需的身份呢?
理由五:个人自由
与财务自由、监管自由类似,在意个人方面的、特定自由的人士有时也会寻求在适合自己的国家生活,比如因为宗教、性取向、兵役等等任何都可能构成“换个环境生活”的理由。
理由六:护照安全性
以美国为例,如果欠联邦税超过5.2万美元,则有可能被限制使用美国护照。而问题在于,税务局有时会出错,明明已足额纳税但税务局没有及时或正确更新,导致纳税人暂时成为欠税人,这可能对其美国护照产生不利影响。
理由七:给家人多个选择
为了让家人和子孙们更安然的生活,为了防患于未然,选择第二国籍、给家人和后代多一分选择和保障,也是不少人的做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