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旺家惠银行开户地址(旺家惠超市有限公司)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这是一张回答了70年的时代考卷。


7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迈开“进京赶考”的步伐。


70年来,怀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代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人民,永远是共和国鲜明的底色。


这是始终不渝的信仰: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申纪兰,一位90高龄的老人,在新中国70年历程中被许多人所熟知,很大部分原因,是她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人民代表。


从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始,她参加了历届历次全国人代会。


回想起当年第一次来北京开会时的情景,老人记忆犹新。


“那时都是羊肠小道,两边沟很深,连毛驴都不敢骑,怕摔下山去不成北京了。”申纪兰拉着毛驴走了7个小时才到长治,几经周转,又花了4天才到北京。


“现在是翻天覆地啊。”申纪兰历数起家乡的变化:村里路修好了,坐车1个小时就能到长治;山上种满了树、建起了森林公园;人均纯收入近万元、很多人家住进了两层小楼……


“旧社会农民被压在社会最底层,活不成人样。在共产党领导下世道变了,人民当家作主了。”申纪兰发出肺腑之言。


人民当家作主,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开天辟地。


这是始终如一的初心使命——


98年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


70年前,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9月,1200多位各地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明确宣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不断探索的生动实践——


1998年12月23日,虽已隆冬,但在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孟巷村,却涌动着一股暖意。


一大早,全村1156名村民穿着整齐,喜气洋洋地来到投票站,依据刚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直接选举“村官”。


当年,年近六旬的胡素珍拉着6岁的孙女来选举,她高兴地说:“为了子孙后代,今天要好好投这一票。”


20年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再次作出修订。


70年来,我国不断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使广大人民群众反映意愿的制度更加健全、形式更加多样、渠道更加通畅。


数据显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占到了代表总数的15.7%,与上一届相比提高了2.28个百分点,更多来自基层的声音因此进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是人民至上的中国情怀——


从事建筑行业的倪梓捷,这辈子也忘不了四年前他在异国他乡登上中国军舰的那一刻。


2015年初,也门安全局势开始急剧恶化。随着战火蔓延,在也门的中国公民处境日益危险。倪梓捷所在的项目驻地附近,就曾在一天内连续遭受30多次炸弹袭击。


危急时刻,中国政府果断作出撤侨决定。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中国海军护航舰艇编队,迅速驶向也门紧急停靠。


“感谢祖国!关键时刻,才感受到人民在国家心目中的位置,危难之际,才体会到祖国是最坚实的依靠。”踏上祖国军舰,如同踏上了祖国领土,那一刻,倪梓捷热泪盈眶。


“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这是始终如一的坚持:


发展为了人民


小手紧握铅笔,双眼直视前方——苏明娟在1991年中国希望工程宣传照上,一双充满强烈求知渴望的“大眼睛”,引发了人们对失学儿童的关注。


祖父母是文盲,父母初中毕业。而苏明娟在“希望工程”资助下,顺利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业,后来又考入安徽大学,毕业后顺利就业,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初期,4.5亿人口,80%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2018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5%,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1.7%。我国用20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用十几年时间实现了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快速发展。亿万人民通过受教育实现了改变命运、完善自身、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教育进步,只是我国民生成就的一个侧面。从“蜗居”到“宜居”,从“吃饱”到“吃好”,从“行路难”到“一日千里”……回首70年壮丽征程,民生领域发生了令世人赞叹的变化。


69岁的李焕财曾是黑龙江鸡西市的一名煤矿工人。一年前,他从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搬离,人生中第一次住上了楼房。


受益于国家棚改政策,截至目前,黑龙江省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四大煤城约有40万人像李焕财一样搬离了棚户区。


通过住房保障工作,约2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改善了住房条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育、住房、医疗、就业、养老……民生热点难点,就是党和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斗穷70年,1年胜千年,皇帝不管饱,还是现在好。”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李家焉村高爱平用一个顺口溜形容现在的新生活。


李家焉村有30多户人家,祖辈都住在一个山顶上。高爱平回忆说,以前的人穷得看不起病,大病小病都要靠上山挖草药。爷爷就是挖草药时掉下山崖摔死的,后来父亲因病去世,没活过50岁。


2018年,他家终于脱了贫,下山搬进了新房子,独门独院,能洗热水澡,能用燃气灶。


“现在贫困户看病政府给兜底,在县里住院看病一个人一年自付不超过1000元。”高爱平觉得,这给农民带来的改变最大。


无边光景一时新。保民生、惠民生,各项民生指标日新月异。


一张世界规模最大、覆盖率达98%、惠及超过13亿人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已全面建立;


基本养老减少“后顾之忧”,截至2018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约5.24亿人,有4900多万贫困人员直接受益;


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长到77岁,比70年前翻了一倍多……


人民要求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郑重宣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赤诚为民的博大情怀。


这是始终不懈的奋斗:


为了中国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


辉煌凝结着奋斗的艰辛,成就映射着时代的变迁。70年,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新时代、新期待、新作为。


站在新起点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所在、幸福所在。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让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


“楼上安居,楼下乐业是把农民变市民的关键之步。”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旺家花园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旺家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罗焕楠说。为保障易地扶贫的搬迁户有活干,在推荐务工之外,社区还设立了公益岗位,建立了“扶贫微工厂”。


53岁的李廷娥曾患有小儿麻痹症,如今成为“扶贫微工厂”里的一名女工。“在老家时,只能待在家里,守着残疾补助和低保过日子。而在这里,只要不懒,就会有工作。”她说。


建设美丽中国,答好发展与民生互促共进的答卷——


两层楼房窗明几净,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庭院内蔬菜长势喜人,屋后小河流水潺潺,远处山峦隐约可见……


这里不是景区,而是江苏省镇江市世业镇永茂圩一户普通的农家小院。


“过去我家用的是旱厕,搭两块板,稻草盖一盖,苍蝇、蚊子多得很。后来改了水厕,但没有化粪池和排污管道,脏水就往小河里面流,天气一热味道还是不能闻。”小院主人洪家勇告诉记者。


2013年底,世业镇开始自建排污管网,第一个完工的自然村就是永茂圩。老洪家的厕所与地下污水管网连通了,汇集的粪液进入三格化粪池,除了第三个格子的粪水直接用来浇地施肥,其余的集中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


“冬天不冷,夏天不臭”,一间厕所的变化,让城里的孙子孙女爱上了爷爷家的小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推动高质量发展,抓住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个关键点,立足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美丽转身。


过去的辉煌属于人民,未来的征程依靠人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革命年代,老百姓说,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人民”二字,重于千钧。


改革开放以来,小岗村18名农民的“红手印”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源于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新中国发生历史巨变的根本依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